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竹的某建商!!請珍惜土地,還給人民一個地上空間

kaworu.liu wrote:
開發過早?~ 把台北...(恕刪)


客家庄本來就是會把路設計的彎彎曲曲
並且道路較狹小,這是它們的文化之一
以前竹塹城就是設計成這樣,易守難攻利於抵抗外侮
只是在新竹升級之後,都市計劃並沒有一起做
所以巷道都是既存的,並未拆房拓寬

新的像關埔重劃區,主政者仍舊只會分紅色根白色
所以畫了一堆巷道狹窄的土地,讓人家大樓蓋下去了才發現路怎麼那麼小

貫穿新竹中心的光復路,長期以來只有兩線道也不令人意外了
(路邊隨便插一台車就可以讓整條路塞到天邊去)

外地來工作的人哪會管這麼多
園區附近蓋了這麼多大樓
可是晚上開燈的都沒超過一半
這世界既公平...也不公平...伯樂到處都有.....只是.....你並不是千里馬......
樓主的喜好好像只有雙拼超高樓層的大樓才叫建築~~好像只有水岸第一排才叫豪宅~其他的都叫OOXX~~
每每看到這種文章~~看似發文者的道德疾呼~但卻是淪為個人喜惡的主觀PO文~

超高樓層需要有一定的區域條件與規劃才能整體呈現良好的住宅環境與街景~~
一味以為降低建蔽率、拉高主體建築樓高就以為能地面寬闊不擁擠實在過於膚淺~
因為超高樓建築僅是將地面視覺容積壓迫挪到高樓層而已~~
很明顯的像科大二期那些中悅寶佳的超高大樓群~~仍是讓大家感到擁擠~
重點是各建案的相對位置安排與棟距規劃~~並非僅是單一建案即可促就城市街廓~

另外~現在大新竹建商最愛的超過50m建築大樓~一般人都只會站在外面看~感覺很氣派美觀~
但如果是真的是內部居住者就感覺的出來~~高樓層內的視覺距離較遠,當所住樓層越高向外看時,
妳需要的視覺棟距是更遠的~~遠比一般標準50m高樓所需的棟距還要遠~~
如果妳是縮在巷弄裡的超高樓~而且還跟人家對望~那到時感覺會比一般大樓還差~
很明顯的例子就是COSCO後面那兩個超高樓建案~~僅在八米或十米街道內互望~~雖互有退縮~
但老實說~不會比那樓主在嫌的在地建商中庭棟距的感覺好~~甚至還會更差~
個人反而是很失望營建科沒有好好把關幾米以下的道路嚴禁超高大樓的建照~~

最後說到那個在地建商~~老實說~我也不喜歡他的外觀~我說過很多次了~
但是以他公道五那一堆建案~還有之前一品或最近綠光等建案~老實說~實在是一等一的建案設計~
只是妳從何種角路來評估~~(不過他在關埔的那些就免了~的確設計太滿了~)
說沒退縮太不公道~合乎規定的臨路退縮並配合外圍透天商家拉高棟距其實並不差~
說到建蔽率~這幾個建案的建蔽率也並不會比一般高出太多~~
從外面會感覺建築較滿的原因是他偌大的中庭空間規劃~~
不同一般建商~昌X他把空間留給給住戶~而不是外面路人~~~
只能說產品規劃與定位不同~無關好壞~~
dinglibaby wrote:
超高樓層需要有一定的區域條件與規劃才能整體呈現良好的住宅環境與街景


這個
我還是覺的樓主,單純地弄錯建蔽率和容積率

不可能蓋越高,法令給的容積率越大...


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89.12.29
才施行.


這篇文章不錯..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878
jyhtai0313 wrote:
外地來工作的人哪會管...(恕刪)

1/3輪班
1/3睡覺
1/3休息...而1/3休息的又不一定在家..大大覺得開燈率要多高
??
新竹真的很小. 15年內暴增1/3人口. 約10萬戶....可憐的新竹....
把預算很少的新竹和大都市比是不公平的.....
原美麗的田園小鎮因人口暴增變成雜亂壅塞電子代工廠. 怪誰?
沒有竹科的美好日子何日再現?
新竹已死.......怪誰?











嫌竹科破壞新竹之美的人~~建議可以學學麥寮那邊~~
號招鄉民上街舉牌抗議~~牌子上面就寫~~

~~竹科滾出新竹~~

早就不斷高喊. 竹科遷往它處......
可以擴建中科/南科取代竹科.......
新竹太小. 真的消化不了竹科...
遷走罷.......謝謝.

humi88 wrote:
早就不斷高喊. 竹科...(恕刪)

搬得了嗎?
真相望公司班去南科

suan2289 wrote:
這個
我還是覺的樓主,單純地弄錯建蔽率和容積率

不可能蓋越高,法令給的容積率越大...



我想樓主並沒有搞錯容積率與建蔽率~~
我想他要強調的是~ 相同容積率下~
建超高樓~ 可以使基地建蔽率下降~把容積率往上使用~~
並不是指蓋越高容積率越高~~ 但是地下多開挖一層~是可以有獎勵容積使整體容積再增加~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