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新竹大車站計畫 規劃圖希望能確實執行

Stlin06 wrote:
與其說大車站,為何不說是與附近商家結盟開商店與財團開百貨呢?又要來賺取新竹消費能力,真的看不出對新竹人有什麼幫助,說這樣可以打通前後站,那目前就有地下道與高架橋了還需要嗎?請問整個"大"新竹地區延線的鐵路軌道都有大平台嗎?要不然什麼叫縫合啊?不是像拉鍊一樣要一整條線才叫縫合嗎?哈哈,前瞻應該爭取家裡有小孩每戶兩個或三個讀到高中畢業都是政府出錢免費最好到大學,那政府少子化問題就解了,未來老了無子養的政府吸收,補助綠電非核,鐵路週邊環境再造,每次從新竹到竹北鐵軌旁雜草重生,靠中華路與博愛街一帶,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都沒人理,公權力何在?要成為大都市真的市容要好好顧一下,這叫發展鐵道之旅嗎?50億個人覺得錢不是這樣花的。


這整段敘述,有兩個很明顯的資訊錯誤。

第一個是後站的開發很早就開始了,民國93年的 "擬定新竹科技特定區計畫" 就已經將後站規劃成百貨商業區,2007年行政院通過新竹後站開發成 「新竹時尚中心」,〈北部〉台鐵新竹後站開發案,行政院會通過,這個案子一直存在 新竹市台鐵後站地區都市更新計畫 ,本來就要開發成百貨商場,跟有沒有大車站計畫無關。

第二點就是最有趣的地方,所謂的 「從新竹到竹北鐵軌旁雜草重生,靠中華路與博愛街一帶,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都沒人理,公權力何在?」,這裡所講的博愛街應該是竹北的博愛街,那是新竹縣。若只看新竹市部分,新竹市的中華路從車站往北,東側全是建築,只有一小段未開發的應該是水利用地,哪個路段雜草叢生,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 要討論也不要將新竹縣與新竹市搞混。

還有,鐵道與中華路之間那麼多建築,請問要怎麼縫合?麻煩請說來聽聽。
謝謝指教,後站規劃商業區從我來新竹工作快20年似乎有聽過,但看不見他的成效與規模,與前站確實差很大,而且也沒百貨商場,只有竹蓮市場跟週圍,但帶來的客員還是有限,所以總總考量,大車站這個計劃應該是最快達成目標吧,前站也可受惠,目前最新報導不是新竹前後站買房買氣增溫嗎?我同事家住後站竹蓮附近都希望趕快實現,因為經歷過好幾屆市長說了一大堆建設完全沒實現,如輕軌等。
但我希望蓋這個大車站希望可以考量未來還有可能發展地鐵或高架的考量設計,是希望跟所有新竹人思維是縫合的,因為看到那些天橋跟地下道,頭腦都快暈了。
還有我說縫合只是反諷,看不出來嗎?至於大車站也不叫全面縫合,只有點,台鐵指竹北段也是冰山一角,有些地方該整頓不處理未來就像現在更難處理,蓋一個建設就應該好好經營維護,不要再養蚊子,雜草重生,全民買單。
謝謝指教。

Stlin06 wrote:
與前站確實差很大,而且也沒百貨商場

後站百貨商場原本是BOT案,
現在廠商投入的意願應當不高了.....
下任市長候選人, 只要提出為何反對大車站計畫都將是帥哥市長的強勁對手.

2017-05-24 21:18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即時報導

台中市政府推動水湳「客運城」BOT案,投資金額130億,市議員質疑現在無人想投資,市府「當機立斷」決定自己興建轉運站,但不需要徵收土地的情況下,要花40億元,議員張廖乃綸說,這個轉運站難道是鑲金包銀嗎?


那新竹市大車站跨站平台50億,應是鑲鑽了
連屏東鐵路都高架化了, 為何新竹市鐵路只能有平面?要個餐飲廣場和賣場的大陸橋車站, 對被鐵路分割的破碎新竹市交通有何幫助?
看了一下交通部公告的新竹市規劃的大車站內容,以為是多偉大的建設,原來只是蓋個地下通道,在鐵軌底下方與上方規劃商場,然後通到後站,旁邊再蓋個人行天橋(又是天橋),就是大車站,嘻嘻,跟品川比差太多了,人家還可讓汽車前後站通行,因為它的主站是高架的,鐵軌架高在2樓,1樓可通汽車跟人,不像新竹設計只可讓行人通行,車子還是要繞道而行啊,要縫合應該還是差遠了,講白這也只是跨站試車站而已,就多了商場。
大車站有新蓋地下通道?

前後站車輛不能通就是大問題
尤其是汽車,要繞到東大高架,有夠麻煩的
下來後還到再繞出去

高架後,中正路就能直行通後站

只好期望拖過這任結束,再看下任眼光會不會放遠點

Stlin06 wrote:
看了一下交通部公告...(恕刪)
這完全是投機取巧的的車站計畫,一點都不大。像螞蟻一樣小,是小鼻子小眼睛的開路發包。
1:完全沒有線與面的觀光思維,非百年大計,她不是所謂的前瞻。不做立體化的車站建設容積如何擴大?
2:依然要市民使用機動車輛放在車站前後堆放市容還是亂。一點都沒有想像能力與美感,該打屁股。
3:沒有將鐵道交通充分利用與延伸,如往北到竹縣竹北、新豐,往南到大庄、香山、竹南,最重要的是結合輕軌建設經由光復路及西大、寶山路串連到新竹科學園區內疏導工作及上下學人流。執意要走水源街的軌道規劃非人口稠密區的方針很有問題。草率的市政都市建築規劃與美學,不及格。
4:老是師法日本鐵道、都市公共建設,卻連皮毛都沒學到。如日本是將既有文化及商業經濟活動引入交通動線規劃內。台灣地狹人稠更是工、住、商業、文化區是混合在一起的蟑螂區塊是大缺點,但好好規畫也會是一大優勢而不衝突。如車站交通建設沒有考慮新竹市寺廟文化結合如竹蓮寺、城隍廟、中山路,城北街舊城步行、單車觀光等。新竹市府團隊沒有好好掌握新竹優勢,很可惜。
5:附帶提一點:每年新竹市府花錢辦城隍祭,但目的是甚麼?增加稅收嗎?看看市容城隍廟周邊廟前交通亂七八糟、建築合法嗎,飲食攤可有開發票增加市府收入?這是市府辦活動之餘應該要想到的而不解決的問題。





交通部長賀陳旦首度公開支持新竹大車站跨站平台計畫


2017-09-27 13:36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交通部長賀陳旦今天到新竹市,徒步穿越改造後的前後站地下道,聽取市長林智堅對大車站及新竹輕軌計畫簡報,他說,新竹大車站跨站平台計畫有別於其他縣市所提的鐵道地下化及高架化政策,具有前瞻創新理念,值得其他縣市參考,這項計畫已列為交通部「非成功不可」的重要作為,他也首度公開強調交通部會在財政上給予全力支持,期待這項計畫成為台灣交通「翻轉未來」的重要政策。

賀陳旦今天上午9點半搭台鐵自強號抵達新竹火車站,對於百年新竹車站的壯麗很有感受,在市長林智堅等人引導下,穿越啟用1年多、經過改造的前後站地下道,對於內部明亮的視覺感受,認為真的很不錯,尤其聽到過去地下道每天不到1000人次通過,到現在每小時有1000人次通過的轉變,肯定市府團隊的創新及執行魄力。

賀陳旦隨後參觀新竹轉運站,林智堅也說明市府團隊努力為新竹市交通及改變城市風貌的努力,包括引進裝置藝術及進行市容改變等,都讓賀陳旦印象深刻。

林智堅提到,新竹市府提出的大車站及新竹輕軌計畫絕對不是隨便提的,大車站計畫採跨站平台的設計,除可串聯前後站,未來市府也會透過都市更新及活化政策,翻轉後站的樣貌,跨站平台內會有月台連結站,也會有商業及公益和藝文行為、活動,跨站平台將取代過去鐵路地下化及高架化等時程長、效益不大的情況,可帶動前後站的整體發展

賀陳旦認同市府所提的跨站平台大車站計畫,他說,這跟其他縣市提的不同,若加上市府高執行力,這個計畫成功執行的機會很高,過去不管是高架化或地下化都只是讓水泥事業發展,但帶給台鐵的實際效益不大,他會全力支持新竹市的大車站計畫,不管是經費及財政上,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

賀陳旦說,大車站跨站平台計畫是「非成功不可」的作為,是翻轉未來交通方向的重要政策,交通部會全力支持,也要求在可行性評估中要多面向調查研究,讓這項政策能成功執行。

林智堅感謝賀陳旦的支持,他強調,新竹大車站計畫可解決高架或地下化用地取得不易、經費過高、期程太長及效益不高等問題,未來大車站還可串聯多項公共運輸運具,連結鐵路、高鐵及輕軌,市府有信心也有魄力執行,期許透過這些交通政策的執行,翻轉城市軸線、帶領新竹市起飛。

地下及高架效益不高,那其它縣市是作好完的嗎?自打臉
就是因為地下及高架,對2邊交通,建設都有很大的效益,不是只有部長說的水泥效益
部長自己也說了,效益只有在台鐵身上(雖然我覺的連對台鐵效益也不大),花50億那麼多錢,只有台鐵有幫助,還不如直接把錢給台鐵
所以各縣市才會力推高架,桃園還翻盤成地下化
這部長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只能祈禱下任了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