一坪賣多少也很重要, 不過更要注意的是"坪數有沒有灌水, 大小公比例為何?"
-
芬蘭如果真有 43p, 500w, 公設比 25%~28% 的新成屋 (我是覺得應該沒有啦)
-
1) 如不含車位 --> 500/43 = 11.5 (w/p)
2) 如含一車位(假設60w, 7p) --> (500-60)/(43-7) = 440/36 = 12.2 (w/p)
--> 個人借錢也會去買:
因為借 500w 就算年利率 2% (目前利率大約 1.5% 上下), 一年利息也不過 10w
--> 自住的話比租房子便宜多了, 一個月租金不到 9000 元
--> 租人的話一個月 15000 元租出去應該沒問題, 約有 3.6% 獲利也還不錯喔 (目前定存不到 1%)
別太認真 wrote:
...因為借 500w 就算年利率 2% (目前利率大約 1.5% 上下), 一年利息也不過 10w
--> 自住的話比租房子便宜多了, 一個月租金不到 9000 元
--> 租人的話一個月 15000 元租出去應該沒問題, 約有 3.6% 獲利也還不錯喔 (目前定存不到 1%)(恕刪)
有自己的房子是不錯,但是也別太樂觀
首先,這些數據沒有考慮房屋折舊
其次除了利息,本金也是要還的,500W每個月要還兩萬多,
自己的房子,裝潢、整修等也是要花錢的
還有管理費
最後,新竹租屋市場越來越競爭了
如果想要住離園區很近,500W還是可以考慮,
但是只要想到 現在住的房子只要一半價錢,就不想去買
前年巴菲特在香港股市25000點時, 急流勇退把手中持股賣掉,
過沒多久股市繼續上衝到30000點, 很多人心裡面滴咕: 什麼股神也不過如此,
結果過沒幾個月香港股市掉到不到15000點, 套住很多想要利潤極大化的傢伙,
台灣股市8000點時, 許多人私底下心態上打定主意9500就賣, 結果慘遭套牢,
現在股市4000點, 很多人心裡想等到3000店就進場, 目前持續等待...@@
現實的世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最佳化的解答"(絕對),
有些只能得到"近似最佳化"的解(相對),
想要賣屋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賺取最大利潤(跟賣黃牛票沒兩樣) --> 這是"貪"
想要買屋, 期望買到別人跳樓的崩盤價 --> 一樣也是"貪"
這就是人心, 個人兩者看起來並沒有那個比較高尚啦!
自己多做功課, 惦惦斤兩, 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不是
祝, 大夥都能買在低點, 賣在高點, 沒人賠錢大夥都賺錢,
:
:
:
像不像作夢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