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69 wrote:
說真的....這種話...(恕刪)
我也覺得很困惑. 哈哈!
QE要退的時候,都說QE退了,代表資金潮要退了, 房市要掛了!
QE怎麼來的? 當時是為因應全球經濟衰退,銀行體系大量倒閉而來的.
當時都說經濟不行了,就業環境糟糕了, 所以房市搖搖欲墜, 結果現在變成QE導致房價飆漲.
前陣子經濟好了,QE退了,就開始宣揚房市搖搖欲墜了. 怪了! 經濟不是變好了?
現在因通縮疑慮,也要扯到房市不好了.
看來不管怎樣,房市都不會好了!
用全球總體經濟情勢來預測台灣房市甚至是股市是徒勞無功的,經濟情勢一夕數變,
一年半前還在講人民幣只會漲不會跌,結果去年嚇死一堆人
一年半前說升息勢不可擋,前陣子巴菲特和傑克威爾許卻說今年不會升息
半年前美元強升,有人說外資資金開始陸續流出台灣,結果現在歐系資金進來台灣避險.
看看新聞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名嘴/經濟分析員的評論就要來做未來的財務規劃安排是非常
不智的. 更不要說,先把預期的觀點置入(房價要跌),然後把所有的經濟消息轉化成
符合你預期觀點的方向來解釋,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最後打不過,就把道德正義的招式也用上了.
把自己做好才是自己能掌控的,至於預估經濟情勢? 別傻了,你看有幾個經濟學家是富豪的.
台經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科院經濟所, 你看哪幾個研究員是靠自己住帝寶的!
那個MIT畢業,號稱自己是房地產領域專家的教授,預測居然可以錯那麼多年, 更遑論是我們.
很特別,他model錯了不是改model,而是抱怨現行體制造成他model不準(這個體制明明在他modeling
前就是這樣了).這位教授在我眼裡不是學者而是宗教家.
2015-02-20
〔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去年一年的房市銷況,幾乎是從高點逐步往下盪,到年底時,整體市場已經接近停滯狀態,整個業界呈現出房仲倒閉超過八百家、 建商借錢苦撐、代銷提早打烊。
在央行緊縮融資態度不變、房地稅制依舊不明朗情況下,預期今年將進入業界洗牌大戰,為求自保,評估「撤場案」會增加,甚至不乏上市櫃的大咖建商,承受沉重資金壓力,只能賣地求生。
在今年七月實施容積上限之前,各家建商已經拚命搶照,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六都共發出十二.四萬戶建照,這已經是連續兩年超過十萬戶建照,加上原本的銷況不佳,這兩年銷況平均不到四成銷售率,去年第四季更是低到不足三成,從各家業者銷況報表而來的市調資料顯示,北台灣一堆銷況個位數的個案,形成市場另類奇蹟。
銷況不佳之外,中央銀行更是積極對建商土建融及分戶貸款採取緊縮手段,從資金上控管建商;依央行規定,建商蓋好房子之後辦理分戶貸款,必須先還掉土地融資的錢,才能辦理。
業內人士分析,這使得不管是採取先建後售資金雄厚建商、或是被銀行掐住金脈由銀行控管撥款進度的建商,都面臨著資金可能凍結的沉重壓力。
相當一部分銀行在預售案銷況未超過五成以上,根本不撥款,使得建商不敢輕易推案、代銷也不敢接案,免得淪為賠行銷費用及被建商欠款的「雙賠」慘劇,去年代銷自我切案的情況增加,瀰漫全台,據傳,北台灣一家大型代銷去年自我了結超過二十個案場,認賠殺出。代銷業者流傳的新笑話是,同業聚會,只剩下比去年誰賠得少,而不是誰賺得多,可見市況之嚴峻。
有些建商及代銷乾脆撤場,只搶建照,房子「慢慢」蓋,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預測,在銷況不佳、資金困難雙重壓力之下,今年撤場的案子可能不少,而這是過去房市上少見的情況。
新的洗牌商戰就在這個情況下爆發;但丞石建築開發副總汪正中觀察,目前才是「暖身賽」而已,是否全面大洗牌,還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表示,建商資金卡住,銀行借不出錢,只能轉向民間金主借款,但一些大咖金主根本就不願此時拆借錢,而想趁機買到這些快無法過關的土地,形成一場商戰的博弈;拉開雙臂準備趁機吃進土地或建案的金主,都已經布局,其中不乏是公司內部股東互相爭奪。
業內人士說,翻開上市櫃公司財報,可以發現建商這幾年是採取大幅擴展策略,不少公司土地拚命買、案場積極開,如今,碰到銷況差、政府打房且資金管制,公告現值又拉高,房價來到高原期,短期內又上不去,形成上攻無力,後退又後方,等於困局;能不能掙脫困局,有待觀察。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