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為什麼可以?那是因為他們很快建置龐大的路網,加上本來都會區行車費用高,雙北可以坐擁相當高比率的大眾運輸人口,靠著成熟而密集的接駁路網,來讓捷運當骨幹,公車做接駁。結果就是搭車人根本不用管車子什麼時候會來,等就是了!而且,說不定走沒多遠就有公車站或捷運站,就算等公車,估計頂多15分鐘就有車了(更多地方會在10分鐘內,一個站牌至少兩條以上路線)!
而且,轉乘有優惠,這些都幫助降低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成本,增加大眾運輸的方便性。但是,就算做到這樣,北捷的本業是虧錢的,都靠業外收入在彌補。
再看高雄捷運為什麼慘 ... 那是因為它們一開始就沒完成一個龐大路網(只有單純的十字路網,環狀輕軌還在蓋),結果很多地方到不了,加上不怎樣的公車路網,真的只能寫個慘字!這狀況下,原本開車騎車的還是開車騎車,私人運具車潮根本沒轉移呀!
或許等環狀輕軌蓋好後可以小有改善,可是,根本的接駁公車路網沒搞定,沒什麼接駁到骨幹的軌道運輸系統,誰搭?
回頭看新竹輕軌計畫,只不過是個環狀路線,新竹縣部分根本只到竹北,新竹市區公車路網還不夠成熟,如果要靠一天沒幾班又貴的公路客運,還不如搭火車!可見這樣的公車路網,可能和高雄一樣,無法接駁到骨幹軌道運輸系統去。
更別提新竹縣喊沒錢 ... 如果連竹北段都沒有,單靠市區段可就更不方便了!
再看新竹縣市已經有的六家內灣線系統,配合縱貫線(湖口 - 香山)段來看,也面臨著接駁路網貧弱的問題 -- 整體而言,只有六家站靠著高鐵接駁車馬馬虎虎,新莊站一堆免費公車卻班次稀落,千甲站幾乎和新莊站一個樣還更慘,而竹中站根本只有藍1在撐 ... 但這台是往新竹,對新竹縣民意義不大 -- 加上內灣線一堆車竹中就把人「放鳥」給六家線,導致市區共線路段班次沒變多還被加重負擔。
如果輕軌接駁也是類似狀況,請問如何打平營運費用?如何加密班次?如何和現有的六家內灣線整合成一個路網?如何做到私人運具轉移?
所以搞輕軌前,為什麼不先把公車路網做好?還是之前那句話,目前的公車路網中,除了藍1(+ 5608往竹東下公館、藍線直通南寮)、藍15、5676+5300往中壢 班次密度還可以,有幾條線算方便的?誰願意太陽下曬超過30min去等車,可能遇到的還是搭乘成本較高的公路客運?然後還可能要一次以上的轉乘才能搭輕軌 .... 那住新竹市的可能都自己騎車,更別提新竹縣的怎麼可能想搭?
湖口新豐搭輕軌?對他們而言,要到市區可能火車還比較快和直覺,班次密度也夠,可快速進出新竹市區,甚至乾脆往台北跑!要到園區上班,還是只能開車騎車呀!
別鬧了,新竹縣一堆地方公路客運沒幾班的,你當每條線都像5608一樣嗎?更別說5608看在臺北人眼裡也不算方便!
單靠輕軌就想解決目前大眾運輸系統的問題,會不會太天真?還是那句話,新竹縣市目前各自為政的公車系統,什麼時候才能整合接駁好(包含六家內灣線的接駁),再來談輕軌吧!
labbat wrote:
輕軌系統或許不可以...(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