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車票收入,當然賠錢,所以要靠其他收入。
北捷、高捷本業年年虧 靠多角化經營挹注收入
再來看看準備要蓋很多捷運的直轄市怎麼說,這篇文章中所謂的自償經費就是要靠業外收入。:
《前瞻計畫》預算不是 8800 億而是 1.5 兆—–光軌道建設經費就高達 9558 億元
根據統計, 桃園市政府 軌道建設爭取到捷運綠線、綠線延伸中壢、桃園鐵路地下化,總經費 2298 億元,但地方要負擔 1240 億元,為六都負擔之首。不過桃園市府新聞處長張淳涵認為,對桃園不是問題,1240 億元扣除建設自償經費 710 億元,桃園市政府負擔的公務預算為 530 多億元,但桃園財政情況不錯,尚有 875 億元的舉債空間,桃園市政府將透週邊場站開發,努力增加建設效益。
而台中市爭取到 1597 億元軌道建設,地方負擔 881 億元,高達 55%,為全台第二高。但台中市新聞局長卓冠廷計算後指出,台中山手線、捷運藍線及綠延彰化三項計畫,中央挹注 851.77 億元,台中市需籌措經費約 578 億元,其中用地費約 194 億元本來就由地方負擔,而自行負擔工程費約 384 億元,另外自償性經費約 453 億元,為沿線場站開發效益挹注,不會納入市府公務預算及舉債。
高雄市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約 1755 億元,但自籌款高達 725 億元,也讓高雄吃不消。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簡振澄表示, 高雄軌道建設黃線捷運 、2 階段路竹延伸線計畫,中央補助款約 957 億元,市府要自籌 776 億元,但他們細算過建設得到的收入將近 460 億元,另外,300 多億元將透過市府自籌財源 100 多億與舉債來支應,而舉債額度還有 548 億元,地方負擔不會有太大問題。
==========================================
只有新竹這邊在討論的時候只看車票收入然後說鐵定賠錢,其他城市都非常樂觀能靠業外收入自償幾百億元耶!別忘了這幾個城市現在已經負債已經與即將要破千億了,而且歲出大於歲入,錢都不夠用了,還不怕賠錢。新竹市的總經費只不過200億元(不含新竹縣),而且歲入大於歲出,負債只有一百億出頭,還擔心甚麼。
至於甚麼上下班沒人搭的問題,會這樣講的人,麻煩自己去北捷高捷離峰時期去看看搭乘人數有多少?有搭過的自然知道,沒搭過的就不用隨便臆測了。
離峰時段,當然還是有人搭
高捷之前新聞就有報導了,大都是旅客在搭,本地搭的不多
想靠業外,周邊場站開發,這都是先預期,政府取會玩這套說話了
蓋機場,港口,就會有很多觀光收益等等等的美夢
苗栗高鐵週邊也是先預期能標出去,結果苗栗破產
最根本的還是至少要打平
不然就想辨法蓋個比輕軌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大眾運輸
周邊場站能開發的,也只剩六家線2側了
也就是千甲跟關埔二期,但都被圈好地了
hayato567 wrote:
1路公車就算15元還是有很多人搭.
你如果要推測輕軌有沒有人搭,
那應該是把1路公車從現在的15元改成30元,這樣就知道蓋輕軌之後有沒有人搭了....(恕刪)
這跟免費公車沒人搭的論調,一樣的謬論。
果農說他貸款種植的蘋果一顆可賣30元,農會說你去賣酸棗一顆30元,就知道蘋果一顆賣30元有沒人人買了。
真是怪,老是要用不同等級的東西放在同一個天平!
如果公車票價只值15元,為什麼要新竹人30元去搭?新竹人是比較浩呆嗎?
如果捷運別縣市30元有人搭,為什麼新竹人就坐不起?新竹人一樣一顆腦袋,兩隻眼睛一張嘴,少人家什麼嗎?還是新竹人比較不會賺錢?
前面有網友說應吋論路線問題,這才是正解啦!
第一條捷運成不成功,能發揮多少效效益,路線是關鍵。
老講那些什麼新竹人不會想搭捷運,什麼小城市,沒錢會賠本等等,真的很沒營養。
我想退休 wrote:
台北大眾運輸30%以上
離峰時段,當然還是有人搭
高捷之前新聞就有報導了,大都是旅客在搭,本地搭的不多...(恕刪)
不好意思,其實我要講的是相反的,離峰時期不少路段北捷是非常少人搭的。
舉例如下:
文湖線(尤其是內湖段)
新莊線
忠孝線Sogo以東
新店線公館以南
這幾個路段我在非上下班時段去搭乘,人非常少。
但是因為上下班尖峰時段實在人潮洶湧,尤其是文湖線我也去擠過,真是嚇人,這樣平均下來,日均人數就不少了。
要看搭乘效率,主要是看日均人數,就算上下班或假日人少,但日均夠多人就能涵蓋營運成本。
順便再貼一次德國的Dortmunder單軌電車
Dortmunder H-Bah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