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化是一種進步,多了站更多車站更方便居民利用,沒什麼不好現在的。通勤電聯車跟長途火車的車門有明顯的不同,通勤電聯車就跟捷運一樣,需要短時間讓大量乘客上下車。台鐵做需要做的是將列車相互換乘的時間調配好,別老是延誤這樣就能大大增加搭乘意願。
新開的三個車站都是通勤車站,中原大學、桃園醫院、還有中路站,看起來是把台鐵捷運化(?)減少大家自己騎車,地下化後原本的平交道也都不見了,搞不好還可以搞個市民大道~就改善道路了服務水準跟分攤運量來說,沒甚麼不好。
增設通勤車站只會增加行駛時間啊,看看台中就知道了,區間車越來越慢...台鐵一天不更改號誌閉塞系統,路線容量就無法提升,車站越多、行駛時間越慢,更何況還有快慢車的問題,偏偏台鐵的計畫裡面從來沒有去考慮區分快慢車...
短程列車減少車廂,例如從八節車廂改為四節甚至三節,方便快速啟動快速停止。另外增加車次頻率,例如上下班時段每三分鐘一班,這樣就很像地鐵了。長途交給高鐵吧!再不然就設計雙層鐵軌,長途自強走下層,短程區間走上面。當然這樣預算肯定暴增。
地下化提供都市縫合跟更穩定的台鐵,不因平交道晚分。而且就算不地下化,也無法阻止政治人物直接在上面增加通勤站(浮洲、南樹林、鳳鳴)連機捷也有增加站的打算越多人集中你內壢將來的都市位階更高讓我們一起祈禱施工順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