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17縣市整併 嘉義、新竹優先>>很好.我贊成

竹竹苗合併成直轄市,
這樣子才不會分配的錢那麼少!
明明繳很多錢,分配到的卻很少!
應該先想好合併的目的是什麼?
優點:有多一點人口&選票籌碼可以在中央統籌分配款中爭取更多的預算
缺點:既得利益者反制
1.光是竹市與竹縣誰要聽誰的就吵成這樣~~更何況竹竹苗
2.縣/市政府負債怎麼算?這又是一門大學問了~~最後當家的人買單!
3.公務人員是否該重新審視?減少沒效能的成本浪費
"騜"2008就開過五都十三縣的支票了,目前已兌現一半
另一半兌現~~~我看是早晚會來的事
縣市合併

對新竹縣 和竹市

房地產 是加分 還是減分 ?

關埔都已炒完
下格換那一區 ??

其實每天開車經過經國橋就覺得新竹縣市
應該合併
經國橋每天塞車又常常有車禍
到底是誰要來管理呢?
縣市政府互推
最後就是保持原狀
當時設計不良也是因為縣有縣的考量
新竹市妥協才會有如此不良的動線規劃
如果縣市合併的話
這些問題應該會大大減輕吧
taiwan2008 wrote:
縣市合併
對新竹縣 和竹市
房地產 是加分 還是減分 ?


合併之後,對新竹市一定是加分地,因為都會化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資源的分配會越來越不平均
政客為了選票,當然是建設人多的地方

雖然在可以向中央爭取更多的預算,但是在錢沒有變多的情況下, 能分到多少錢,還是個笑話

對於地產而言,有重大建設自然就會漲了


不妨看看台中
以後是不是拿全台中縣的錢建設七期...

而台中縣政府在合併之後,是不是也讓附近商店變差,進而漠落
donkey_qq wrote:
這些問題應該會大大減輕吧


應該不會吧

如果大新竹的市長,還是新竹市長選出來的
應該經國橋,從此就也不在維護了,..
而且也會把縣政府廢掉,以節省開支,竹北一期的縣政特區從此結束...
新竹縣的道路也不再鋪平, 路以後都是凹凸不平
新學校? 別笨了..

為什麼
因為二個縣市加起來負債七百億了,伸手向中央拿錢,就有解嗎?

所以縣市合併實情就是
聰明的市長當然挑重點蓋.
美其名叫向中央要錢, 其實是都市化發展, 那兒選票多就往那地方蓋了喔
集中縣市地資源向市區蓋...

台灣館的錢就有著落了...
光武國中的改建
十七公里海岸線的尾款
千甲區的重劃..

其它地方越來越邊綠化
而最後經國橋呢? 還是要等中央補助...
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升格成新竹市直轄市的目的在哪?

為了住在"直轄市"比較驕傲?比較高級? ~自我感覺良好~
為了房價可以更高? ~地主 建商笑了~
為了經國橋更順暢 進園區工作更方便? ~塞車原因跟門牌稱呼無關~

如果新竹繳稅多 就應該升格直轄市
那請先修改直轄市的要件
~從人口總數改為繳稅總額~

我很好奇
新竹要升格怎不找桃園? 繳稅能力更高 人口數更多阿
找苗栗 不就被拖累了嗎?


如果升格只是為了再炒高房地產
那就是司馬昭之心了

中央沒錢給地方
門牌甚麼稱呼都一樣

地方首長不好好做事
給再多錢都是浪費



ladycoco wrote:
新竹市+新竹縣+苗栗...(恕刪)


桃園、新竹不屬於同一生活圈,故以竹竹苗為合併方案。
再來,桃園縣自己就已達200萬人口,故不需要找人來湊人數。


別忘了,新竹地方也有很多第一

新竹縣
可是民眾平均負債是最高的縣市
好像一個人平均負債十萬..
繳的稅金不知道有沒有背的負債多..

新竹縣負債五百多億

就算縣市合併,中央的補助光繳一年九億多的利息,還不知道夠不夠...

新竹縣的財政每年逐漸在惡化,越負債越多
每年都第全台第一市民平均負債最高,勇居排行榜,而領先第二名有一大段差距

2005年, 平均每位縣民就己經要背4萬多
2008年, 『縣庫負債346億 縣民每人扛7萬』
2010年 財政赤字卻高達509億9600多萬元

還要談什麼建設..

suan2289 wrote:
新竹縣的財政每年逐漸在惡化,越負債越多

每年都第全台第一市民平均負債最高,勇居排行榜,而領先第二名有一大段差距



2005年, 平均每位縣民就己經要背4萬多

2008年, 『縣庫負債346億 縣民每人扛7萬』

2010年 財政赤字卻高達509億9600多萬元



還要談什麼建設..


債多不愁.
本來有3個花錢的單位
整併成一個花錢的單位.
少了2個.這樣很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