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pmis wrote:可以罵市政府不積極爭取鐵路高架化,不過新竹市已經爭取了二三十年...(恕刪) 二三十年爭取的是鐵路地下化,也曾會過中央500萬作過正式評估和規劃。最後行政院勸新竹改高架爭取比較快,要地下化死要等三十年。現在三十年都到了,變成連高架都不可得?
不用拿日本車站往自己臉上貼金弄完也不會是品川站重點是新竹市前後站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從後站要去前站要繞新光三越高架或地下化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大家不用去擠那窄窄的地下道或高架橋大車站計畫根本沒路用 浪費錢而已應該要等高架時再一起做新車站才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執政者要看的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去做長遠的規劃如果眼界這麼短 只要做一些速成的反而阻礙未來新竹的發展說一說懷念起蔡市長了 如果他來才不會幹這些現在做車站做死等於是放棄未來高架地下的可能重點是錢竟然沒差多少做個大車站要50億(這麼貴 會不會太肥?) 雲林高架75億?腦袋有洞才會選大車站回想以前還在竹科上班有次遇到颱風沒放假(林政則被罵的要死的那次)我腦中想的是...我到底要騎哪一條去上班才不會遇到地下道淹水(路上一堆人機車拋錨下來用牽的,連平面道路都積水)這真是一個可笑的抉擇第一次要想怎麼上班才不會讓我的機車拋錨每天騎的東大路地下道才想到就放棄最後我去騎西大路地下道因為如果機車道淹水了會流到下面汽車道就算淹水或許還騎得過去最後千辛萬苦終於到公司如果高架的話我就不需要做這些抉擇了平常也不用在前後站那邊繞個半天
tao7117 wrote:不用拿日本車站往自...(恕刪) 英雄所見略同。新竹真的缺乏腹地,才會往香山發展。而市場正需要把鐵道分割的區面改變,才能進步帶動商圈。鐵路地下化的成果,就是讓鐵道上面多了很多空間,除了連結前後站的道路方便外,更能多空出間去規劃。雖然我不是新竹市人,而是新竹縣人,但說實話的是~竹北特區很多機能都嬴過新竹市了。而新竹市真缺乏的商圈規劃及城市規劃,正是鐵道地下化後,較能改變的。畢竟不像高雄花大錢蓋捷運沒人搭。新竹解決的問題少很多。只要鐵道地下化及竹北新竹捷運,就能活絡不少了。這筆花費效果,必然遠遠大於高雄捷運的投資。更何況新竹(新竹市及新竹縣)貢獻的稅收不少。
cckm wrote:之後若有立體化計劃,大車站高架站房免不了要拆掉重蓋....(恕刪) Why?留著不好嗎?將來要高架的話,空橋部份免不了要拆,其它為什麼要拆?地下化的話,連空橋都留著也很好。談到鐵路立體化要拆房子,也沒錯!不論高架或地下化都要拆佷多房子。地下化建設時間,要先蓋一條替代鐵路(不然縱貫線要停駛嗎?),這會拆很多房子的。通常做法有兩種:1.在原鐵路路線高架或地下化,旁邊另開一條替代鐵路(擋我路者,拆!)。完工後替代鐵路拆除,重蓋房子還人家。2.新開高架或地下化路徑,原鐵道就是替代道路。完工後新鐵道啟用,原鐵道就會拆除另作它用。通常採用1.因為2.要花佷多錢徵地。引起地主更大的抗爭。
sunyearhuang wrote:2.新開高架或地下化路徑,原鐵道就是替代道路。完工後新鐵道啟用,原鐵道就會拆除另作它用。通常採用1.因為2.要花佷多錢徵地。引起地主更大的抗爭。...(恕刪) 不用花佷多錢徵地吧! 員林就是2, 沒有另外開替代鐵路, 施工期原路線繼續使用. 高架蓋高架的, 通車再切換過去, 然後拆舊鐵道, 我看車站附近沿線週邊的舊房子都還在啊! 也沒有地主在抗爭新竹高架的困難應該在施工期間的交通黑暗期, 現在鐵道兩邊能往來的路線不只少, 還很小條, 而要高架, 沿線的陸橋都得拆, 這對新竹市交通的影響非常大, 就看市民願不願意一起承擔走過去支持, 不然政客也很可能不想承擔交通黑暗期的罵名, 而不會選擇高架, 畢竟也不是短期可以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