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daniel wrote:我每天都要多次通過客(恕刪) 我的意思是因為景觀大道&茄苳交流道的存在,車流變多造成竹光路接公道三這邊壅擠能理解,但是景觀大道&茄苳交流道在未開通前這邊的車流量有多少?是否會造成交通難題?至少在我民國80幾年念中華大學時每天從市區騎車到學校,這段路車流少之又少,所以覺得新聞說辭誇張了點。anyway,也不是論戰,且幾年也不是重點,重點是我目前也住景觀大道這邊,所以這段路的開通我是很期待。
aesdu wrote:就說了,你有考慮過香(恕刪) 又沒說交通不該佈局,這路不該打通,也只不過說新聞説的"新竹市懸宕近30年的交通難題"誇張了點,香山/牛埔發展也不過是這些年的事情,在OOXX個甚麼東西啊。
通車之後可想的到,經過景觀大道及牛埔路/牛埔東路口一定會等更久的紅燈時間,如前瞻一點規劃,為何不有些車道高架直接經過這二個路口?甚至未來可以從武陵高架,然後竹光路高架一直接到景觀大道,形成市區一個中環高架雛型
市府很早就在規劃這一條了,這裡是一步一步慢慢改變的。在林政則市長時期已經延著客雅溪兩側做車道,部分完工的路段已經在通車。到許明財市長的時候,在荷蘭村前面的橋延伸到空軍醫院,在另一端將客雅溪車道旁的土地徵收拆遷或換地,一開始竹香北路車道是半密閉的,是附近住戶最常利用的運動路線,接著也鋪設了頂雅橋,頂雅橋的位址和公道三開發的路線密切關聯,左邊一點或是右邊一點,拆遷的住戶就不同了。很多綠地荒地一下子變成建地,變成重劃區的各種新建案。新透天、大樓不便宜,可是很快就住了很多人,新竹真神奇。到了現在的林智堅市長,用了好幾年處理路線和土地徵收問題,終於要看到這個計劃快要完成。這期間客雅溪到機場附近很多住戶收過都市計劃的說明會通知單,開了好幾次會議,上網也能查得到。這條路真的討論了很多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