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台積電 wrote:鐵路已經把新竹分兩...(恕刪) 新加坡是從總量在管制私家車數量, 目的就是讓公運可以成為主力拿來類比, 不要講台灣, 新竹市根本沒這本錢,向新加坡看齊是在打高空嗎?路面輕軌不塞車才有鬼哩
離開台積電 wrote:向新加坡看齊是在打...(恕刪) 你我作起?要不要先設置臨時上下班公車專用道這件事作起=不會脫班, 才有可靠性才會讓人想捨私用車走公運, 這作不到, 上班遲到趕不上重要會議, 還是會以私用車為主, 機動方便
專用路權是很難做到的。最昂貴的作法是另闢新道路專供大眾運輸行駛,再來是將現有空間規劃專供大眾運輸行駛,最後是設定快慢緩急的待避空間如同火車單軌雙向行駛。優先路權就容易多了。紅綠燈固定燈相重新規劃理想上確保一路綠燈,禁止機車行駛優先道提高行進間車速,交會路口設置活動柵欄確保自然行人不會闖入,設置變換車道淨空區限制任意車輛插車。
sunyearhuang wrote:我說的"專用/優先路權"是指十字路口的路權,不是指專用道。 路面輕軌本身就是專用道,非專用道的路面輕軌,應該沒人敢推.路面輕軌基本上就是有軌幹線公車,高雄輕軌雖有十字路口優先權,有時也得停紅燈.軌道系統的缺點在沒有彈性,擴充性低,路線覆蓋率不高,距離車站稍遠的地方,如何去搭車就是個難題.而公車系統可以輕意擴充路線,省卻轉乘的不確定性.大眾運輸系統本身必需要提供足夠的便利性才能吸引乘客.......
cckm wrote:路面輕軌本身就是專用道,非專用道的路面輕軌,應該沒人敢推. 還是沒看清楚我的意思。我說的"專用/優先路權"是指十字路口的路權(號誌跟列車連動),不是指專用道。這個在公車捷運或優化公車很難做到(因為公車不可預測性大)。cckm wrote:路面輕軌基本上就是有軌幹線公車, 新竹輕軌,光復段,基本上應高架。平面的話,十字路口太多,影響太大。這在專業評估,應會考量到。cckm wrote:軌道系統的缺點在沒有彈性,擴充性低,路線覆蓋率不高,距離車站稍遠的地方,如何去搭車就是個難題. 軌道和公車都各有優缺點,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是只有軌道運輸而沒有公車系統的。軌道系統需要公車接駁系統來增加覆蓋率。即使台北軌道運輸己成網,還是需要公車接駁系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