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高鐵有其絕對的高速優...(恕刪) 關於票價以及偏遠地區之服務,可以用政府在董事會的高持股發揮影響力,也能由政府之監督單位發揮影響力.此模式已可見證於中華電信.參考日本,偏遠地區之運輸並不因JR民營化受到犧牲.我想國營交通運輸公司並沒有其必然性, 事實上民營企業之經營管理模式更能落實績效管理,沒有大家吃大鍋飯的問題. 但是政府對整體的交通規劃和管理還是責無旁貸.並不因台鐵民營化後就任其隨意發展.
關埔若是能夠發展成人口稠密區不如向建商開徵軌道維護基金換取容積獎勵基金用途作為讓台鐵加密列車班距(倍化為十五分鐘一班或二十分鐘一班)以及關埔地區免費接駁至竹科站和園區之巴士用台北捷運之所以班距能壓到那麼短,是因為捷運公司股東為市政府,基本上還是市政府出錢經營想要便利密集的軌道運輸,市政府沒有權力直接管轄台鐵,但至少可以包租列車營運像桃園縣政府即有包租台鐵林口線開行上下班的列車營運桃林鐵路包租一趟列車的成本約七千元,里程十五公里左右六家線由新竹起至六家為 11.1 公里可以試著先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增加班次
剛剛發現 youtube 上有人PO了誇張的六家線電聯車的震動,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wiFuMo_2o事實上坐過六家線電聯車的人,應該都感覺起步的震動蠻大的,尤其跟北高捷運和高鐵差很多.印想裡以為這種震動來自古老的拖曳車頭,都民國100年了,我們電聯車還會這樣??? 這是日本山手線的影片 :(1) 山手線車廂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9H57JL4IdM&feature=relatedLCD 顯示1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NR=1&v=hy14i1u5LEsLCD 顯示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4dFb3xrieI&feature=related這是六家線的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B4mm1b3grA(2) 進站出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dUpyIrEBzo&feature=related起步加速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07VeNGBCJs&feature=relmfu這是六家線的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sYdqgbgCA&feature=related台鐵與其路軌相同,台鐵月台設計基本也與日本相同 (都有歷史),可是日本到處透露著精緻和用心- 車廂地板與月台同高- 起步停車快又順, 不像六家線有起步振動 和 久久的剎車,還開的比人慢哩- 顯示系統簡潔,台鐵用的字型比我的PC裡的還醜 (這麼容易的事也不在意...)- 廣播聲音清楚 (主觀看法)還有,- 車廂內一堆廣告 => 難怪 JR 賺錢- 各站有不同的站音 (有點玩過頭了吧?)(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TxGy5e_Kw&feature=related)簡單說,台鐵給人的印像是"有就好",差了一點想把事做好(不是完成而以),質感就差了.而服務業,差別就在這個小地方喔補充:(1) 維基百科 JR E233 系列電車(2) 維基百科 JR E231 系列電車(3) 維基百科 台鐵 EMU600 電車(六家線行駛)(4) 維基百科 台鐵 EMU700 電車
分享德國輕軌(RNV)影片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qwwBhenHc&feature=related(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5Lw7g4wxrs&feature=related基本上有了公車專用道, 建輕軌就快多了.補充 : 維基百科 : rnv (德文)
Terry025 wrote:剛剛發現 youtu...(恕刪) 台鐵對車輛的維護頗不用心.就算EMU700都可能會碰到這種狀況.新改的LCD螢幕也沒好好運用.竹中站搞個站前廣場,還不如拿來當停車場.既是接駁路線,車站顯示器上應該要同步顯示高鐵,竹中站,新竹站行車現況.
即使不論台鐵的行政效率問題要台鐵做這種事先天就有困難日本的新幹線是JR的轉接不是問題高鐵跟台鐵卻是競爭對手台鐵建轉運線是被迫去做不難想像不會太認真cckm wrote:既是接駁路線,車站顯示器上應該要同步顯示高鐵,竹中站,新竹站行車現況.
找到一些有趣的影像,頗值得玩味1985-86 年代, 日本國鐵時期的"尾久駅" : Youtube2010 年時的影像 : Youtube20年了, 比一比台鐵的進步與JR的進步....- 門是低了, 可台鐵的階梯還在,只是從外面移到裡面- 車是新的, 外觀顏色還是跟不上時代- 車站是有了新的 LCD 顯示, 可也只有半調子...不要說困難, 沒經費... 當年日本國鐵問題比台鐵更複雜多了
日本鐵道用的列車幾乎全是自製 ,台灣只能買人家的 ,光這一點的差距就不小了舉個例子 ,太魯閣號原型車 885 系電車 ,車門口底下有沒有那塊活動式踏板 ?另外離開東京 ,其他地區的車站也多多少少有著某些不同程度的段差JR 北海道的 789 系電車 ,車門與月台約略同高 ,但車內仍有一段約 10cm 的階梯JR 九州的 885 系 ,則是與月台間的落差較明顯 ,而車內地板較低無額外階梯
ZephyrWu wrote:日本鐵道用的列車幾乎...(恕刪) 雖然電車是向日本買的,可不意味著除了外觀塗裝外其他都是原汁原味. (參考 : http://emu300ct.myweb.hinet.net/index/tramus/TEMU1000.htm )可以比較 台鐵太魯閣內裝@Youtube, 九州JR 885系內裝日本國鐵民營後分為 JR東日本, JR北海道, JR西日本, JR東海, JR九州, 四國, JR貨物 七家公司. 系統並不完全相同. 例如 東日本供電是 1.5KV 直流, 九州是20KV 交流 (60Hz), 由此可以大致一窺當年日本國鐵的複雜性.台鐵的供電是25KV 交流(60Hz). 這也解釋了台鐵沒引入我們較熟悉的東京一帶的電車(反而是九州)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