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如果您是新竹市長,您會如何做呢?!

如果因徵收困難所以捨立體化就大車站可以理解,不過應先開發E基地的部份就足夠了。ABCD主要是商業開發,應該以地上權的方式招商開發。政府只要將基礎建設做好,有商機自然有人會來投標。車站附近道路容量有限,貿然做大規模的商場開發真的很不樂觀。
倒是後站沿鐵道至公道五X基地的道路及綠廊道應優先開發而不是列為中長期計劃。先有良善的基礎環境,商機才會來。

s0923539218 wrote:
FB看到的【新竹大車(恕刪)
iepmis wrote:
鐵路地下化,是全世界的趨勢,是真的嗎?
其實不然,這是台灣的特有現象!

別把鐵路立體化簡化成鐵路地下化.
鐵道還可以高架化.

有篇文提到跨站式站房,
其實台鐵許多年前就開始不大蓋非跨站式站房了,
北新竹/竹北/新豐也都是跨站式站房,
並不稀奇.
文中又提到機務段,
未來的大車站應該不會有機務段生存的空間,拆的差不多了.
另一項是貨運站,
除了放些貨車,早晚調調車,功能真的不多.

蘇老師那篇反對地下化,
對高架化的疑慮就是經費而已,
以目前情況來看,國家錢多得很,經費哪會成問題?
第三篇和第二篇是同樣的論述.
文中舉的例子,都是超級大車站,
新竹站只有三個月台,五條軌道.
同樣規模都市的車站,都已開始立體化,
隔壁桃園還不屑高架化,
把桃園高架轉地下新增的經費撥給新竹多好.........
+1
桃園高架改地下,預算多3倍,多了好幾百億
新竹地下化,跟台北,桃園,高雄比,小case
新竹人繳那麼多稅,要個地下化,不過份吧

cckm wrote:
以目前情況來看,國家錢多得很,經費哪會成問題?
mobile3803 wrote:
+1桃園高架改地下,(恕刪)

台鐵最迷你的高架化路段應該是員林,
總長不過四公里,
對新竹市而言,也可以了,
總比沒有好.
過個幾年,搞不好連竹北都要鐵路高架化了.......
新竹地下化4.79KM
因新竹市小
就可以合併2邊
是多幸運的事
錢和時間都不是問題
有問題的是坐在上位的人
若要省錢,高架也是可接受
畢竟2邊可自由來往,多方便
下面要搞文創,停車場,里民中心都隨便






cckm wrote:
台鐵最迷你的高架化路段應該是員林
新竹歷來立體化的評估都是在68及景觀大道間,從沒有需要移除這兩幹道,不知作者為何這樣寫?
另外大車站就是有計劃要利用機務段及貨運站釋出的土地啊!怎麼這個也是不立體化的理由。
市長和處長在去年直播講很明白了,理由就是立體化經費高,工期長而且還有徵收問題。講其他的真的只讓人覺得畫蛇添足而已。
以嘉義高架為例,當時跟我們一起列入前瞻,預計2027年完工,論工期其實我們也沒快多少。經費方面,嘉義市人口比新竹市少近二十萬,上繳中央的稅收不到新竹市的六分之一都能蓋要價近300億的高架了,說中央不給錢我是不相信。只有徵收問題是我比較能理解的。
iepmis wrote:
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參考。
軌道立體化之外:淺談新竹大車站計畫「跨站式平台」
(恕刪)
大車站的發包單位是新竹市政府??
鐵路高架或地下化鐵定是鐵路局。

或許"發包單位"是這個案子死硬要推的關鍵,誰發包誰誰是老大。

站前商圈持續沒落沒人潮,持續搞下去只是多一個大型的晶品城而已。
00ff55aa wrote:
新竹歷來立體化的評估(恕刪)

那篇文章的漏洞不少........
modav24 wrote:
蓋大車站只是政客短視(恕刪)


你這種想法大概根本沒看過評估報告, 高架, 地下及大車站的研究
大車站在全世界也不算少,怎麼在台灣就短視近利?
只有你新竹市民? 看了都快笑死

還有人提什麼步行城市消費力低, 這些論點實在是太有趣了

好險市長有認真評估, 不然再提一個高架, 地下化, 光要解問題, 車站又要拖延發展二十年

看不懂報告回文有人貼, 不用再自己腦補了, 全世界專家都笨蛋, 台灣酸民最強?
輕軌紅線從食品路轉光復路是走現在停車場過去?所以是要跟停車場地主共同開發?另外紅線過車站後一路沿鐵道往南,是打算到經國路?
之前是說環線輕軌計劃約15公里300億。這個紅藍綠橘線加起來應該至少要20公里吧?看起來應該不只300e。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