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lee wrote:
圖1就是說,很多條公車路線, 整合成一條軸線, 以輕軌電車取代原本數條公車, 公車不必跑這麼遠, 公車班次就能更密集
現在 1, 2, 32 公車 都是走光復路(Direct services), 如果有輕軌整合成軸線(Feeder-trunk services上圖最下方那個圖), 這三路公車就不必全程跑光復路, 只跑離開光復路的路段,有發散的路線, 班次就密集了
...(恕刪)
像你報告,目前沒有32公車,只有31公車到科園里,一天就1班,
2路公車到交大,一天就10班車.
1路加5608,一天單向就將近200班次
如果你說的hub理論可行,那2路跟31路就根本不用從火車站發車了.
直接採你說的就近從光復路接駁短程,這樣就可以了.
但顯然沒有這樣做,因為台灣人性沒辦法接受已經夠短程的距離還要轉兩次車付兩次車資.
那乾脆bo一下機車從火車站到交大也才10分鐘.
偶而看到女學生還可以載一下看能要到電話嗎.
不是說hub理論不行,是有沒有需求.
如果有需求,那為何不先採用公車專用道跟號誌控制呢.
如果真的像台北一樣公車專用道的公車太密集都塞爆了,再來談軌道運輸.
另外你說軌道也可以調度,但前提是要有鋪設,這以30米的光復路扣掉人行道,你覺得還有多少可以給鋪呢,
在鋪下去可能只剩一個車道而以.
我想國道轉運站可以馬上搬家到龍山國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