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房市大概是全台灣除了台北以外最奇特的市場。
一方面,有許多人不時唱衰新竹房價,有些人士甚至從四、五年前就唱衰至今。
一方面,有許多人也不斷抱怨市場房價仍然居高不下,並沒有隨全球經濟下滑而崩盤。
我在新竹工作已有五、六年之久,目前已有自住屋,但這幾年也如同各位一樣到處逛新竹、竹北的樣品屋。針對新竹房市的現況,也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首先要說明的是,竹科在過去五到十年來的轉變。竹科在早年是靠幾家半導體廠商起家,當時其實是以「工廠」為主。也就是說,除了比例較低的主管、工程師外,竹科最多的員工是技術員。但是在過去十年來,我個人的觀察是,竹科的「工廠化」性質是在消弱中,轉而代之的是「總部化」以及「研發化」。當然,這並不代表竹科不再有技術員、不再有工廠(事實上新的fab仍在興建中),但是越來越多公司將生產移出新竹,不論是到中科、南科、或是海外,而竹科留下的則是總部以及研發人員,也就是公司的大腦。這個發展對竹科,甚或新竹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批人是公司內所得最高,而且也是社經地位、學歷、以及對生活水準要求較高的人。
從竹科三期的開發來看,這批人的總數在竹科內可能有數萬。即使在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我相信這些人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應該是介於1~2百萬之間,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甚至高於這個數字。
理論上,單單這些人的需求,就可以支撐新竹房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單純。
房價取決於供給以及需求。長期而言,需求來自於實際居住的需要(也就是排除投資客造成的假性需求)。這些竹科高收入(better, higher-paid jobs)的上班族,卻並不都有居住新竹的需求。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大概有15~20%住在外縣市的通勤族(主要在桃園、苗栗,甚至遠至台北、台中)、20~35%住在公司附近的套房族(包括每周三、五返家的三五族),其他則多半已選擇在新竹縣市購屋。
我認為這幾年來新竹、竹北房市的主力需求來自於以上這些人﹕(1)已在新竹縣市購屋,但希望換更新、更大房子的換屋族;(2)認清現實決定在新竹購屋的通勤族、套房族。
換屋族當時在新竹買第一棟房子的時候通常價格十分低廉,但是建築、居住品質不見得滿意。這些人一方面有第一棟房子可供換屋時支付頭期款(或出租支應房貸),另一方面這些年來的存款、收入也都有所增加,所以購買一千多萬的房子對這些人而言並不困難。我相信竹北有相當一部分的房子是由這些人接手。
通勤族、套房族之所以不願意買新竹的房子,不外乎下列幾個原因﹕(1)台北、台中人的優越感,認為新竹只是個暫時糊口飯吃的地方,長期而言還是會回到原居所;(2)原本在台北、台中已經置屋,無法也不願意負擔第二棟房子;(3)對未來有不確定性,認為自己有可能會調到外地、外國。
這些人長期居住在生活條件不甚理想的套房,或著是每天開一、兩個小時以上的車上下班。其中有些人已經過了8、9年這樣的生活,而且也可能繼續這樣下去。但是有另一些人逐漸意識到,他們在竹科的工作不再是暫時撈一筆、糊口飯吃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穩定性以及確定性也比較清楚。換言之,他們逐漸意識到這樣穩定、收入高的工作,連回到台北、台中也不見的找的到。而且由於新竹沒有台北繁華,在新竹存到的錢也可能比台北要來的多。而當他們逐漸意識到這是一份未來十幾二十年的工作時,即可能開始考慮在新竹購屋、定居。
在回來講弔詭的新竹房市。正是因為這批新的竹科人,才造成了新竹房市的特性。想想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唱衰新竹房市?他們為什麼需要唱衰?從常理而言,會嫌房子價格高的人,顯然一定是有購買的需求。要不然為什麼他們不唱衰桃園房市?宜蘭房市?所以,正因為有人不斷的唱衰新竹房市,才代表這是一個有需求的市場。
至於新竹的房價到底貴不貴,我認為必須考慮幾個因素。從所得來看,新竹的家庭所得與台北幾乎一致,但是房價卻不到台北的三分之一。我的邏輯很簡單,如果台北的上班族買的起7、8百萬的房子,新竹的上班族也應該買的起,只是願不願意罷了。另外一個重點當然是房子本身的條件,不論是交通、環境、景觀、安全、便利性等等。
遺憾的是,我認為新竹好的條件的房子真是少之又少。交通方便的房子景觀糟糕,便利性極佳的房子環境不好,景觀好的房子毫無便利性。沒有明顯缺點的房子卻又貴到不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條件好、價格合理的房子老早買光光,連二手的都十分稀少,而其他有明顯缺點或是價格過高的房子,打了一、兩年廣告也賣不掉。這是因為從買方的角度而言,總價如果上千萬,則選擇很多,何必遷就有這些明顯缺點的房子,還不如再等等看其他建案。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新竹房市弔詭的現象看來還會持續下去。一方面在新竹的置屋的需求看來應該是往上,但是好的、價格合理的房子卻是有限的。
8/31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則是殘酷的保值性問題,因為這與房價息息相關。台北的房子可以2~3千萬也買的下手,因為買方相信日後脫手時多半可以保本。
新竹的房子呢?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因為目前看來,未來新房屋的供應量應該還有不小空間。不管是關埔或是竹北,可以建設的空地似乎還滿多的,這跟台北幾乎沒有空地蓋新的建案所差甚遠。這也解釋為何新竹房價硬是比台北少了一大截。
如果新竹人現在花個一千萬買一戶大樓,過了5年、10年後,別人願意用同樣甚至更高的價格買下嗎?如果屆時有其他新的、條件相近的建案選擇,而且價格也沒有貴很多的話,應該不容易吧。
結論是,房屋本身的條件以及稀有性還是保值與否的關鍵。新竹房市要達到像台北市區一樣的保值性,可能還需要等大部分適合的建地都開發以及入住吧。在這種狀況下最為難的一批人,則是那些希望從每天通勤或是住套房,改為生活環境好一點的正常居家生活的人。買了房子擔心日後脫手時會虧錢,不買的話又無法改善生活品質。這正是新竹房市弔詭之處。
全台灣最幸福… 桃竹人房貸只佔薪水1/4
http://udn.com/NEWS/STOCK/STO10/4493671.shtml
"...另外依據主計處本月22日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新竹市家庭年收入為127.7萬元,僅次於台北市的128.8萬元,排名全台第二,不過平均房價只有454萬元,只有北市的三分之一..."
bojan wrote:
需求面的角度來看,大...(恕刪)
供給面的部分我有稍微提到。關鍵還是在於(1)房子本身條件是否優良;以及(2)價格是否離譜。
遺憾的是,目前多數房屋條件不見得優良,但是價格卻偏高,導致目前雖然需求頗為旺盛,但是許多人仍然難以下手。這也是我認為新竹房市弔詭之所在。
極x琉璃、大x限、放x清境這些房子廣告打了多久,還沒有賣完,顯然是市場認為價格偏高。另一方面,竹北一些早一點的建案,例如時x敦品、佐x稻子等等,卻是連二手屋都少見。道理何在?建商應該好好自己檢討。
投資客當然是拉高房價的因素之一,如果各位厭惡投資客,不妨考慮全面抵制,也就是不買投資客的房子,反正新竹縣市的建案選擇滿多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