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新竹輕軌有譜了

sunyearhuang wrote:
我說的"專用/優先路權"是指十字路口的路權(號誌跟列車連動),不是指專用道。
這個在公車捷運或優化公車很難做到(因為公車不可預測性大)。

不管是不是擁有十字路口優先路權,輕軌本身就是需要專用道,
這和BRT是一個樣,差別只在軌道.

以高雄輕軌來看,不可預測性也很大,因為沒有嚴格的班表,
所以才會需要等紅燈或者是啟動平交道優先號誌.
若要用號誌連動,BRT一樣可以做到.
原本台中BRT就有規劃這一項目,
而現在改成優化公車,若還要做行車管控,的確會複雜點.

高雄輕軌並非自動駕駛,幹線公車會發生的毛病,一樣會有.
輕軌的連動系統,不管是靠感應還是班表管制,
放在幹線公車/BRT上一樣可行.

新竹輕軌,光復段,基本上應高架

這個高架道路,如果專屬於BRT或是公車系統,或和軌道系統一起共用,
是不是更有效率?
金山社區到火車站,不用轉車,
或者排個班次想繞道巨城,亦可,
便利性絕對大於單一軌道系統......
cckm wrote:
不管是不是擁有十字路口優先路權,輕軌本身就是需要專用道,
這和BRT是一個樣,差別只在軌道.

我有說輕軌要不要專用道嗎?
我一直強調,說的是十字路口路權,你一直要回專用道,我真的回不下去了。

cckm wrote:
以高雄輕軌來看,不可預測性也很大,因為沒有嚴格的班表,

所謂預測性,是指班車到了那個點,什麼時間點會到某個十字路口。
這在軌道列車可以預測得比公車準,對交通的影響可控制得小。

cckm wrote:
若要用號誌連動,BRT一樣可以做到.
原本台中BRT就有規劃這一項目,

我說說難,沒有說做不到。
正因公車不可預測性大,所以台中只有少數路口有做號誌優化。
所謂號誌優化,只是專用號誌綠燈提前或延後,並不是預測性連動。
想想看,一個流量大的路口,一個紅綠燈時序循環玉少也有2~3分鐘。
也就是說約3分鐘前,號誌就要預測即將抵達公車的時間點,才好調整時序配合。
但這3分鐘公車可能因路況的變化,抵達時間比預測個20秒,也就是說該路口要空等20秒。

cckm wrote:
高雄輕軌並非自動駕駛,幹線公車會發生的毛病,一樣會有.
輕軌的連動系統,不管是靠感應還是班表管制,
放在幹線公車/BRT上一樣可行.

新竹輕軌不是高雄輕軌。
我談的是軌道運輸若要跟號誌連動,其可行性比公車高。
至於新竹,我也提到,光復路應該要高架。
新竹輕軌預算10億/公里,這應是有高架考量的預算。

cckm wrote:
新竹輕軌,光復段,基本上應高架
這個高架道路,如果專屬於BRT或是公車系統,或和軌道系統一起共用,
是不是更有效率?

如果這是事實,全世界就不會有人做輕軌系統了。
不管什麼系統(軌道還是公車),各有各的適用性。一個人口密度較不均的城市,較適宜的就是主幹線以軌道主,支線和接駁公車為輔。
sunyearhuang wrote:
也就是說約3分鐘前,號誌就要預測即將抵達公車的時間點,才好調整時序配合。
但這3分鐘公車可能因路況的變化,抵達時間比預測個20秒,也就是說該路口要空等20秒。

平交道號誌有個啟動方式是靠感應,列車到平交道前啟動號誌系統,
類似台鐵或是高雄輕軌的方式,只是兩者等候時間不同.
高雄輕軌平交道號誌時間好像是15秒,因為車速慢.
預測時間不可能太長,變數多,就算軌道系統也是.
況且,公車專用道上又哪來路況變化???

台鐵車速快,所以等候時間很長,
變成交通惡夢.......

如果這是事實,全世界就不會有人做輕軌系統了。

有許多地方的輕軌是和汽車共享路權,
這是實際發生的事,
要不要拿到新竹試試???

況且BRT在全球各地也運行多年,
怎就不是事實???

我談的是軌道運輸若要跟號誌連動,其可行性比公車高。

除非是自動駕駛系統,不然不會比幹線公車或是BRT高明到哪裏,
公車的不確定性在於多種不同路線以及塞車,
但是在專用道上不會有這類情形.
台鐵是專用且絕對優先路權,各種誤點一樣不少.
cckm wrote:
況且,公車專用道上又哪來路況變化???...(恕刪)

台北市有很多公車專用道(台中BRT專用道設計也一樣),去看看就知道了。
最主要是平面十字路口無法"專用",轉彎車會跟公車混在一起。
當然把紅綠燈時相做更複雜的設計,可以改善。但複雜的時相要能讓等綠燈的車輀時間不會過長。
這號誌合理控制又和前面討論的軌道車和公車的可預測性相關。
另外,公車專用道和一般路面一樣,汽機車容易去佔用(看看台中花了多少的人加去取締),這也是路況變化。
一般汽機車不會開在軌道上,除了不舒服。感覺上也危險很多。
再強調一次,我認為光復路的輕軌應該要高架,即使軌道列車預測性高,但光復路的高車流量和十(丁)字路口多且距離短,平面軌道會是個災難(個人看法)。市府委託的規劃公司,應該有足夠的專業可以評估那些路段不宜採平面軌道。
不需要用感覺去衡量台中容不容易發生私車開進專用道的情形。
過去幾年來,幾次開進去就在新聞上亮相幾次,發生的次數屈指可數,自然路口不會有警察站崗取締闖入專用道的車子。行人闖入的情況專用道更常見更危險,輕軌和公車專用道都會發生,將來需要警察多加留意勸導。台北的公車專用道常有車輛闖入上新聞過?需要熟悉台北的來補充。

優先路權,十字路口優先只是其中一環,當然,泛指各式交會道路路口。
理想上透過號誌能夠一路綠燈。實際上,一位找不到卡的老伯就能讓下車時間耽擱三十秒,下一位等待上車的嬸嬸找不到卡又能讓車子卡住十秒。所以台北推行上車刷卡或下車刷卡,好處就是節省一半的轉換時間。車外刷卡又能節省另一半轉換時間。再者,同向的車輛任意切換車道,司機就得避免傷到放慢車速,增加行駛時間的不確定性。太多車子等著要轉彎,司機也只能等候專用道淨空才能繼續前進。要是恰恰趕不及路口停在紅燈前,中斷綠燈續行的順風效應,就會大大考驗行車控制規劃能力。優先路權只是相對普通路權比較好預期行進時間,更重要的還是要有效提高車體的剛性並提升行駛極速,來達到安全並節省通勤時間的目標。

多節的膠輪車能以時速95公里行駛在柏油路上。輕軌採用的鋼輪車最好比照區間列車性能能時速超過一百公里。不然費了那麼大功夫造橋舖軌道,多一點好處才更值得這麼做。還可以整合公車系統,納入公車行駛來提高路面輕軌的路面利用率,規劃L型公車路線允許公車利用輕軌列車未通過的時間行駛其上。甚至救護車警車消防車借道行駛的好處也是需要考慮的。

labbat wrote:
不需要用感覺去衡量台中容不容易發生私車開進專用道的情形。
過去幾年來,幾次開進去就在新聞上亮相幾次,發生的次數屈指可數...(恕刪)

>幾次開進去就在新聞亮相幾次?
只有有"新聞價值"且被察或記者採樣到的吧?

>屈指可數?

這還只是被逮的。沒被逮的是這數字的幾倍?
圖片上光禿禿的分隔島的東西?那些都是施工中尚未綠美化的土壤啊
施工中空無一台車輛通行,就好比關埔重劃區封閉道路會有車子偷偷開進去
沒放置施工圍籬隔離起來這是正常不過的
為何寫說28號開始正式處罰?就是27號BRT發車上路隔天第一天開始開單
而28號開罰了,警消救護車可以阻卻違法照常行駛

之後還是有跑車從十字路口開進有優先號誌專用的BRT車道
車子開進去開勸導單開罰單但安全第一,而非故意弄個車子很難開的貓眼石或道碴增加危險
遇到真的執意從十字路口開進去的車子甚至機車怎麼辦?照抓啊
就成為那幾次上新聞的了

labbat wrote:
圖片上光禿禿的分隔島的東西?那些都是施工中尚未綠美化的土壤啊
施工中空無一台車輛通行,就好比關埔重劃區封閉道路會有車子偷偷開進去
沒放置施工圍籬隔離起來這是正常不過的...(恕刪)

那數字是所有抓到開勸導單的總數,不是照片中路段的件數。
labbat wrote:
輕軌採用的鋼輪車最好比照區間列車性能能時速超過一百公里。

路面輕軌系統,列車一定開不快,
否則平交道號誌時間會拉得很長.
就算高架化,新竹不大,列車也不用開太快,
如果500公尺設一站,頻繁停靠,更是不需要高速列車.
sunyearhuang wrote:
那數字是所有抓到開...(恕刪)

非法闖入專用道的情況應是不多,大多人還是會擔心自己的荷包,
各地公車專用道其實也是如此.
尤其現在輕軌比照鐵路重罰,闖入專用道的情況必然會更少.
國內路面輕軌系統應是不可避免的會走向封閉型路線.....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