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球因疫情而起的資金浪潮,伴隨缺料缺工的趨勢,再再推升通膨速率。營造成本光這三年近乎翻倍 ~
核心都會區與高檔營造建材不計入,一般中小型建商興建標準型集合式住宅大樓 ~
三年前造價8萬/坪
三年後造價14萬/坪
營造成本的漲幅,在原物料的部份目前已經止穩,但「缺工」依然無解!「缺工」除了成本上漲之外,亦因工程期的拉長再衍生出土建融的「資金成本」,總結來說 ~ 營造成本仍在疊加!
若加計土地、管理、資金、稅負等各項成本,每坪房子的總成本要壓在30萬以內非常不容易,注意 ~ 這還未含建商的利潤。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因此,我們看到現況台灣七大都會區3字頭房價已成為地板價! #2字頭受限成本關係近乎絕版
近期 ~ 幾個早年市場認定屬於蛋殼中的蛋殼,幾無集合式大樓市場需求的地方,如 ~
觀音草漯 和境初見
大園客運 璟都未來城
楊梅富岡 弘峻公園賦
楊梅山上 櫻花旭
皆因2字頭的房價魔力順銷大賣,仍在房市調控的低靡氛圍中,逆勢調漲!
果然,除了各有在地的優勢外 ~ 便宜的房價果真治百病!!
還有哪些2字頭區域或建案歡迎留言討論

好宅老編簡介:
房地產研究長達20年,現為 ~ FB粉絲團「好宅攻略の桃園」的主編!期待您的追蹤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