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新竹大車站計畫 規劃圖希望能確實執行


sunyearhuang wrote:
新竹地價和員林地價...(恕刪)

員林車站在市中心, 怎麼會是沒甚麼房子
但從高架施工到完工, 這些沿線的房子大多都還在, 沒有徵地啊!
ryanku wrote:
員林車站在市中心, 怎麼會是沒甚麼房子
但從高架施工到完工, 這些沿線的房子大多都還在, 沒有徵地啊!

房子有擋到高架路徑,能不拆嗎?
沿線房子沒擋到當然就不用拆。
用地沒有私人地那就更方便。
這沒什麼好爭的。
但員林鐵路高架的辦理項目時程是有徵地和拆遷補償的。實際如何,我就不知了。
(或許員林人比較愛國,地是用捐的)


kegabu wrote:
高鐵高架,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穿過
高架真的把新竹分兩邊,至少有高高的橋聳立,別的不說,視覺就被影響了
所以要做就做地下化吧...(恕刪)


那就請帥哥市長懸崖勒馬, 退回輕軌&大車站改成之前柯老的地下化
品川車站的線路太多, 有其不得不做空橋連通的時空背景, 與新竹站區的狀況完全不同。
地下化的預算不會超過輕軌的三百億, 完工後整個站區都是新竹市滿滿的大平台
營運是台鐵的事情, 市府還不用自負營運的責任,去承擔虧損的風險
市長還年輕, 在新竹如果能把硬體也做出成績, 未來政途的路還很久
別讓他下半輩子都要揹負新竹市負債跟無法立體化的罪名


sunyearhuang wrote:
將來要高架的話,空橋部份免不了要拆,其它為什麼要拆?

如果以台鐵現行做法,
站房是蓋在天橋上,兩惻是出入口,
大車站站內商城的「創舉」,
難不成只是在鐵路邊上蓋一棟百貨公司???
kegabu wrote:
捷運化,名詞固然好聽,也可搪塞民眾想要捷運的想像,該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將都會區的台鐵路段立體化(高架或地下),並增設一些捷運通勤站(如汐科、浮洲、北新竹、新烏日、嘉北等),但該政策實施10幾年的結果顯示,整體的運量並未增加,新設站的運量多是由其他站移轉而來。...(恕刪)

這個淡大教授顯然是不懂台鐵捷運化的背景。
台鐵營運本來就績效不彰。加上高鐵加入競爭,長程客運在高鐵"快速"優勢上,台鐵根本無法競爭。
所以台鐵才會開始轉型為區間化,捷運化的短程客運運輸(這塊餅,高鐵吃不到)。
如果不轉型,台鐵不是一樣的成效不彰,而是趴在地上吃土。
台鐵要繼續營運,區間化,捷運化甚至升級到捷運的經營,這是正確也是不得不的做法。

cckm wrote:
如果以台鐵現行做法,
站房是蓋在天橋上,兩惻是出入口,
...(恕刪)

用出入口去形容,有點矮化跨站平台的感覺。
它應該比較像是Building to Building通道加商店街。
sunyearhuang wrote:
房子有擋到高架路徑...(恕刪)

高架是蓋在原軌道上方, 不是徵地來的, 所以沿線大多房子都沒徵收, 主要是臨時和新建車站的部分, 這部份, 新竹倒還好, 因為旁邊有一大塊的舊機房用地可以使用, 真正要徵的地, 費用不會高
員林徵地也有一部分和車站一起整合規劃做都市計劃, 是要和之後要做的環狀線員林大道(已徵收規劃完成)一起考量的, 新竹沒這一塊
ryanku wrote:
高架是蓋在原軌道上方, 不是徵地來的, 所以沿線大多房子都沒徵收...(恕刪)

高架橋墩在那新軌道就在那。橋墩在原軌道,那原軌道還能行駛火車嗎?何況原軌道上方還有高壓線,那施工中也不能拆。
只有像六家線一樣,施工期,原軌道停駛。才可能在原軌道上方施作高架。
這是鐵工局對員林高架的3D動畫截圖:


tao7117 wrote:
不用拿日本車站往自己臉上貼金
弄完也不會是品川站
重點是新竹市前後站被分割得支離破碎
從後站要去前站要繞新光三越
高架或地下化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不用去擠那窄窄的地下道或高架橋

大車站計畫根本沒路用 浪費錢而已
應該要等高架時再一起做新車站才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執政者要看的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去做長遠的規劃
如果眼界這麼短 只要做一些速成的
反而阻礙未來新竹的發展
說一說懷念起蔡市長了 如果他來才不會幹這些
現在做車站做死等於是放棄未來高架地下的可能
重點是錢竟然沒差多少
做個大車站要50億(這麼貴 會不會太肥?) 雲林高架75億?
腦袋有洞才會選大車站


品川車站為何不做鐵道高架或地下化,而是作成跨站大平台?以日本的鐵道技術,為何還留著平面鐵路?

新竹前後站哪來的支離破碎?就算鐵道立體化了,中華路靠鐵道那側仍是有一排房子,要從後站到前站還是要走目前的天橋或是地下道的路線,而且這些地下道與天橋就算拆掉,路幅也還是不會增大多少。請贊成立體化的網友仔細看一下不用拆房子能增加幾個道路從鐵道東側接到西側?

真正想要長遠規劃,就是將中華路與鐵路之間的房子全部拆掉,這樣才符合這邊網友所要的將鐵道兩端完全接合,否則還是與現狀相差無己。

這位網友說蔡仁堅不會這樣做,錯了,當時蔡仁堅請林欽榮當都發局長時,就提出要蓋四個跨鐵道的大平台,有經歷蔡仁堅時代的應該會有印象,只是我目前找不到相關報導。

還有一點就是我一直講的,難道大家認為貨運站理所當然就會撤掉或遷走嗎?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但這卻是新竹鐵路無法立體化的最大障礙,只要有人能保證貨運站一定會撤掉或遷走,新竹市政府沒有繼續爭取鐵路高架或是地下話就是失職,但是如果這個問題一直無解的情況下,請問一直說新竹鐵路必須高架或地下的網友,您們認為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與其說大車站,為何不說是與附近商家結盟開商店與財團開百貨呢?又要來賺取新竹消費能力,真的看不出對新竹人有什麼幫助,說這樣可以打通前後站,那目前就有地下道與高架橋了還需要嗎?請問整個"大"新竹地區延線的鐵路軌道都有大平台嗎?要不然什麼叫縫合啊?不是像拉鍊一樣要一整條線才叫縫合嗎?哈哈,前瞻應該爭取家裡有小孩每戶兩個或三個讀到高中畢業都是政府出錢免費最好到大學,那政府少子化問題就解了,未來老了無子養的政府吸收,補助綠電非核,鐵路週邊環境再造,每次從新竹到竹北鐵軌旁雜草重生,靠中華路與博愛街一帶,鐵皮及停車佔用鐵路用地,都沒人理,公權力何在?要成為大都市真的市容要好好顧一下,這叫發展鐵道之旅嗎?50億個人覺得錢不是這樣花的。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