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9282001 wrote:
不會呀。新房子那麼多,大家都等著它降價再買。年輕人會想去看舊房子?
不過好像很難等得到。
都是等到受不了,忍痛買下去新房子。...(恕刪)
其實還是會有些年輕人買舊房子啊
我家這邊是14年的社區,共100戶(某某21三部曲附近)
我家對門本來住一位新竹國小的老師,那邊的格局是3+1房
年初搬走了,沒多久我就聽到對面在裝潢
原來是個年輕人買下了(年輕夫婦吧)
後來我問他買多少,他說不到450(含機械車位)
其實就算是平面車位總價應該也不到五字頭

前兩個月樓下八樓和十樓也搬走了(換了大房子/透天)
沒多久又開始乒乒乓乓裝潢
有次看到十樓新屋主的是一位單身小姐(小資女?)
我猜這些應該頂多4-500就有了吧?!

因為今年要結婚,
去年就買了春福聯合國,也是十幾年的房子,
不到六百萬,整理完也是非常舒適.
貸款300萬,一個月繳15000左右,
對我同事來說也是很輕鬆.
所以首購買舊房子的還是很多.
別的地方我不敢講,臺灣有兩個地方的長期房價是不會跌的:臺北和新竹。臺北就像美國的紐約,是經濟的中心。新竹像是美國的矽谷,是科技中心,兩個地方的就業機會多。和矽谷相比,新竹的房價也算合理。矽谷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約美金15萬元,好的地區平均房價(小三房)約100萬美金,大約是家庭年收入的7 倍。 新竹的高科技家庭平均年收入應不只100萬臺幣。新竹地區的小三房約在500萬到一千萬之間。與年收入相比,也約在5到10倍之間。
另外,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是以新竹爲重鎮。新竹的高科技公司動作靈敏,競爭力高。看看最近台積電和聯發科的股價就知道這些公司是不是不斷的在顧用新人,是否會發獎金。和美國矽谷一樣,很多在新竹年輕人只要有機會就想買房子。
我對住在新竹年輕人的建議很簡單:能買一間自己住的房子,就趕快買。不要想那天房價會崩盤,這是不大可能的,萬一下跌一些,反正自己住,也沒什麼關係,房貸還可抵稅。但是也不要貪心,多買幾間打算賺錢。除非是口袋深,萬一碰到不景氣,房價可能三五年都不變,或下跌一些,到時的負擔可能就很難應付了。
建商就是抓準這一點,才瞞天喊價,外加竹科有錢人也當起投資客...
而一些工程師卻又覺自己以後會回到自己故鄉
因此買熱門地段以後也好脫手....
房價要降溫恐怕沒這容易.....
greenbeangoice wrote:
我在美國多年,在台也住了不少年,觀察臺灣的房地產,我的看法如下:
別的地方我不敢講,臺灣有兩個地方的長期房價是不會跌的:臺北和新竹。臺北就像美國的紐約,是經濟的中心。新竹像是美國的矽谷,是科技中心,兩個地方的就業機會多。和矽谷相比,新竹的房價也算合理。矽谷的家庭平均年收入約美金15萬元,好的地區平均房價(小三房)約100萬美金,大約是家庭年收入的7 倍。 新竹的高科技家庭平均年收入應不只100萬臺幣。新竹地區的小三房約在500萬到一千萬之間。與年收入相比,也約在5到10倍之間。
另外,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是以新竹爲重鎮。新竹的高科技公司動作靈敏,競爭力高。看看最近台積電和聯發科的股價就知道這些公司是不是不斷的在顧用新人,是否會發獎金。和美國矽谷一樣,很多在新竹年輕人只要有機會就想買房子。
我對住在新竹年輕人的建議很簡單:能買一間自己住的房子,就趕快買。不要想那天房價會崩盤,這是不大可能的,萬一下跌一些,反正自己住,也沒什麼關係,房貸還可抵稅。但是也不要貪心,多買幾間打算賺錢。除非是口袋深,萬一碰到不景氣,房價可能三五年都不變,或下跌一些,到時的負擔可能就很難應付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