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霞飛苑(十里靜安)小疑問


phalex3 wrote:
九如的前身叫做天竹 在21世紀房屋淺銷
那時候我有去21世紀房屋淺銷看過 含車位價格就是1300萬左右
而且是9~13樓...(恕刪)

那是多大坪數的?
我說的是六十幾坪到七十幾坪(例如富宇雲鼎),這種坪數應該都是配雙車位的。
==================
重複....自刪....
==================
只要能賺錢就有人投資,這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口袋要夠深,擔的起風險
不然光是門檻就會讓一堆人卻步了
台北的投客和新竹結構上大不相同
台北的投資者大多是專門投資者
口袋深耐心夠
新竹的投客兼差的居多
工程師,仲介,裝潢業, etc,大家都來參一腳
講究的是風險低流動快短期獲利
願意投資大坪數的人當然相對少很多
前面也有人提過
十里是一個行銷失敗的特例
建商本身形像不好
開賣卻又開高高
看不到獲利空間
誰要去冒那個風險來投資
前一兩年殺的很低
我相信就有投客進場了
只是時機已過,不可能再像預售一樣有大批業餘投客去抬轎

至於自住者釋出少
這也不是只有十里會這樣
除了小坪數的流動性比較大以外
新竹近幾年來坪數夠大的建案幾乎都是如此
交屋一兩年,投客洗完以後,釋出的就很少了
除非建案真的有大問題
不然自住者一旦買進夠大的房子
原本就很少在短期內換屋的


sunyearhuang wrote:
你說的只是部份的投資客吧。只要有賺錢,就有人投資。不然帝寶就不會有人投資了。
如同樓上寫的,關埔高總價的房子還是有人投資的。十里沒有投資客進場,高總價不應該是理由。
但領袖苑一百多坪的房子,沒人買,我倒能理解:
會花這麼多錢買這麼大坪數來住的,應該也是要面子的富家子。這種自住客是不會買寶佳的房子的(沒面子)。
這是寶佳定位上的錯誤(像昌益就比較聰明,只要是定位是豪宅級的房子,一定不會用昌益的名子)
自住客不愛,投資客當然也不會跳(房子要能增值賺錢,當然要有自住客源)。
其它60幾到80幾坪的房子,為何自住客愛,而投資客却步,我就不明白了。
十里若一樣同步漲,賣掉就至少有能力買同等級的房子。
所以,你的意思是十里,沒有漲或相對漲很少?
若為真,那麼這確實可以解釋,為什麼沒人賣了。
賣了,買不到其它建案同等級的房子,只能再買十里,那為何要賣?

不來的彼得 wrote:
1500萬的透天頂...(恕刪)
最近在看建案,十里靜安常被拿來說嘴,
說賣很久,那建案不好,才會賣那麼久?
eastliu wrote:
只要能賺錢就有人投資,這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口袋要夠深,擔的起風險
不然光是門檻就會讓一堆人卻步了

這個前提是成立的。
除非你認為房產投資客個個都是口袋淺,擔不起風險。

eastliu wrote:
台北的投客和新竹結構上大不相同
台北的投資者大多是專門投資者
口袋深耐心夠
新竹的投客兼差的居多
工程師,仲介,裝潢業, etc,大家都來參一


台北投資一樣有跑短線,口袋淺,工程師,仲介等等的投資客。
那不是新竹的特產
台北的投資客也不是只會投資台北而已。
說新竹的投資客口袋淺,有點看不起新竹人...
我住的社區,我知道的就有兩戶是台北的投資客買的。
我住的這一戶就是向新竹的投資客買的(不含車位,七十多坪,和所謂十里是大坪數所以沒投資客的理由是違背的)。
所以,這不是十里沒有投資客的理由!

eastliu wrote:
十里是一個行銷失敗的特例
建商本身形像不好
開賣卻又開高高
看不到獲利空間

十里開價高我知道,我有去看房過。
可以去查閱實價登錄,實際上成交平均是比光埔同期其它建案低的。
自住客都知道,開價不等於成交價,投資客豈有更笨到被開價嚇跑的道理?
跟十里同時整地的建案
預售成交大約13-15萬
十里決定先蓋等完工前1年才賣
順利抬高成交價到19-21萬
已成功大半了
之後微拉慢慢賣
賣得慢也沒損失
如果賣太快收回現金投入下1案
因土地工錢物價都抬高
但景氣下降
風險反而更大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所以現在開價大約在那一個範圍?
價格好談嗎?

devine wrote:
跟十里同時整地的建案
預售成交大約13-15萬
十里決定先蓋等完工前1年才賣
順利抬高成交價到19-21萬
已成功大半了
之後微拉慢慢賣...(恕刪)

可以請教一下,關埔地上21層以上的超高樓,那一個建案成交是大約13~15萬的?
(條件放寬一點,不必和十里同時期)

很多建案等結構體完成再銷售的模式,大都不是為了抬高房價。
而是怕建造期,承購戶的指指點點,聲名不好的建商尤其不喜。
正常建商的房價拉抬方式是:
潛銷->預售->成屋->下一期潛銷->....
每一個階段策略性加價,讓投資客覺得有利可圖,自住客有越來越貴的焦慮感。
這手法,只要景氣不壞,通常非常有效。

"投資客"本身就是很模糊的定義
我們當然不能說什麼案子不會有投資客
每個建案當然都會有投資客
或多或少而已
所謂"投資"的定義也是很模糊
這邊我比較是指2-3年內,甚至更短就想了結的
您要舉台北人來新竹投資
當然一定也會有
或多或少而已
我很相信您的豪宅社區有台北人來投資
但這不就說明了台北客的投資標的和新竹本地流行的差異?
新竹的投資客會投的
大多還是那些昌x,椰x,坤x之類的
(還是要聲明,這個只是多少,什麼案子都會有人投資,多少而已。昌x的案子,投客可能大多數都是在地生活或工作的人,
台北人很難去跟本地人玩那種搶順序的遊戲。您的豪宅有新竹的投客,但是比例有可能像昌x椰x那樣多嗎?)

說回到十里,多年前開賣的時候可是很硬的
我的同事就去談了也訂了,最後還是覺得太貴放棄
後來雖然慢慢放軟,但是往下賣就是個壞方向
如果你是投資客
除非你真的覺得明顯超跌了
不然你會去投一個在跌價的案子嗎
我之前也說,一兩年前真的還蠻便宜,也許就有人進去投資了
但是這種價值型投資人在新竹還是相對少的

簡單來說,新竹的地產市場很年輕,也很特異,市場規模又小
有幾個建商就是願意跟本地投資人玩籌碼一起鎖,有錢大家賺的遊戲
事實證明就是行的通
自己也省下大筆給代銷的銀子
十里走傳統的老路子,砸大錢給代銷行銷
結果就是撐很久
不過這個案子畢竟還是很幸運
大環境一直都還不錯
撐到最後終究還是快出清了

sunyearhuang wrote:
這個前提是成立的。
除非你認為房產投資客個個都是口袋淺,擔不起風險。
台北投資一樣有跑短線,口袋淺,工程師,仲介等等的投資客。
那不是新竹的特產
台北的投資客也不是只會投資台北而已。
說新竹的投資客口袋淺,有點看不起新竹人...
我住的社區,我知道的就有兩戶是台北的投資客買的。
我住的這一戶就是向新竹的投資客買的(不含車位,七十多坪,和所謂十里是大坪數所以沒投資客的理由是違背的)。
所以,這不是十里沒有投資客的理由!
十里開價高我知道,我有去看房過。
可以去查閱實價登錄,實際上成交平均是比光埔同期其它建案低的。
自住客都知道,開價不等於成交價,投資客豈有更笨到被開價嚇跑的道理?

引言 2015-04-11 23:31 by devine

sunyearhuang wrote:
那是多大坪數的?我...(恕刪)
十里整地很久,可算和旁邊冷水坑那棟黑宅及北歐三小國同期,
當初大家都開價17但實際成交都13-15萬。
很多預售案都是還沒整地就賣,
工期很長,
繳款也輕鬆,
但十里不走這套。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