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請問新竹昌益的北歐三小國(北歐,丹麥,芬蘭)


不來的彼得 wrote:
你來朝聖要先知道所謂關埔區在哪?
關埔包含關長跟光埔,關長是指關新路,
不是光復路, 關東路, 埔頂路, 新莊街, 長春街....(恕刪)


以不大之言,關埔的生活機能就不包括那些沒有行人道的光復路,關東路,埔頂路,新莊街,長春街等嗎?
對了,不大所提到的"出門口就是人行道可走到銀行,公園,診所,mos,車站,美華泰.."
這應該是關長區吧,關長跟光埔中間是被一些沒有人行道老舊的區塊隔開,這就不算東一塊?西一塊?
光埔與關長,從目前的成交價就可知道市場對此兩區塊的高評價
但有必要一直強調人行道嗎?(之前才被其他大大用清大+世博那區比下去)

tinerc wrote:
以不大之言,關埔的生...(恕刪)


不知為何光復路2段有人行道
光復路1段的就大部分沒有,只有斷斷續續的
如果光復路一段有完整的人行道
關新2街可打通到龍山東路將光埔與關長連接
那這個區塊就完美多了

tinerc wrote:
以不大之言,關埔的生...(恕刪)


光埔這邊是還在發展中確實沒什麼好提的。
但目前可走到小學,中學。埔頂路小7.costco。
就算到長春路從一路走人行道到長春公園
出去就是頂好跟小吃機能。
也只有10幾公尺沒有人行道。

你不妨3年後再來看光埔11米人行空間。

但以關長區來說。基本上一般生活常用機能都有人行道。
以新竹區域來說已是不錯的居住環境。

基本上人行道就是現代化的指標。
最基礎的建設之一。

不知道上面y大是否真到過巴黎。
除非是很落後的舊區域,甚至貧民區才可能沒有人行道。
你可以去google一下街景。
正市區人行道都在比大條的。比綠化漂亮的。

不知道你是覺得老舊區域沒人行道沒退縮的空間住起來舒適,
還是像香榭麗舍大道那樣有20,30米人行道空間的環境較舒適?



重複po文恕刪。
1515151515

不來的彼得 wrote:
你不妨3年後再來看光埔11米人行空間...(恕刪)


我也相信,三年後光埔的街廓會很不錯
但若談到生活機能,就把光復路,新莊街,長春街,龍山社區納入,談到人行道就排除
說別區人行道東一塊,西一塊,但談到關長與光埔就是同一塊
這樣的邏輯,似乎不一致
ps:關長的生活機能,應該還是需要光復路,新莊街來補足,因為關長的店面價格太高,不是大多數店家都能生存的,就如創世紀/啟奧/睿海一樣,還是需要靠國宅的店面,與清大夜市來補足

tinerc wrote:
我也相信,三年後光埔...(恕刪)


關埔本來就是分成關長跟光埔。合稱關埔。

兩塊新重劃區開發時便各自都預留人行道完整開發,
何來東一塊西一塊人行道?

新莊街,長春路夾在中間,
要納入機能很正常,
新莊街長春路沒有人行道也是事實,
哪裡看到有特別排除?

倒是拿市區的人行道來比較,
但生活圈完全不在那附近,
那東大路的人行道與你何干?



不來的彼得 wrote:
不知道上面y大是否真到過巴黎。
除非是很落後的舊區域,甚至貧民區才可能沒有人行道。


巴黎街景

如果圖上這種只容一個人能走的人行道也算人行道, 那新竹到處都有
閩南式建築的人行道是用騎樓來表現的, 去看看那個老街沒有騎樓?
寬度可比巴黎那種人行道大多了

不來的彼得 wrote:
兩塊新重劃區開發時便各自都預留人行道完整開發,
何來東一塊西一塊人行道?(恕刪)


各自有各自的人行道,不就是東一塊"關長",西一塊"光埔"嗎?
還是關長與光埔有人行道相連成一塊?

不來的彼得 wrote:
新莊街,長春路夾在中間,
要納入機能很正常,
新莊街長春路沒有人行道也是事實,(恕刪)


不是有人行道,步行可及才是生活機能嗎?
不大,生活機能的定義到底是否要有人行道步行可及?
其實把一小部分不去市區的人,關在東邊吃麥當勞或125元牛肉麵+免費豆花,渴了加一杯星巴克然後頂著大太陽走現代化的人行道,過濾一些氣体及電磁波對市區發展是有絕對好處的,感恩。

tinerc wrote:
各自有各自的人行道,...(恕刪)


機能要人行道可及我覺得才是方便機能。
關長跟光埔本就兩塊重劃區。
各自有各自人行道可到的機能,
關長有幼兒園,診所,銀行,餐廳,公園,車站,便利商店,美華泰,麵店,麵包店,星巴克,飲料店,。。

光埔也已講n次不需再重複。

你自己硬要把兩重劃區綁在一起才在東一塊西一塊。
t大這麼不屑關埔,要不也提供一下綠光人行道可達機能讓大家羨慕一下。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