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引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基礎建設排名全球第13,處於亞洲四小龍之末,因此需要大幅改善基礎建設;然而,臺灣在這次競爭力總排名是14;換句話說,基礎建設的排名其實比總排名還要好,如果從增加國家競爭力的角度切入,這本前瞻計畫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排行30名的「行政法規之繁贅程度」、排名46名「各級政府債務」、排名47名「組織犯罪對企業成本之影響」、排名56名「各級政府預算餘額」、排名86名「婦女勞動力參與率」,以及排名87名的「法規鼓勵外人直接投資的程度」,這裡面很多需要從法律層面來解決的制度問題,其實根本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我想絕對不用花到8,800億元,就能比從事基礎建設更能有效提升臺灣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競爭力總排名。

更有趣的是,若攤開基礎建設評分細項,臺灣的鐵路品質排名第10,是所有基礎建設評分項目裡表現最好的單項,結果政府竟然要把4千多億元,砸在基礎建設裡得分最高的鐵道(軌道)建設,就算單看基礎建設的需求順序,也應該優先把錢投資在排行第20的港口、排行第33的航空設施,以及排行第35的電力供應;更何況,這些未來蓋出來的輕軌交通建設,將會大大增加臺灣的用電需求,現在就已經排名落後的供電設備,能應付未來所需嗎?還是不久的未來,又要再來個「前瞻計畫2.0」,來補上這個可能擴大的能源缺口?

最近看到另一篇新聞,全臺灣每年因為供水管線老舊,流失2.5座石門水庫的自來水,又看到供水管線更新需要約1,800億元的經費,目前每年只能編列70億元,我想這應該也比到處開花的輕軌工程,更有「前瞻」的效果吧!

詃作的不先作
不該作的卻反正不是花我的錢,不做白不做的猛做


iepmis wrote:
新竹的軌道也還沒營...(恕刪)




說得好, 但市區運量就是破點, 不到二萬人日常用量的公車運量, 是蓋好後通通自動會轉成搭輕軌? 習慣從來不會瞬間養成, 高雄輕軌前八站還虛報一天萬多人搭起, 免費營運平均一天三四千人而已, 收費後不就更慘? 

你所列舉的2008 規劃版竹竹苗當中新竹竹北線還比機捷澎風運量哩, 一天十四萬人以上

基隆市輕軌順著台鐵玩, 市長連營運資本都不太想扛, 只要讓台鐵負責扛起營運, 這算得精, 不會排擠其他市政預算, 別的省轄市這樣幹, 竹市卻自認ok?

小客5509 wrote:
說得好, 但市區運量就是破點, 不到二萬人日常用量的公車運量, 是蓋好後通通自動會轉成搭輕軌? 習慣從來不會瞬間養成, 高雄輕軌前八站還虛報一天萬多人搭起, 免費營運平均一天三四千人而已, 收費後不就更慘? 

你所列舉的2008 規劃版竹竹苗當中新竹竹北線還比機捷澎風運量哩, 一天十四萬人以上

基隆市輕軌順著台鐵玩, 市長連營運資本都不太想扛, 只要讓台鐵負責扛起營運, 這算得精, 不會排擠其他市政預算, 別的省轄市這樣幹, 竹市卻自認ok?


套用閣下的說法,您說的這些都是無法印證的。閣下既然已經說無法印證台中、桃園、台南的捷運能不能養得起,您在此版的所有對新竹市捷運的說法一樣是無法印證的。
藍色速度 wrote:
雖然這個實在喊了好...(恕刪)

乾脆不蓋交通設施?

地方不建設 , 8800億拿去拼命加薪, 一下也是花光光

到頭來這些多出來的錢仍會被用在無謂的耗損跟支出上

並再次加大 城.鄉差距.....
現在前瞻8800億大部份就是在無謂的耗損跟支出上

有很多重要且必要的建設比那些前瞻,錦上添花不是優先的建設重要多了



2227995 wrote:
乾脆不蓋交通設施?...(恕刪)
mobile3803 wrote:
現在前瞻8800億大部份就是在無謂的耗損跟支出上...(恕刪)

討論新竹輕軌就純討論新竹輕軌就好。
光說要蓋一條輕軌,就被碎碎唸,小漢A跟人家說什麼輕軌。
現在層次要提高到跟人家討論"前瞻8800億"?
算了!認真上班工作,下班卡早睏卡有眠。
隔壁樓在討論大棒球場,因為花錢所以連大棒球場也不要了
乾脆什麼都不要蓋,最省錢,好棒棒
市民現在騎機車開車好開心,老了拜託兒女載各位上醫院,不然就吃土30分鐘等公車

我要搬到台北去
Doralin wrote:
隔壁樓在討論大棒球...(恕刪)


有全部建設不讓蓋嗎?

世博館光標下那只天燈就值四億多, 再花個十來億整建, 十幾億就去了有講過什麼?

營運後不到五年就倒店, 新的規劃也看不出日後主軸與效益在哪才是覺得在繳稅季非常不值, 幾十億都可以搞成這樣, 幾百億更是信心滿滿, 反正也不是他出錢?!

摘錄轉載某藝術教授很嗆===

我在世博會閉幕前的2010年9月22日,以〈怪哉!世博台灣館標售事件〉為題,撰文批評新竹市府莫名其妙的舉措,近五億元的標價,還須近十億元用來拆遷、重建,這樣的經費額度已不下於一個新建工程。但工程建設多有完整的研究、設計與執行步驟,並與專業人士、地方社團、民眾產生互動。相較之下,台灣館從天而降,建築主體無法與在地文化連結,未來的永續經營,更是問題重重。

我的文章中也很為新竹市的演藝廳、玻璃工藝館、影像博物館、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文史陳列館、消防博物館叫屈,因為市府每年為各場館編列之日常維護及藝文推廣預算,總共只有三千萬餘元。市府花在台灣館的經費多屬公務預算,就算部分來自企業捐助,也是公共資源,這筆款項為何不用來改善新竹藝文生態環境,挹注當地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2013年2月21日,新竹市政府與環球購物中心簽約15年營運合約,文創館也堂而皇之啟用。有些市民相信許市長被蛤肉黏著的「目睭」,以為這個世博台灣館能吸引國內外觀光人潮,新竹也即將進入一個光榮時代,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經過三年多的營運,成效未如預期,經營團隊至少虧了2.5 億元,2016年6月底環球無預警宣佈停止營業,就算面對違約金及法律訴訟,也寧可認賠殺出。於是,一個競標成功、耗資15億元,大費周章從上海移到新竹的世博台灣館就這樣變成一個笑話。

新竹市的世博台灣館從最初的錯誤決策,到委外經營不善,在台灣「文化行政失誤史」不算最大條,在現存的「蚊子館」中,蚊子不算最多,卻是近年行政錯誤最「佳」負面教材。有趣的是,現任市長不去追究前市長的行政責任,以收爛攤子的態度概括承受,林市長應該不是哀矜勿喜,寬大為懷,而是這種錯誤不分黨派,隨時可能發生在每個急功近利的政客身上。

熄燈停業後的台灣館到底要做何用途?市府與民間各言爾志的,提出各種取代方案。市府計劃把天燈館與文創館切割,分開委外營運,天燈館部分因720度的大球體電費昂貴,改規劃為兒童圖書館、親子探索樂園及攀岩體驗等的「親子童樂館」,不再播映影片。接著又說要成為「世博台灣館-兒童夢想圖書館」包含教育體驗、天空閱覽區、親子共讀區等,以促參方式委由民間機構營運,預計106年6月公告招商,107年底營運。而後在「前瞻建設」的爭奪戰中,市府以世博台灣館作為藥引,預計花13億元興建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讓人搞不懂這兩個硬體建設與世博台灣館、兒童館又是什麼關係?

新竹市府籌劃的國際展演中心,預定擁有3000-5000觀眾席,野心很大,但這樣的展演中心究竟是戲劇院?音樂廳?還是流行音樂中心、多功能大會堂?這些匆匆推出的計劃,與現有週邊的展演空間(新竹縣、市演藝廳、清大、交大藝文中心……)的區隔為何?最重要的,在軟體建設—藝文人口培養、在地表演藝術團隊扶植上有哪些配套?這些都是一個文化設施興建前最基本的功課,但市府只會玩一分為二的策略,大打迷糊戰。

2016年底市府分別舉辦「國際展演中心與客家會館」與「新竹市世博台灣館園區兒童圖書館及新竹水道取水口ROT/OT案」及「新竹市世博台灣館園區風城文創館OT案」公聽會。市府把這個兒童圖書館及風城文創館規劃案與國際展演中心規劃案分開,但規劃內容及空間機能卻有諸多重複,難怪參加公聽的市民對從上而下的規劃案提出強烈質疑。

新竹幾年前出現一個白目市長,斥巨資重建一個失敗的世博台灣館,現在的市府要在這個錯誤的基礎,再花十幾億元興建展演中心與客家會館,而後的人事管理與業務經費需要更多的十幾億元,市府如果錯估形勢,沒有經過縝密的規劃步驟,冒然提出一些雄才大略的計畫,其結果難免會再重蹈覆轍。

=================

帥哥市長要大車站, 中央提列的規劃費不到二千萬; 嘉義縣二個鄉的鐵路高架化規劃費就值五千萬, 要說成高架化的土木軌道機電等規劃負雜度較高, 當然規劃費用超過大車站也是合理之理由的話, 那也沒啥好說了


話說回來, 關埔一帶附近可否有個"區域醫院建設規劃? 移籍的住戶增加, 不要只靠新竹馬偕而已, 個人覺得最佳地點就是公道五路與慈雲路交匯往竹東向之地塊

竹科目前人力按照管理局提列, 年齡層向上攀升, 日後健康養護需求會逐年升高, 關東橋附近全都只有診所等級

因為新竹市民省錢愛國的原故,缺乏基礎建設
醫術高明的醫護是不會來定居的,蓋再多醫院也沒有用

星期六晚上NSO好不容易來新竹演藝廳,座無虛席,我到台北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反而現場觀眾大多是公關票,老公公老婆婆殺時間用的

新竹很有機會成為一個小而美的城市,蓋一個小小的輕軌,讓老人國高中生拓展安全的生活空間,小小的美麗的展演會場,小小的綠色圖書館,多設一些UBIKE,提升生活品質

不要小看新竹了,不過可惜,大家要省錢愛國,所以算了.

多說一句,我也覺得世博館很糟糕,有時效性的建物,過期就沒用了,搬回來當寶?不知在想什麼
先搶第1000樓頭香,
錢要花在刀口上.
新竹不缺區域醫院,缺的是醫學中心跟醫學院.
  • 17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