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什麼新竹市區鐵路不能地下化?

那總召說之前他N年前提地下化
聽到要300~400億後,就嚇到不敢提了
所以這次推個"只要"50億的大車站

我也贊成選個推高架化的市長

cckm wrote:
把總召或帥哥市長推...(恕刪)
個人是不太贊成所謂的"高架化",除非花費不高+不影響未來繼續推動地下化
(高架化可能可以部分釋放這區域的使用,但遠不如地下化)

只要經過東光橋,旁邊置高遠觀一下那一大片鐵路佔掉的面積就能體會。
如果可以空出來,這個區域的位置與大小是有可以成就一個全新的市中心的潛力
連那些有點突兀的路橋也可以全拆了
效益絕對不只砸下的300億啊,林市長好好考慮啊

cltang wrote:
個人是不太贊成所謂...(恕刪)


高架化大概比"大車站"貴一倍而己,也就是100億(在01普遍看到的數字)
理想上應該是可以讓新竹市區跨鐵軌的高架橋/地下道都一併消失,真正縫合鐵道兩邊

高架下方與兩側應該也可以規劃道路,像台北市民大道那樣
讓新竹市多一條夠寬敞的道路,可以好好的分散中華路的車流


當然,錢夠多能地下化是最好啦
之前有提過 高架化最大的問題絕對是執行面
1. 拆橋平面化後再施工: 絕對是新竹市宇宙無敵超級交通黑暗期
2. 不拆橋從上方過: 以公道五路橋的高度目視約15m + 4.6m 的行車高度
這跨過公道五路橋的高度恐怕高達20m(這高度是雲霄飛車嗎?)
當然高達20m橋樑站體結構以現在的技術都沒有問題,只是市容不好看而已
真正的問題在於鐵道的坡度不能超過千分之25

東西正線或許可以過頭前溪就開始爬坡 坡度約千分之13 就可越過公道五陸橋
可公道五陸橋距離連接內灣線高架路線僅約兩百公尺,
這樣的上下坡落差會高達千分之75
恐怕只能把北新竹站到千甲站的高架軌道整個打掉重練

因此小魯估計高架預算還是會超過100億,座落在120億左右
不管高架化或者地下化,往往最大的難度在於土地徵收
但看看新竹鐵路沿線, 真正有徵收問題的地段只在於竹蓮街左轉後的油飯街
其餘鐵路周遭路段幾乎都是台鐵的用地與綠地
相較於台南地下化徵收的區域少很多, 加上少一個車站短三公里
整體地下化預算應該在250億就可以搞定, 比起未來可能拖垮市府財政的輕軌還便宜
與其建個養不起的輕軌還不如把錢拿去鐵路地下化, 這才是真正翻轉新竹的前瞻建設!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喔~~

cltang wrote:
只要經過東光橋,旁邊置高遠觀一下那一大片鐵路佔掉的面積就能體會。

那是新竹貨運站,
如果鐵道高架化,一樣得遷走.....

亞豪 wrote:
可以參考台南鐵路地下化的計畫
8.23公里三車站三百億有找
新竹市區兩車站短短五公里不到
實在看不出為什麼前瞻計畫不提這個(恕刪)


大推 台南300億做地下化
新竹300億做輕軌 囧
到時候搞不好維運又賠一堆錢

不過可以想見的是... 比較起來,輕軌沿路會有撈不完的油水
地是不是都已經買好了呢? 唉

snaz wrote:
不要大車站,只要鐵路高架或地下.
希望市長懸崖勒馬......(恕刪)


真的希望他懸崖勒馬,眼光不要這麼短淺
只想做些速成的建築,阻礙未來的發展

亞豪 wrote:
不然還是把錢拿去把五楊拉到頭份節省的社會成本更實際!..(恕刪)

支持,這也是我想的
新竹太塞了 應該要加上楊梅到頭份
輕軌無法解決交通問題 前新竹市長:鐵路地下化才是百年大計

台灣好新聞報2017年5月17日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1913年台鐵從頭前溪進入市區後,將新竹市一切為二,百年來,新竹人就是竄上竄下的在東西之間過往生活,台鐵這條南北交通大動脈卻是新竹市東西交通的大創傷。前瞻建設300億即將花在新竹市,前市長許明財17日大聲疾呼蔡政府重是新竹市現況,指出既然有三百億,何不先解決鐵路地下化,讓新竹的東西二地立即縫合。新竹需不需要輕軌,仍待商榷,既然現在有三百億,許明財認為錢要花在刀口上,因此必需先完成鐵路地下化。

前市長許明財17日上午在清大教授周卓煇陪同下召開說明會,針對蔡總統分配新竹三百億的前瞻建設經費,指出無助於改善目前交通,呼籲重視阻礙新竹大發展大建設的問題。

許明財說,新竹市地狹人稠,以現有的交通幹線就已經是擁擠不勘,要蓋輕軌只能縮減現有道路或是犧牲人行道,再加上施工黑暗期長達十年,在科技產業分秒必爭的時代竹科能如此虛耗時間嗎,市民能忍耐看不到未來和黑洞般的財政支出?

客觀條件已不足,主觀條件三百億建設款,新竹市政府要自籌180億,如果再加上現有的市庫債務,將近四百億的付債,建設初期等於是每位市民要負債十萬元。

許明財分析新竹現況,指出巨城百貨在任內開幕後,自由路、民生路、民權路都真的塞爆了! 連著中華路一、二段都跟著回堵,如果市府20年前即規劃鐵路地下化 打通鐵路兩側,拓寬中華路;現在台肥、千甲里那一區,早就成為新竹市的新都心了,再則,輕軌計劃中如果沒有台鐵地下化的配合西區市民還是要竄上竄下的到達輕軌站,等候的時間對於百分之九十二使用自用交通工具的市民是否具有誘因。

市區的公車班次少且不夠集中,使用率很低,佔通勤人口僅有8%,多數是仰賴自用車及摩托車,新竹市政府與中央冀望輕軌的建設加上盤整新竹市公共運輸路網,就可以扭轉市民的交通習慣嗎?再說到站後的輕軌如何容納轉候車的人潮及交通工具,有這般大的腹地嗎?「鳥籠蓋好了,鳥就會飛進來嗎?」

許明財指出,交通部前部長陳建宇也對軌道建設提質疑,直指新竹輕軌去年底審查時因運量不足未過關,為何現在又可納入?以國內現有的高雄輕軌為例,美好的只是硬體,是沒有需求的動線空盪。新竹真的需要輕軌嗎?只能有輕軌嗎?許明財說,他所收到的民意反應,鐵路地下化才是百年大計!當務之急,而這才是兼顧新竹市北區,香山區東西通道的大建設。

以現有的前瞻計劃引進輕軌系統取代區域公路是未輕評估的輕忽以及一意孤行的偏執,三百億再加上五十億的新竹大車站共有三百五十億,讓新竹鐵路地下化綽綽有餘朝令錯夕改又何妨,如果執意在新竹推行輕軌引爆的已不是損益問,更是政府財政解體前兆,蔡政府有許多髮夾彎的政策,新竹市要建設,要中央的三百五十億,但要的是對的建設,以及擲地有?縫合東西區域的百年鐵路地下化工程。

當然如果蔡政府能視新竹為模範科技城以及國際接軌的窗口,並講求區域平衡,給予七百億的預算,那可兩項政策並行,讓新竹改革一步到位,只是現有的情況下,輕重緩急地下化是唯一和優先的選項。

周卓煇教授表示,既然蔡總統願意給新竹三百億的前瞻建設經費,希望蔡總統體查民意,變更項目,推動鐵路地下化,讓新竹可以大建設大發展。

周卓煇說,新竹市道路狹小,容易塞車,騎乘機車出入相當方便,300億用來購買每台六萬元的電動機車,分送給50萬市民,反而來得實際,而且更環保。

周卓煇形容現在開著鐵達尼號的蔡政府,明明發現前頭有冰山,卻執意要硬闖,一意孤行只會害慘坐在船艙內的國人。他認為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關心新竹未來大發展的市民朋友們,此時此刻應不分藍綠,共同為新竹的未來發聲。
前市長許明財17日上午在清大教授周卓煇陪同下召開說明會,針對蔡總統分配新竹三百億的前瞻建設經費,指出無助於改善目前交通,呼籲重視阻礙新竹大發展大建設的問題。
前市長下任又要出來了?政見為換成地下化

50萬台去哪充電??

jet_591003 wrote:
300億用來購買每台六萬元的電動機車,分送給50萬市民,反而來得實際,而且更環保。...(恕刪)
jet_591003 wrote:
周卓煇說,新竹市道路狹小,容易塞車,騎乘機車出入相當方便,300億用來購買每台六萬元的電動機車,分送給50萬市民,反而來得實際,而且更環保。...(恕刪)

這是在說笑話嗎?


jet_591003 wrote:
許明財說,新竹市地狹人稠,以現有的交通幹線就已經是擁擠不勘,要蓋輕軌只能縮減現有道路或是犧牲人行道,再加上施工黑暗期長達十年,在科技產業分秒必爭的時代竹科能如此虛耗時間嗎,市民能忍耐看不到未來和黑洞般的財政支出?

看看許市長以前的輕軌規劃,真是昨是今非。如果要東山再起,言行能不能一致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8000214-260204


sunyearhuang wrote:
看看許市長以前的輕軌規劃,真是昨是今非。如果要東山再起,言行能不能一致點?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8000214-260204


持平來說,以你貼的這篇2014年報導中所描述,當時許市長那個輕軌規劃是135億 (文中有這個數字)

而他這兩天所表態的地下化政策,是有假定在 “既然現在有三百億”的條件之下

聽起來的感覺,是以前做夢都想不到能有這麼多經費,既然現在有了,輕軌當然就不必做了,
直接挑戰更大更遠,更有效益的項目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