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in06 wrote:
與其說大車站,為何不說是與附近商家結盟開商店與財團開百貨呢?又要來賺取新竹消費能力,真的看不出對新竹人有什麼幫助,說這樣可以打通前後站,那目前就有地下道與高架橋了還需要嗎?請問整個"大"新竹地區延線的鐵路軌道都有大平台嗎?要不然什麼叫縫合啊?不是像拉鍊一樣要一整條線才叫縫合嗎?哈哈,前瞻應該爭取家裡有小孩每戶兩個或三個讀到高中畢業都是政府出錢免費最好到大學,那政府少子化問題就解了,未來老了無子養的政府吸收,補助綠電非核,鐵路週邊環境再造,每次從新竹到竹北鐵軌旁雜草重生,靠中華路與博愛街一帶,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都沒人理,公權力何在?要成為大都市真的市容要好好顧一下,這叫發展鐵道之旅嗎?50億個人覺得錢不是這樣花的。
這整段敘述,有兩個很明顯的資訊錯誤。
第一個是後站的開發很早就開始了,民國93年的 "擬定新竹科技特定區計畫" 就已經將後站規劃成百貨商業區,2007年行政院通過新竹後站開發成 「新竹時尚中心」,〈北部〉台鐵新竹後站開發案,行政院會通過,這個案子一直存在 新竹市台鐵後站地區都市更新計畫 ,本來就要開發成百貨商場,跟有沒有大車站計畫無關。
第二點就是最有趣的地方,所謂的 「從新竹到竹北鐵軌旁雜草重生,靠中華路與博愛街一帶,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都沒人理,公權力何在?」,這裡所講的博愛街應該是竹北的博愛街,那是新竹縣。若只看新竹市部分,新竹市的中華路從車站往北,東側全是建築,只有一小段未開發的應該是水利用地,哪個路段雜草叢生,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 要討論也不要將新竹縣與新竹市搞混。
還有,鐵道與中華路之間那麼多建築,請問要怎麼縫合?麻煩請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