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林智堅:爭取五楊高架延伸至新竹以南

johnny8123 wrote:
還敢拿繳稅來說嘴 先謝主隆恩吧 好險是給你們竹科
不然高雄的鋼鐵業,石化業跟你們換竹科好了
好不好阿



很多外縣市的人以為竹科是政府的 "恩賜", 其實園區剛開始時沒人看好,哪算是恩賜,請見歷史資料:
IC 產業 (II)
"IC 生產工廠需要大筆資金,且 1980 年代看不到市場商機。當時根本沒有人看好產業前景,因而投資 IC 公司的意願不高。於是就以衍生公司方式推動。...
跟衍生聯電時一樣,大家對台積電前景不明。於是除公營與黨營事業外,政府再找當時最賺錢的塑膠業投資。
  如台塑就成為台積電的原始股東之一。只是基於產業關聯性不高,在有人接手時,台塑就把股權轉讓了。失去一次賺錢的機會。 "


後來大家看到竹科成功了,開始眼紅拼命爭取才有了南科(台南+高雄)與中科, 這才真的算是政府的恩賜,請見 竹科三期(竹縣部份)一凍十幾年的影響,問題是政府給了中科與南科,還是拼不過竹科。

而且科學園區選在新竹是有歷史與科學上的必然的,請見:1936年天然瓦斯研究所在新竹成立, 台灣矽谷發源地





我覺的從約82K,快到湖口工業區再興建就可以了


只設2個交流道,但卻沒有園區
那就不能變經國橋的替代道路了
也許在旁邊再多設一道
竹北直接進園區,也許更好

終於接68了
那未來就不需下光復路或公道五
可以多了下中華路和50路
方便很多

系統那也有交流道
等於有2個系統在一起

我想退休 wrote:
圖我覺的從約82K...(恕刪)


有高架分散車流是必然, 但點部份的塞車怕是無解, 竹北也無法上下高架, 竹南的進新竹市在系統交流道就要下來走平面高速公路, 然後在95AB出口排排坐吃果果
團圓嚕 wrote: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恕刪)

我覺得,高速公路經過都會區時應該要再架另一條路,讓不進出該都會區的車輛可以快速通過,這樣全線車速才會快。該都會區的車也不必與路過的車一起擠。
竹北交流道 分離式鑽石型規劃 89K+700 北上 車流從 中山路(縣道118) 分流
91K+400 南下 車流從 福興路 分流

竹北交流道 竹北交流道環狀改善工程 增設光明六路地下道改善

到底採用哪一個 有人知道嗎?

現在 新竹市又提出 增設 92K+500 交流道 接 68快速道路


短短 10 公里 有 9 個交流道 大量車流湧入不會更塞嗎?

89K+700 縣道118(中山路)交流道 北上 南下
91K 竹北交流道
91K+400 福興路交流道 北上 南下
92K+500 國一 接 68 快速道路
94K 公道五交流道
95K+900 新竹交流道
96K+500 園區二路交流道
97K 園區三路交流道出口

100K系統交流道 國一 & 國三

iepmis wrote:
很多外縣市的人以為竹科是政府的 "恩賜", 其實園區剛開始時沒人看好,哪算是恩賜


園區選址跟企業看不看好哪有關係。。。。。

可以多看看官方竹科的資料吧,以下為連結
http://www.sipa.gov.tw/home.jsp?serno=201001210118&mserno=201001210113&contlink=content/20years_10.jsp&level3=Y&serno3=201002250007

為何說竹科是恩賜,因為園區選址有新竹跟桃園二處,是當時蔣經國直接指示設在新竹
所以說是恩賜一點也不為過

以下是從文章中截取出來

一、地點選擇及土地取得
第一個問題是園區要設在那裡?當時有幾個指標作為挑選園區的標準:(一)科學園區設立的目的及對政治、經濟、教育及國防的影響,( 二)需有大面積供園區發展之用,(三)要有研究發展環境,讓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有充分溝通的機會。依此標準評量新竹與桃園兩塊地,不 數日,經國先生即作如下裁示:(一)園區定名為「科學工業實驗園區」,(二)園區設在新竹,(三)由國科會主管,聯合教育、國防、經 濟及交通等部共同籌設。
接下來國科會要做的事是徵收土地,六十七年(1978)六月我和經國先生會同新竹縣長林保仁一起去勘查第一期土地五百甲,在解決園區土 地徵收一事上,林縣長和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之負責任事,功不可沒。

我想退休 wrote:
圖我覺的從約82K...(恕刪)


高速公路接台68之後車流直接減少最多的會是公道五交流道, 那邊轉接68最近。

johnny8123 wrote:
園區選址跟企業看不...(恕刪)


科學園區選址在新竹很合理,第一清交大, 工研院都在新竹,工程人才與研發能量無虞。
再來新竹當時沒有工業,大塊面積土地(尤其高速公路沿線部分)容易取得。
當時沒有高鐵,交通最方便就是高速公路。

蔣經國選址在新竹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並不僅是恩賜。
fengkkya wrote:
竹北交流道 分離式...(恕刪)


有點嚇人, 10公里平面高速公路交流道愈設愈多, 只會擠上更多車, 若高架完成後想著有高架分散部份車流, 平面也許不太塞車了大家都這樣想, 然後擠進更多車, 還是塞在一起, 恐怕到時還是罵聲連連

其實說不好聽的, 這樣多交流道都是為了解決四輪車輛在連結衛星城市間的輸運, 特別是其中的園區, 但已經有點飲鳩止渴, 如要將園區的公共運輸作的更密集, 前提個人以為園區道路路邊停車格該收費了, 不收費則開車(冬季雨天一人一部四輪更多擠進去)也很開心早點來路邊免費停, 當初園區規劃道路面積狹小, 原本就無法負荷大量車流, 目前園區公車在上下班時脫班情況不算少, 會脫班也跟道路單位時間內擠入大量車潮走走停停有連帶關係, 當園區路邊停車格按時收費, 會降低開車意願減少私人車輛數, 當然會有部份轉化為機車群, 再將這些不想付停車格費的園區上班族透過密集的園區免費公車輸運, 否則再多交流道一樣不夠用, 畢竟銜接的平面道路拓寬也有其極限
fengkkya wrote:
89K+700 縣道118(中山路)交流道 北上 南下
91K 竹北交流道
91K+400 福興路交流道 北上 南下
92K+500 國一 接 68 快速道路
94K 公道五交流道
95K+900 新竹交流道
96K+500 園區二路交流道
97K 園區三路交流道出口...(恕刪)


不改善市區交通
然後把高速公路當市區道路來使用
搞到市區也塞高速也塞
這哪個白癡想出來的......
  • 4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