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gyang wrote:
前瞻錢沾有錢大家沾...(恕刪)
是的, 點水沾錢的建設, 蓋了再蓋, 就跟剪綵後再剪n次一個樣, 反正錢不花白不花, 債務利息以後再說, 就跟玩現金卡一個樣
以市區u-bike來說, 雖有人使用但確實少的可憐, 看著狹小路面四輪, 機車跟u-bike豁在一起, u-bike騎乘者連個安全帽也沒有比機車騎士還不安全, 跟著大家停等吸廢氣(用人力踩行需肺活當發動機), 如果這樣就叫樂活不如說是慢性自殺, 又實在無多餘路面在市區闢建自行車專用道區隔, 竹市更是個丘陵夾雜地形, 常爬坡用個幾次就會設限儘量在平地範圍內可及使用, 要樂活不是搞公路登山
世博館如何現地活化不管, 再找錢來改建面子工程, 改建客家文物館從竹縣, 竹市也要, 到苗栗連三元, 如果沒差異性預期也真的會毫無重大差異, 搞不好從北部下來看了竹縣後就跳過其他客家館, 反之從南部上來也是一樣, 爾後吸不到養活自己人流=編預算拿稅收補貼, 要不就是平日關店假日才開張,
然後加碼增建四五千人座位的國際展演中心? 竹市就是個內需工作城, 平日工作主力各園區下班就是休息, 假日不出遠門就是吃喝娛樂加有地點場所溜小孩, 要花錢關在一個號稱藝文展演中心靜觀表演?
根本就沒有隨時三四千人的愛藝文購票人口, 屆時要嘛就只能出租給銅臭較重團體單位辦活動+編預算補貼=勉強維持, 試問竹市是多有錢挖到金礦? 還是把後代錢先拿來燒? 中正廟二廳院到現在還是要挖錢來補貼營運, 竹市是自己印鈔票?
市區公車中個人用過的免費公車=有吸引力但不會有多人搶搭, 比台中的八公里免費公車用人還少, 沒有運量養成包括逼開車的平日少自駕改用公共運輸, 就要蓋輕軌炒地皮? 也對啦, 輕軌經過沿線附近地產一開始增值後, 房屋稅地價稅可以多收點拿來補貼不知道虧N年的輕軌也挺適當的, 至於會不會長期增值就要看了, 或者為了降低虧損跟補貼還有設備損耗, 搞不好輕軌營運平日只有早中晚出班, 離峰以停班因應,
至於有人舉出新竹高架輕軌可以比照對面重慶市的高架輕軌般不走路面, 當然蓋成怎樣都不會是問題, 只要中央願意全額負擔的話, 營運才是大問題, 沒有運量在離峰時那就載遊魂空空車箱如也
重慶輕軌維基--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一、二期線路全長19.15公里(地下2.2公里),設18座車站(地下3座),維修基地一座,控制中心一座,主變電站兩座,一期工程初期配車21列84輛(每列車4輛編組,遠期根據客流情況可實行6輛或8輛編組)。全線建成後,可形成最大單向3萬人次/小時的客運能力,年客運量可達2億人次,
人家一小時單邊可達三萬人次運量, 大新竹輕軌看看一天最多有無二萬人搭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