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作用很多, 例如限制資源的使用, 像是當健康預算補助看診掛號費的時候, 使用市民卡可以減免50元, 或者繳納公有停車場, 停車格收費的時候使用市民卡繳納可以有8折的優惠, 持市民卡使用市民健身中心, 每小時50元, 非市民則需要100元, 所有市政相關設施的使用和處理過程與手續的收費像是圖書, 停車, 交通, 醫療, 藝文, 遊藝設施, 都可以透過市民卡的方式來做待遇上的區隔
這樣的作法一來可以有效的push原本沒有設籍該都市的其他居民把戶籍遷到該都市去, 增加該都市的人口, 另外就是因應未來地方財政自主趨勢下, 可以確保市政預算花費在實際在都市繳稅的市民身上,
另外,人口的增加, 在財政上意味著預算增加, 像是一個人口10萬的都市和一個人口100萬的都市自然獲得預算會不同, 這樣講可能很含糊, 換個說法好了, 同樣申請一條5公里的道路建設, 同樣的預算下, 給50萬人使用, 和給5萬人使用, 它的經濟效益是完全不同, 自然預算過關的可能性也相對不同,
另外在政治上考慮來說, 人口增加也意味著相關民意代表選舉名額隨之增加
felina wrote:
我們社區也收到兩次申...(恕刪)
當遷入人口增加, 想想兩個預算相當的交通建設案, 一個建設規劃給目前人口10萬人每年還增加5000人的區域, 另一個建設規劃給人口5萬人, 每年還遷出2000人的地區, 你覺得哪一個建設容易過關?
Nelson5 wrote:
在市政預算和資源侷限...(恕刪)
Nelson5 wrote:
在市政預算和資源侷限...(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