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av24 wrote:
高雄都鐵路地下化。 那新竹呢
市長和院長的關係那麼body body 應該有機會翻盤吧
...(恕刪)
不大懂這種邏輯? 別人有我就要??? 適合我嗎?
高雄因為市區被鐵路切成二半, 鐵路地下化完工後,將市區分割的鐵路平交道變不見了,讓交通更順暢,減少火車經過的揚塵,而原本的鐵道空間成了綠化的廊道。
新竹市區 被分割了嗎 ? 南大路其實往東, 那邊的動物園孔廟,都在爬坡,一直到18尖山 , 要越過這座山的後面才是園區, 這裏的車流,大多是通過前往園區, 不是停留於當地巷道
新竹已經變成移民城市 , 候鳥會遷徙
市區早就沒平交道形成道路瓶頸,以前幾處平交道已經變成天橋及地下道, 後站並沒有很大的商圈?
由頭前溪過來一直到 北新竹站(新竹高工監理所),鐵路的東側沒什麼房屋, 是以前的台肥及中油的油槽, 公道五路,地下化這段嗎?
比較有需求的市區段的地下化, 但是, 後面就是麗池孔廟的爬坡地爬坡, 地下化的效益呢???
高架的造價通常只有地下化的一半, 那有沒有同樣的效果呢???
為了地下化而地下化?
modav24 wrote:
請讓我來總結一下
好像大家都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我們可能邏輯上沒搞清楚
基本上。大車站和地下化 是兩件獨立的事 沒誰影響誰的問題
大車站:這議題怎會冒出?
它對交通改善毫無幫助 且新竹市已有夠多商場 無需用公帑搞與民爭利的建設
討論這好像沒什意義.......
地下化:對交通市容有極大幫助 但難度很高 需要很多錢。 如果市長要的到。那當作市民之福。 如要不到。 那就努力增加人頭。下次再來
結案
...(恕刪)
(1)大車站和地下化 是兩件獨立的事? 沒錯, 但是車站大平台是有地下化的效果
這是科隆Koln大教堂及火車站 的內城區

放大看, 火車站被抬高成為一個大平台 , 旁邊就是科隆大教堂
鐵軌是高架, 高架是做成大平台, 鐵軌放在平台上, 平台還有很大的廣場空間直通大教堂, 大平台下方是商場+綠廊公園+地下車道及停車場, 那個臨萊茵河畔的車道,走的仍然是平面, 但看起來卻像地下道,平台上的 "Frankenwerft” 便成綠廊公園

新竹火車站是二級國定古蹟,結合了巴洛克風格與德式哥德風,此日治時期開始建造的第四代站體於大正二年(1913年)完工,站址與迎曦門(東門城)連為一氣,成為新竹市放射型道路的中心點,可以像科隆大教堂一樣保存
平台下方車道就能通南大路及東南街,還能有停車場及公園廣場
(2)交通改善毫無幫助 ?
這是萊茵河東岸,另一個Köln, Deutz 火車站這邊, 科隆體育館下方有車道出來,看起來像地下道的平面車道, 體育場旁邊被蓋成平台, 右邊那個綠地公園整個是在平台上
Deutz火車站前面的車道就直通體育場下方出來來的平面車道

(3)新竹商場很多 ????
竹北主要是住宅區, 消費要到新竹市區, 大商場除了巨城(以前倒掉的風城) ? COSTCO也在新竹市
火車站變成大平台的典範是德國柏林中央車站
10幾年前的北車? 就是空空如也
現在的台北車站也是變身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