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新竹房市真的在跌了嗎?!?!

michaelyu1967 wrote:
有影響的.
比如說, 某家銀行總存款是1000億(存款利率1%), 但是總放款是500億(放款利率2%), 那銀行的利息營運可以持平.
但是一但調整利率後, 存款2%, 放款3%, 雖然利差還是1%, 存款利息變成20億, 但是放款利息變成15億, 銀行就會虧5億了. ...(恕刪)

利差一樣,指的是浮動放款的利差。
我後面還有半句: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但要討論這個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就很複雜了...
任何的金融調控包括升降息當然會影響金融體系的波動,包括銀行的獲利能力。
吊詭的是,金融調控目的在於穩定金融體系,不是造成金融體系的波動。
所以,升降息短期內難免使銀行獲利有一些小變化,但一定會回歸正常水位。
如果不是,那麼中銀的升降息調控就是失敗了!
你說的例子,銀行付利息給存款戶取得資金,但一大半不拿去投資升財(放款感其它),這本來就是自殺式操作。
沒有銀行會有這麼高的比例的準備金放在金庫的。
反而是希望把錢儘量借出去賺利差來生財。但把全部的錢都放出去,會有流動性問題,銀行也會倒閉的。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各國中央銀行都定有"存款準備率"來規範銀行必需保留旳流動性資金(不能放款或作投資)。
一個銀行,流動性資金超過法定存款準備率就是濫頭寸,那麼為了減少損失,就會降底利差來吸引客戶借錢。
反之,則會提高利差來賺取更多的利息。
剩下的法定準備,理論上是才比較會有你說影響。但事實上也不是那麼單純。
"法定存款準備率"就是銀行的(共同利損)成本,銀行會把這成本灌到放款的利差補回來。
所以從調高"法定存款準備率"這個面向來看,銀行就的操作就是調高放款的利率來補回損失。
當然,要調高放款利率,不是只有"法定存款準備率"這個因素(太複雜了)。
但只從升降息單純的因素看,大體來說,對銀行只會有短期性的小波動。
sunyearhuang wrote:
我後面還有半句: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但要討論這個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就很複雜了...
任何的金融調控包括升降息當然會影響金融體系的波動,包括銀行的獲利能力。
吊詭的是,金融調控目的在於穩定金融體系,不是造成金融體系的波動。
所以,升降息短期內難免使銀行獲利有一些小變化,但一定會回歸正常水位。
如果不是,那麼中銀的升降息調控就是失敗了!
你說的例子,銀行付利息給存款戶取得資金,但一大半不拿去投資升財(放款感其它),這本來就是自殺式操作。
沒有銀行會有這麼高的比例的準備金放在金庫的。
反而是希望把錢儘量借出去賺利差來生財。但把全部的錢都放出去,會有流動性問題,銀行也會倒閉的。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各國中央銀行都定有"存款準備率"來規範銀行必需保留旳流動性資金(不能放款或作投資)。
一個銀行,流動性資金超過法定存款準備率就是濫頭寸,那麼為了減少損失,就會降底利差來吸引客戶借錢。
反之,則會提高利差來賺取更多的利息。
剩下的法定準備,理論上是才比較會有你說影響。但事實上也不是那麼單純。
"法定存款準備率"就是銀行的(共同利損)成本,銀行會把這成本灌到放款的利差補回來。
所以從調高"法定存款準備率"這個面向來看,銀行就的操作就是調高放款的利率來補回損失。
當然,要調高放款利率,不是只有"法定存款準備率"這個因素(太複雜了)。
但只從升降息單純的因素看,大體來說,對銀行只會有短期性的小波動。



這樣看下來的結論是, 利差對於銀行營運是直接的影響, 不過銀行會運作到讓傷害降到最低, 讓穫利變成最大........ 我想任何商業行為/行業應該都是以相同的理念在營運吧. 房市冷淡, 貸款需求降低, 銀行自然會找其他的管道去填補這些空缺, 如今市場上的確是有存款高於放款的聲音, 至於每個銀行如何操作, 各家有各家的策略與方法.

michaelyu1967 wrote:
如今市場上的確是有存款高於放款的聲音...(恕刪)

應該說沒運用的錢大於法定準備金。
這就是爛頭寸,以銀行的利場,當然是要儘快解決爛頭寸,不會放任爛頭寸吃掉獲利。
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放款利息來吸引客戶貸款。
降低放款利息會不會降低銀行獲利?
基本上也不太會...
除非是經營不善,不然爛頭寸原因通常是存款有誘因導致存款增加,才使得銀行錢太多了。
放款利息降低,但放款的錢也多,銀行獲利並不一定減少。
何況,存款真的太多時,銀行就會降低存款利息來減少錢跑進銀行誘因。
總歸一句,基本上營運良好的銀行不會怕利息升降的。
不然以前存款利率7~8%的時代,銀行豈不倒光了。

sunyearhuang wrote:
不然以前存款利率7~8%的時代,銀行豈不倒光了。


只要放款高於存款, 7~8%的時代銀行不僅是不會倒, 還賺得非常爽呢.
michaelyu1967 wrote:
只要放款高於存款, 7~8%的時代銀行不僅是不會倒, 還賺得非常爽呢...(恕刪)

放款高於存款?你是說自有資金嗎?
基本上,銀行放款的資金絕大部份還是來自存款。
如果銀行自有資金雄厚,拿來放款賺很爽,那也合埋。就像存款戶也是賺很大。
(以前人只要有2000萬放銀行,7%利率,每年就有140萬利息收入,足夠優渥生活了)
本來高利率時代,自有資金多的人就是老大。
我說的7~8%的時代銀行會倒是引自於你說的,銀行收到的存款只有一半放款出去。
另一半不能生息獲利但得付存款戶7~8%的利息。這負擔遠比你舉的1%利率嚴重得多吧。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一篇:
臺灣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利潤效率與風險之研究
理論和統計銀行之獲利和風險都有,但影響係數都沒有利率高低,可見實際上其影響微乎其微。
反正不管利率高低,銀行自有他們的生存之道,我們就不用太操心了
sunyearhuang wrote:
放款高於存款?你是說自有資金嗎?
基本上,銀行放款的資金絕大部份還是來自存款。
如果銀行自有資金雄厚,拿來放款賺很大,那也合埋。就像存款戶也是賺很大。
(以前人只要有2000萬放銀行,7%利率,每年就有140萬利息收入,足夠優渥生活了)
本來高利率時代,自有資金多的人就是老大。
我說的7~8%的時代銀行會倒是引自於你說的,銀行收到的存款只有一半放款出去。
另一半不能生息獲利但得付存款戶7~8%的利息。這負擔遠比你舉的1%利率嚴重得多吧。
有興趣可以參考這一篇:
臺灣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利潤效率與風險之研究
理論和統計銀行之獲利和風險都有,但影響係數都沒有利率高低,可見實際上其影響微乎其微。
反正不管利率高低,銀行自有他們的生存之道,我們就不用太操心了



你所提供的參考報告很有趣也很有教育性, 不過這份研究是由教授以及研究生所寫, 不知是否會與銀行界完全同步? 台灣的銀行家對於這份報告的接納度?

報告裡的模型, PY1, PY2, Y1/Y 這些參數都是跟利率有直接的關係, 報告裡是以"效率"為評估的基準, 每一家銀行所用的利率是自主性的, 每一家不一樣, 也沒出現在報告中, 並不表示在風險裡沒有重要性, 而是如果某個銀行調整了它的利率, 會發現PY1, PY2, Y1/Y這些數據會跟著改變, 也會直接影響到那家銀行的"效率".

如果銀行的存款遠大於放款, 銀行肯定不會坐以待弊, 一定有其他的管道把錢賺回來, 而這份研究報告是想顯示出那一類的業務對於銀行的效率較高, 相對來說風險也會比較低.

銀行本來就應該是穩賺不賠的單位, 如果真的做到倒了, 肯定是整個策略方向走錯了, 或是完全誤判大環境, 再不就是人為惡意操作, 像我們這些小咖找個穩定有信譽的銀行就好了.


michaelyu1967 wrote:
報告裡的模型, PY1, PY2, Y1/Y 這些參數都是跟利率有直接的關係...(恕刪)

我們前面討論的利率升降影響指的是基本利率。
放款及貼現利率(PY1) 是(放款及貼現利息收入)/(放款及貼現淨額)
利息收入和利差(放款利率-存款利率)有直接關係,和基本利率沒有直接關係。
同樣的投資報酬率(PY2) 裡面的參數利息也是和利差有關,不是基本利率。
放款比率(Y1/Y):以放款及貼現收入淨額除以銀行業務規模(Y),即得放款比率
(Y1/Y)。

我也看不出和基本利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sunyearhuang wrote:
銀行放款利率都是浮動的,不管升降息,利差都是一樣,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房貸放款比率,除看銀行頭寸外也和政府政策有關。

sunyearhuang wrote:
利差一樣,指的是浮動放款的利差。
我後面還有半句: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sunyearhuang wrote:
我們前面討論的利率升降影響指的是基本利率。


看胡塗了, 不是一直都在討論利差嗎?

分析報告裡也是以利息收入跟利息支出作為效率的基準, 不也是利差.

還是回到一個簡單的模擬:

如果一家銀行放款金額是500億(利率3%), 但是存款金額有1000億(利率2%), 那這家銀行的收入是15億, 支出是20億, 虧損5億. 當放款利率升到5%, 存款利率變成4%(利差還是1%), 銀行的收入變成25億, 支出40億, 虧損成為15億. 也就是直接利率與利差都會影響到銀行的營運, 當然銀行會用各種方法讓放款/存款達到一定的比例或是調整利差來避免損失, 增加穫利, 但是不管如何, 銀行的營運都跟利率脫不了干係. 你也提過一但利率變更, 短期內一定會對銀行有影響的.

就像我們科技公司, 利潤永遠是售價-成本, 雖然我們有辦法可以把毛利固定在10%好了, 但是一但售價降低, 現在的10%就是會比之前的10%要來的薄, 我們就只能靠更多的量來維持以往一樣的利潤.
michaelyu1967 wrote:
看胡塗了, 不是一直都在討論利差嗎?
分析報告裡也是以利息收入跟利息支出作為效率的基準, 不也是利差

往前看,我提的利差指的是存款和放款的利率差。
不管(基本)利率升降,這個利(率)差是一樣的,單從這個因素看,因為利(率)差一樣,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是不變的。
至於利息支出,有直接關係的是資金價格,資金價格是銀行的成本計算因素,並不必然影響效率。

michaelyu1967 wrote:
如果一家銀行放款金額是500億(利率3%), 但是存款金額有1000億(利率2%), 那這家銀行的收入是15億, 支出是20億, 虧損5億. 當放款利率升到5%, 存款利率變成4%(利差還是1%), 銀行的收入變成25億

你又再提相同的爛頭寸例子了。
爛頭寸還沒到你說的比例銀行早就跨掉了。這樣的例子,事實不會有。
那份研究報告是以實際數據統計做基礎的,它也告訴你實務上,要借的錢比要存的錢多,是常態。
為什麼?人們存的錢是"用剩的",商人要借的錢是拿它來做生意賺錢的,想拿別人的錢來賺錢更是商人的道選。
做生意的錢要比"用剩的"錢多很多,不是嗎。
退一萬步,要真的如你說的超高爛頭寸是常態,那麼銀行要運作,就是調高利(率)差。
例如存款利率是2%的話,那麼放款利率會是4%,而不是你說3%。
你一定會說,調高的結果就是要借錢的客戶都跑光光了,那能隨便說調就調?
是的,如果這種超高爛頭寸只存在於少數銀行,這些銀行,就是不會做金融商業的,本來就該倒閉的。
如果這種超高爛頭寸是常態,就會成為所有銀行的共通成本,調高放款利率也會是常態(大家都一樣調高)。
客戶也跑不掉(跑那裡都一樣)


sunyearhuang wrote:
往前看,我提的利差指的是存款和放款的利率差。
不管(基本)利率升降,這個利(率)差是一樣的,單從這個因素看,因為利(率)差一樣,所以銀行的利息收入是不變的。
至於利息支出,有直接關係的是資金價格,資金價格是銀行的成本計算因素,並不必然影響效率。


我也一直在說放款與存款的利率差不是嗎, 不知道是那裡開始走岔了呢?


sunyearhuang wrote:
你又再提相同的爛頭寸例子了。
爛頭寸還沒到你說的比例銀行早就跨掉了。這樣的例子,事實不會有。
那份研究報告是以實際數據統計做基礎的,它也告訴你實務上,要借的錢比要存的錢多,是常態。
為什麼?人們存的錢是"用剩的",商人要借的錢是拿它來做生意賺錢的,想拿別人的錢來賺錢更是商人的道選。
做生意的錢要比"用剩的"錢多很多,不是嗎。
退一萬步,要真的如你說的超高爛頭寸是常態,那麼銀行要運作,就是調高利(率)差。
例如存款利率是2%的話,那麼放款利率會是4%,而不是你說3%。
你一定會說,調高的結果就是要借錢的客戶都跑光光了,那能隨便說調就調?
是的,如果這種超高爛頭寸只存在於少數銀行,這些銀行,就是不會做金融商業的,本來就該倒閉的。
如果這種超高爛頭寸是常態,就會成為所有銀行的共通成本,調高放款利率也會是常態(大家都一樣調高)。
客戶也跑不掉(跑那裡都一樣)



可以不提爛頭, 就說多頭, 利率也是對銀行營運直接的影響, 銀行賺的更飽就是了:

銀行存款1000億(2%利率), 放款2000億(3%利率), 銀行賺40億, 當存/放款利率都增加1%, 銀行就賺60億. 利率/利差當然是主要的因素.

銀行的營運常態就是賺錢的, 只是近期房貸減少, 銀行會想辦法去增加其他管道的放款就是了.

我們繼續討論下去應該不會有交集吧, 就此打住囉, 再去尋找下一個題目探討了.
  • 1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