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停車不用錢,所以會像台北只為了一個站就搭捷運的人應該不多,更何況園區是丘陵地形,冬天風又大。雙鐵通勤的上班族,清交學生應該還是主力。mobile3803 wrote:介壽4小國應不會坐吧,都在園區門口了(恕刪)
依照簡報內容,各站點500公尺內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學生總數約20萬人,看起來像是打個7折算出來的。我是覺得嚴重高估啦!各站點500公尺內同時是居住人口而且也是工作人口的總數再打個7折還比較合理。像清交學生,有相當比例住在學校或附近,根本不會是穩定的通學人口,這樣也把他估算進去,實在太誇張。如果以過去交通部和雙北的統計資料,大眾運輸旅客以性別來區分的話,女性遠大於男性。年齡的話15到18歲最多。職業別除了學生使用比例最多,再來就是金融保險業,然後是退休老人。旅次的目的,通學使用比例是最高的。通勤的比例,比通學就醫的比例低就算了,還比商務購物休閒的比例還低。以園區屬性,不論從性別年紀職業旅次目的來看,這樣的數字都是嚴重高估。cckm wrote:圖上紅線日運量預估14萬人次,應該是輕軌系統的全日滿載運能.規劃者應該要提出更實際的估算,而非一味劃大餅...........(恕刪)
00ff55aa wrote:依照簡報內容,各站點500...(恕刪) 隨便亂估算的 真的很扯青椒學生加起來也才一萬人園區白天工作者10萬人怎麼算都不會有20萬人次需求使用預估已經超越高雄捷運這種評估報告該打屁股了
00ff55aa wrote:依照簡報內容,各站點500...(恕刪) 我是看不懂為何旅次目的,通學比通勤高,這違反邏輯。以下參考 "107 年臺北市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摘要分析”,摘錄其中表格:旅次目的:通勤41.7% vs 通學6.7%搭稱捷運:通勤48.5% vs 通學16.7%
00ff55aa wrote:需求分析完全沒有把國中小放進去,最後還放個小朋友搭捷運的照片做什麼? 學生族群最大宗應該還是高中生,大學生有機車可騎,國中小學生有學區限制,而且大多會由家長接送.不過最終會取代的還是現有大眾運輸通學族群,包括公車,校車........
不好意思,我主要是針對工作人口搭乘捷運估算的比例太過樂觀。我所謂的比例,是指某旅次目的搭乘大眾運輸的比例。通勤者可選擇的運輸工具多元,往往有比較多的機動需求,因此選擇搭乘大眾運輸的使用比例,往往比其他旅次目的來得低。雙北大眾運輸那麼發達,實際數字都沒有那麼樂觀,更何況雙北有比較多的金融服務業。HK_Sung wrote:我是看不懂為何旅次目(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