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時代力量:竹科通勤族多數不會搭輕軌上班

輕軌除上下班時段,其它時間也是會淪為20~30分鐘一班
那個口字型路線那麼長,繞一圈少說也要30~40分鐘,若要維持10分鐘一班,整條路線上要有多少車?
重點是車上都沒什麼人才慘
LearnRPG wrote:
公車路網比輕軌密集...(恕刪)

你再說甚麼,哪裡看到我說反對公車網,也沒說馬上會有很多人改搭輕軌,我說希望輕軌或其他建設帶動周邊發展,我冀望未來,香山發展端看政府決策,未來是看現在的各個決策而決定的,政府決心發展新竹,新竹沒有沒落的道理,反之亦然

專訪北捷董事長董瑞斌 「捷運不浪漫 ,『養捷運』才是錢坑」 (林麗玉報導 )

「蓋捷運之前是一個煩惱、蓋好每天營運是另外一個煩惱,二十、三十年要汰舊換新又是另外一個煩惱,捷運不是大家想像那麼浪漫,捷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前瞻的「軌道建設」,吵了一個多月,各界爭論不休自償性債務,讓高雄、臺中、新北各自提出財務規劃,這些蓋捷運的財務規劃表,數字算得漂漂亮亮,走過21年的台北捷運,這時候才剛要開始面臨軌道運輸折舊的重置基金越來越高的困境。

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董瑞斌說,許多縣市搶蓋捷運,蓋是一大筆錢,其實「養捷運」才更是一個大錢坑。

台北捷運每天開門營運,一天的成本就是四千多萬,如果遇到颱風天停班課沒人搭,沒了票收,就是4千萬的虧損。攤開北捷2016年的財務報表,一年營收193億元,全年稅前盈餘15億元、稅後還有12.5億元,如果單就表面數字看,北捷這家93億元資本額的公司,有12.5億稅後盈餘,多麼漂亮的成績單。但,董事長董瑞斌卻憂心,財務真的這麼漂亮嗎?其實北捷運輸本業是年年虧損。

董事長董瑞斌說:「去年本業只虧2億元,過去還曾經一年虧過7-8億元,一家本質好的公司,應該要本業賺

錢、業外也賺錢,如果只能靠業外收入,這不是長久之計,北捷每跑一公里,每個人上車就是虧損,搭乘越多、虧得越多,台北捷運本業佔83%、業外收入17%,但卻是靠業外收入來彌補本業的虧損」

身為北捷董事長,看著台北捷運每天穿縮在台北市的地底下,肩負運輸重責大任,這是身為每一位北捷人的驕傲,但董瑞斌還是要忍不住地說,「養捷運並不是這麼浪漫、容易的事。」

臺中市長林佳龍曾說,「該不該蓋捷運是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北捷經驗幫大家算一算,一條捷運要多少人搭,才能打平每天的人力、電力成本?董瑞斌說,捷運光一條路線,人力就要至少雇用一千人,一年人事成本就要八億,加上清潔委外、用電等變動成本,一共總成本要16億,這16億元要賣多少票才能損益平衡?北捷每張票收平均22元,也就是說,一條路線至少每天要有20萬人次來來回回搭乘,才能收支平衡。

但這還不是所有的成本支出,對台北捷運來說,其實最大的財務壓力,還有「重置基金」的固定成本,什麼是重置基金?董事長董瑞斌用簡單的話讓大家理解,捷運每年都會折舊,車廂使用超過20年、老了不堪用,這都需要汰舊換新,而北捷每年負擔這樣的重置基金就佔財務的25%,換句話說,捷運越開越久,這樣的成本就不斷往上加,尤其北捷正進入20年「重置基金」成本的高峰期,在運量不會大幅成長的現實下,是要股東拿出錢來增資?還是要政府再度拿錢出來補貼。

董瑞斌說,「重置基金五年是一個級距,這一個五年45億元,下一個五年週期變成49億元,往上跳一階資金就跳一階,另外人事成本,每一年都會跳級,幾等幾級,一年會增加百分之一6千萬元,每一年增加跳一個週期,就是五億元,北捷目前一年也不過賺12億元,電價也會越來越往上漲,這都是要養一條捷運每天要花的成本,本業的成本都是一路往上漲。」

北捷幸運的是,每天有202萬人次運量,年年虧損的本業,還有業外營收支援。而聊回「蛋生雞、雞生蛋」,捷運人口的培養,真的只要路網夠密,就能養得到捷運人口?相信還要相當多的條件配合,台北市土地幅員不大很快就能將路網建置,加上人口密集夠,都會區開車成本高、過去民眾運輸習慣也多是公車,這些條件都是造就捷運人口養成很重要的關鍵。

但反觀高雄,機車運輸成本最低,也是捷運最難吸收的族群,高雄已經蓋了兩條捷運,全台各縣市的機車族比例,還是高雄最高?

前瞻軌道建設將在全台遍地開花,各縣市努力爭取建設的同時,爭取到了,接下來的問題,才是挑戰的開始。


生都很容易,養才是最難的
喊一喊,蓋一蓋,最後全民擔

小客5509 wrote:
因少人搭就市公車砍...(恕刪)



以高雄市277.9萬人口為基礎..
高捷估算一年營運成本約廿億元,營運票收去年約十五億元。
若搭乘背景相同,按人口比計算,新竹軌道上路就從每年上億虧損起跳..
那新竹市/縣願意花多少錢/花多少年維持營運?

反觀新竹若加大公共汽車路網及密集度.
一年花4千萬甚至加倍預算來做,也還不到上億成本
但讓在地客運業者維持營運能量..擴大大眾運輸族群..等種種好處..

每個城市有他的強弱勢,高捷有在地鋼鐵產業在撐,
我們新竹沒有,但我們有電子業相關族群..大可往共享經濟,智慧城市等較有實驗性的方向走..
沒必要為了爭大筆預算,蓋下去收不了手的好。
Allrightw wrote:
政府決心發展新竹,新竹沒有沒落的道理,反之亦然

新竹市沒落了嗎???

不過,隨著交通發達,
人潮幾乎都會往大都會移動.
早期新竹市成為區域中心,
和現在人羣擁進大台北都是同樣的道理,
竹東竹南竹北面向新竹市,正如同現在新竹市變成台北生活圈外圍,
到台北,搭高鐵只要半小時.....

Jimsung168 wrote:
以高雄市277.9...(恕刪)


高市在三年多前高捷瀕臨破產前, 先後支出了快四百億買回高捷機電設備所有權及貸款所需的支出成本[當然拿稅金補], 並扛下後續高捷折舊及每年1.7億利息支出, 高捷公司搞到減資後再增資?再拿市府的資產去營運

高捷說今年定賺錢?? 免費營運的輕軌出車成本及維護這筆帳就不知是否高捷要扛? 今年九月要是去年簽認財報講的誨暗不明, 那就是有問題了

所以高捷範例值得新竹效法
每年的利息錢都夠多買不知多少台公車了

Allrightw wrote:
你再說甚麼,哪裡看到我說反對公車網,也沒說馬上會有很多人改搭輕軌,我說希望輕軌或其他建設帶動周邊發展,我冀望未來,香山發展端看政府決策,未來是看現在的各個決策而決定的,政府決心發展新竹,新竹沒有沒落的道理,反之亦然


為什麼輕軌可以帶動周邊發展這是什麼理論??
你可以回去看你的原文:"不認為做輕軌是在A錢,本人住香山一樣沒在規畫內,但有一才有二,有做才有希望,公車班次過少,加開也不會有太多人搭乘,希望輕軌或其他建設帶動周邊發展"

有一才有二有做才有希望=>太理想了 世博館搶到了有希望嗎??
然後你說到了公車班次少加開也不會有人搭乘
突然最後一句 "希望輕軌或其他建設帶動周邊發展"

呃...公車加開都沒人要搭了
為什麼輕軌會有人搭 可以帶動其他建設??

如果公車加開了還給你免費了還都有冷氣
還沒人搭
卻期待輕軌會有人搭且還要收費
請問輕軌上面是有特殊服務嗎??

我的回文並沒有說你反對公車網請你別誤會
推把蓋輕軌捷運的錢拿來養更完整建全的公車路網
個人認為這幾年竹北多了很多新住民, 日後自然也會多了很多中學生, 但大多數中學生都還是家長開車接送, 其實這年紀是可以讓他們自己坐公車上學的, 尤其竹北因人口成長快, 導致有一群中學生是念不到自己家附近的國中的, 更需要有公車路網連結主要道路和各學校, 當初台北市公車的乘客, 學生就是很大的一個族群, 我那時上下課常常整台車有一半以上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

ryanku wrote:
推把蓋輕軌捷運的錢拿來養更完整建全的公車路網



捷運或輕軌要成功,先透過公車系統培養足夠多的使用人是先決條件,搭公車的人夠多了,才有條件跟可能的自償性財源談捷運或輕軌。
  • 4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