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i88 wrote:
確實有相同地段. 樓層一樣. 幾乎相同賣價. 但土地坪數差很多案例.
如甲案. 地19坪蓋60坪賣1500萬.
但同地段的乙案. 地30坪蓋60坪也賣1500萬.
乙案的土地成本多了(30-19)x25萬/坪=275萬.
也就是說甲案比乙案貴了275萬.
建商為了拉高利潤. 透天地越來越小. 迷你透天越來越多.
如果是確實案例,何不明指那一個建案?
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聽過容積率嗎?(應該有,在01都有跟妳解釋過)
容積率就是有多少土地可以蓋多少房屋面積的法定比例。
容積率影響建物的單價很大,除非自己蓋,不然建商在將地求利下,沒有不把法定容積率蓋滿的。
如果地19坪可以蓋60坪(容積超過300%),又怎麼會有建商肯在同一個地段地30坪只蓋60坪(容積率200%)?
對建商而言,容積就是錢,豈有把錢丟在"地"上不拿的?
humi88 wrote:
透天的價值在土地.
有土斯有財.
不是有房斯有財.
...(恕刪)
那要看是什麼土喔!稀土和和妳家後院的土,價值差很多

地不是越大越好,要看地段。信義區5坪和和南寮30坪的地,妳要那一個?
humi88 wrote:
建商永遠不會秀斗. 消費者可千萬不要秀斗才好.
看起來是這樣,沒錯

humi88 wrote:案例很多. 自己找. 自己算.
是太多了,所以不知要舉那一個嗎?
humi88 wrote:
假設商業地45坪. 建蔽率80%. 容積率280%. 可蓋約100坪建坪. 但建商祇蓋建坪60坪.
商業地45坪. 建蔽率80%. 容積率280%加上不計容積部份,大概可以蓋160坪以上,不是100坪。
humi88 wrote:
祇用了約60%的容積率許可的建坪. 為的就是壓低建坪成本. 壓低總價好賣.
這種例子很多.
好康自己找.
是拉高容積率才能壓低建坪成本吧?不然怎會有所謂的容積獎勵!
(容積獎勵是給建商多一點容積率不是降低喔)
壓低總價就是切割,降低販售單元面積,不是自宫容積率。
建商搶容積率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第一次聽聞有捨棄容積率不用的。
還例子很多,但我就是碰不到。
除了不說就是不說的h姐外,不知有沒有其它人碰到的,可以分享。
(應該機率不高,h姐也說了建商不會秀逗,會秀逗的是消費者)
任何房地產都可以自己算一算建商成本. 就知道建商賺多少.
剩下的就是消費者是否接受這個建商的利潤了. 0%-100%-100%以上....都有.
透天成本就是土地價值 + 建坪造價 + 雜費分擔.
其中土地最重要.
任何房子拆除後就祇剩下土地價值了.
很多建商為了拉低總價. 拉高利潤. 透天土地越來越小. 迷你型.
舉例:
假定一年前同地段. 1500萬買地30坪的預售透天建60坪. 25萬/坪.
現在. 同樣1500萬推地20坪的預售透天建60坪. 還是25萬/坪.
表面上. 同樣是1500萬. 同樣是25萬/坪. 沒漲價.
但建商省下了10坪地的成本. 10坪x20萬/坪=200萬. (假設地價20萬/坪)
這是她多賺的. 講白了. 就是變相大漲價了.
消費者渾然不知.
何況30坪地透天可規劃前院停車. 一樓有客餐廚.
而地20坪祇能一樓室內停車. 客餐廚都要到2樓.
兩者價值之差何止地10坪之差?
humi88 wrote:
確實有同地段的透天...(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