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關埔地區教育資源不足,是不是家長過分的要求!?

addoniis wrote:這年頭讓小學生自己走在路上


可能沒多久就被人拐走了...(恕刪)



請問有統計數據嗎?如果只是你的感覺而已,我覺得你實在是想太多了
hayato567 wrote:請先將自己的就近入學的距離先說出來再說,不然怎麼才叫就近入學呢?
沒辦法訂下一個絕對的距離,目前校園分佈位置並不均勻,但可以參考其他縣市基本學區的概念,避免製造不必要的社會成本,在學區沒有合理劃分時,大者恆大,惡性循環,新科國中正在萎縮中,教師員額管控、特殊師資不足,均衡教育資源,讓各校發展均衡,才是徹底解決之道。

edwarddhliu wrote:如果不選林志堅,選搞個棒球場許明財,那是不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期待候選人們越辯越明,良性競爭。

丹尼斯先生 wrote:1.改善總量管制法規(落實居住事實)。林智堅說,現在正修研相關法令,包含居住事實查察,租賃契約公證及增修弱勢家庭或多子女家庭入學的優先順序-->市府經常的狀況,說有在處理,但狀況太不透明了貴協會有沒有期待完成的時間?如明年度的入學作業前3個月?
 市府允諾今年底會完成,下一屆就能適用,我們也是如此期待著。

丹尼斯先生 wrote:林智堅也說明關埔國小學區劃設原則與入學方式,在聽取校方、社區意見後,邀請公正第三方進行學區劃設,並由各校校長、家長會長、家長團體、各里長及議員代表,共同決議以「步行距離600公尺」為關埔國小學區劃分原則.-->國小部分學區畫分狀況如何?是確定還是不確定? 看不太懂? 
已完成劃分,最終定版步行距離600m,但這件事很妙,學區應由教育處憑藉專業獨立完成,為何加入民意代表共同決議。
如果依照校園容量劃設學區會引來民怨,更該檢討的是,為什麼容量那麼小,
現在市府的作法是讓市民互相對打,民意代表角力,市府作壁上觀。

丹尼斯先生 wrote:林智堅表示,龍山、關埔、科園、關東4所國小的直線距離約為800公尺至1公里的距離,市府將盤整區域交通,保持人行道號誌暢通,也會建置全長1260公尺、寬3公尺的通學步道,-->通學步道有沒有詳細的路線圖,還是只是口頭說說.也沒有計畫時程?你們知道的情況如何?
 這...真的很扯,市府說龍山關埔擠不下,可以去關東,但通學步道只"規劃"龍山-關埔段(P15),此計畫絕大部分是現有人行道,橫跨慈雲路的天橋卻說沒有經費,有跟議員一起進行了實地會勘,但...就這樣,議員也盡力了。

中冰拿 wrote:新聞報導裡面提到學齡人口增加,列出十年內學生人數,可是我看到第十年的人數是減少的,也許增建的空間在十年後,可能還有外來人口,人數能成長?或是人數開始穩定,多蓋的教室就變成閒置空間。這樣還需要蓋很多嗎?我覺得重劃學區、落實查核真實居住的事實,就像實驗的學區學生那樣,就可以簡單解決問題了。 
重劃區的居民,蠻多是有小孩後才入籍,我們跟戶政單位拿到的人數是"已入籍"人口數,不是市府已經完成的"人口成長預估"( 一直要不到呀,之前說一年後會完成,現在又說早就做過,超混亂的。) 後面還有2485戶在興建中;已完工的新建案,也還沒完全入住。重劃學區其實不簡單,查核居住事實也不簡單。都會有民怨,市府要有足夠的擔當才有可能做。
假議題
藉由「就近入學」四個字發揮
實則私心問為何我家小孩不能讀關埔國小

四所小學都沒位置給小孩讀?
到底是要就近入學,最近入學,還是關埔入學
這還要統計數據?
社會新聞那些坐捷運被砍的,走在路上被殺的.
那怕是千萬分之一,但如果那個 "一"就是你的小孩,你會笑笑的說倒楣?

jiasai wrote:
請問有統計數據嗎?...(恕刪)
想要的更多 wrote:
這還要統計數據?
社...(恕刪)


這其實很有趣,就是這類新聞之所以是新聞就在於它的不常發生,但在現代社會經由媒體無限制的放送下,竟然讓人有常常發生的錯覺

然後為什麼說今不如古、沒多久小孩被拐走的說法是想太多,質疑機率沒那麼高、沒那麼容易,發生事情就要笑笑地說倒楣?恕我無法理解其中關聯
黃敏甄 wrote:
沒辦法訂下一個絕對...(恕刪)


教育部的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就有明定通學的距離準則.
國民中小學校地以選擇能積極促進兒童身心良好生長與發展,減免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並維護師生安全、舒適之地區為宜。茲說明如下:
校地應位在本學區之適中位置、交通便利、鄰近大多數居民之適當地點,以學校為中心之學區面積,其半徑以不超過1.5公里,徒步通學所耗費之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為原則,俾利學生就學及推行社區活動。

哪裡叫做沒辦法定出一個絕對的標準.
是到了地方之後,就變成了角力戰,每個人都使出政商關係來干擾而以.
這四所學校鄰近的兩校都不超過1公里,
那怎麼會訂出出距離來.
美學市長只在乎自己蓋一個美學學校,其他都只能望為嘆息,沒有特色而已.

另外,何謂學生無法走路上學?
是有身心上出問題嗎?
如果沒有請善用人行道走路上學.

always5336 wrote:
重大案件~跟燙手山...(恕刪)


其中一提, 若是沒進度也代表一件事, 錢沒有那樣好拿, 也就是市府沒編列, 例如光竹市長春街129巷拓寬的徵收聽說已經數十年沒有下文, 說穿無法編列, 市府沒錢或是說收地方稅還是公告值計算, 徵收時可用公告值徵收嗎? 沒有市民願意的! 未來應該也很難有徵收動作, 除非新竹市與鄰縣整合升格成直轄市, 財政分配才會大幅增加



就近入學又不願讓小孩走路上學??

培養下一代媽寶的好方法??

走路20分鐘已經超近了, 難道要像7-11一樣在大樓樓下開間小學或國中??

黃敏甄 wrote:

國中的狀況更糟糕
本區只有一間總量管制多年的-光武國中(容量420人),且不會再擴建
(新聞連結...失效,只能看到歷史庫存頁面。)
今年學區內要升國一的學生數量800人(設籍七年可以就讀),
六年後1200人,目前0歲入籍的人數955人。
關埔區還有2000戶以上的建案興建中,完工的建案也還沒完全入住。So….
===========================愛騎車減肥的呆呆
hayato567 wrote:


教育部的國民中小...(恕刪)





有人說過馬路沒天橋很扯
有人說「通學步道」是人行道很扯

我是不知道扯在哪
人行道小孩不能走?馬路小孩不能過?
現有學校是否不足,
應先看目前就學的學生與學校容納是否已達飽和,
以目前少子化,有越來越多學校招生不足或沒學生可招,
學校是要長期經營的,不可能因為短期少數人而興建,
目前台灣教師並無不足,外面有許多流浪老師,
只是要看學校所在位置、環境、待遇,老師是否願意前往任職~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