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yearhuang wrote:新竹縣不要輕軌,環線改成 火車站<->中華路<->公道五<->關新路<->園區<->光復路<->火車站這條路線不會沒基礎客源。 這段路會有多少客源啊?要不要先規劃環狀公車,看一下有多少人願意搭乘?還有請不要忘記,這些段路有一定的坡度還要考慮未來台鐵的高架化或地下化
00ff55aa wrote:我個人覺得還是蔡前市長的路線比較可行,有兼顧到西北區的發展,只是當初他畫的是平面 當時規劃的應當是所謂C型路權,人/車/輕軌混用,頗符合當年蔡市長的文青風格.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提到蔡仁堅認為中山路可以鋪上輕軌.中山路???
sunyearhuang wrote:可以舉個例子,那個...(恕刪) 並沒有講光復路公車零零落落吧, 從整體看竹市一天就才萬人搭公車, 抓一半來營運輕軌要幾年才打平? 好遠的不說, 路線不是問題, 錢哪來? 中央全額補助沒吧? 中央還希望竹市與竹縣一起搞, 綜效才可能有點起色為蓋而蓋...對了原來是閣下...輕軌勝利論...
sunyearhuang wrote:環線改成 火車站<->中華路<->公道五<->關新路<->園區<->光復路<->火車站 公道五離光復路沒很遠.還不如 新竹站-六家線-新莊站-關新路-園區-光復路-新竹站,輕軌列車和台鐵混用.......
sunyearhuang wrote:第一條捷運一定要進園區(或有配套接駁車)才有足夠的基礎客源 園區沒那麼多人要搭輕軌通勤,新竹沒有台北那麼擁擠,每天下車走個一二十分鐘才到目的地會要新竹人的老命.....
cckm wrote:那裏不是要蓋國家級...(恕刪) 果然蛋塔式, 竹市是個移民人口為主客家人佔比有粉高? 竹北客家樓, 竹市也想一個, 苗栗還有一個客家上次兒童節活化利用, 免錢的可能最貴, 遊具性質在大人看來多數都沒啥差異性, 竹市或需要個中小型兒童樂園+圖書館, 付點錢沒關係, 遊具品質得以維護, 假日歸竹市縣民兒童使用, 平日不限這比搞客家演藝廳來的有趣多, 再說不是已有一個竹市的小型表演場所了?
cckm wrote:園區沒那麼多人要搭輕軌通勤, 有十分之一就夠了!cckm wrote:新竹沒有台北那麼擁擠, 所以是輕軌不是中重運量,不是嗎?輕運量設計是中重運量的1/4以下。新竹這兩條路流量沒台北的1/4?cckm wrote:每天下車走個一二十分鐘才到目的地會要新竹人的老命(恕刪) 有接駁車,為什麼一定要走一二十分鐘?刻意想運動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