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宅老編 利率趨勢觀 升息循環的趨勢下,未來房價如何走 ? 我現在該買房嗎?
- 升息不利房地產的買賣與持有,但卻又代表景氣熱絡與通膨加劇。政策不利持有房地產,但是景氣熱絡代表市場有錢,通膨加劇則又代表必須置產抗通膨。
- 降息有利房地產的買賣與持有,但卻又代表景氣衰退。政策有利持有房地產,但是經濟低迷市場又沒過多的熱錢,房市此時多半也是低迷表現。
綜觀過去23年,台灣歷經兩次完整的利率循環。

第一次:民國93年後SARS時代啟動升息循環,歷經五年的房市多頭,期間全台各區房價平均漲幅約50%,年均約10%漲幅平緩。也因為如此,這波段政策除了升息之外,並無明顯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第二次:民國98年後金融海嘯的升息循環,房市同樣也是歷經了五年的多頭,期間全台房價南部表現相對平穩、中部溫和、北部很多區域房價漲幅超過一倍,因此,央行除了升息之外,陸續寄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與奢侈稅,才將房市壓制。
總結上述兩次的升息循環,老編的經驗分享:
- 升息第一槍:官方認證~房價漲升的明顯訊號。前面兩次的房價主升段都出現在升息第一槍之後。(圖形上的箭頭即表示主升段)
- 利率升降會是趨勢:不可能一下調升一下調降,趨勢要扭轉需要時間,需要累積能量是壓力。
以上都是歷史經驗法則,根據歷史對應現況台灣房市供需現狀,老編提出今起至明年房市關注重點與趨勢~
- 升息第一槍~房價續漲,但主升段即將結束。
- 未來升息的速度與幅度決定多頭的時間還有多久。
- 關鍵的1.875%央行基準利率台灣經濟與房地產能否承受前高的利率水平,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未來升息的速度、幅度以及關鍵利率1.875%。則透過下列三張圖卡,來表達老編對於趨勢的判斷~
民國102年3房36坪含車位 單價24萬/車位120萬

房屋總價:984萬
自備款 :197萬
貸款利率:2.1%(利率基準1.875%)
貸款金額:787萬
本利還款:40,187元/月
貸款年限:20年
民國111年3房36坪含車位 單價40萬/車位200萬

房屋總價:1,640萬
自備款 :328萬
貸款利率:1.59% (利率基準1.375%)
貸款金額:1,312萬 (貸款金額+67%)
本利還款:45,849元/月 (每月已多還款5,662元)
貸款年限:30年
以上兩張圖卡,表述了過去九年台灣很多蛋白區都從原有的24萬單價結構,大幅增漲至現況的40萬+。本利還的情形下,月負擔還款壓力如概算表得知,並非如同房價呈等比的增加~房價漲幅達67%,本利還月負擔漲幅僅14%,其關鍵原因出現在:
- 利率。兩個時間的利率水平不同,低利率水平有利房市與房價。
- 房貸主流年限。房貸主流已從20年轉換成30年是推升房價的關鍵因素,大幅拉升了購買力也間接造成了房價的大漲。

上圖顯示:109年的房價、利率、貸款年限等條件,演算出的本利還款。
房價的前波高點落在103年,104年開始修正至109年回到前波高點。兩個時間房屋的單總價格結構一樣,但利率與貸款年限變化的關係,衍生出的購買力強弱:
相同3房36坪含車位 單價24萬/車位120萬/總價984萬
102年 房貸利率2.10% 貸款年限20年 本利還款40,187元
109年 房貸利率1.31% 貸款年限30年 本利還款26,449元
109年起購買力明顯大幅提升,又在市場信心及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引爆本波房價主升段。以上就是低利率與貸款年限擴張所帶來的房市價漲效應。
在政策不加重緊縮、房價假設持平的情況下,若基準利率來到近13年的高點1.875%,本利還款月負擔會來到49,153元,相較102年的環境結構,本利還月負擔增加22%。注意!!這是在房價不再續漲的情況下,另外,當基準利率的調高與快速通膨的正在進行式,衣食住行所有的日常開銷都是在增加,那我們薪水的增幅呢?顯而易見的~普羅大眾的可支配所得是大幅下滑的。因此,台灣現況的經濟社會支撐利率的能力,還有辦法回到近13年的高點嗎?更不用提上個月央行釋出的政策風向~房貸年限限縮至20年,若擴及到第一屋(首購),那將會是對台灣房地產毀滅性的打擊!!
房貸年限限縮至20年試算表

假設房價、利率持平,貸款年限限縮至20年,本利還月負擔需63,854元
利率1.875%試算表

假設房價持平、貸款年限30年,央行利率來到1,875%,本利還款月負擔需49,153元

中央銀行利率走勢圖
中央銀行又將於6月16日招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再次升息已是必然,更重點關注升息幅度。
面對過去十年的物價通膨與薪資漲幅有限,台灣經濟要再次適應1.875%的重貼現率絕對是個挑戰,面對國際強勢升息的趨勢,台灣利率水平僅剩下2碼的空間。
老編現況房市觀點與操作建議:
- 價續漲、成交量縮。升息第一槍,價漲結構不變。
- 資金成本持續提高,加上稅制、政策箝制利潤壓縮,整體投報率降低、流動性降低。投機風險高、置產投報下滑。
- 自住兼置產導向:高速通膨的環境與價仍漲的結構,需求到了仍應積極進場。因應自身的購買力選擇好住、實住型產品。可抗通膨、抵禦房市空頭,靜待下個時間段,隨年齡層不同地段、環境、房型需求不同,可於下波段機會來臨時轉手獲利換屋。
- 置產導向:閒置資金仍需投資,畢竟面對高通膨的趨勢,但須慎選區域、地段、產品類型須謹慎評估。
- 投機導向:不建議再進場。
好宅老編簡介:
房地產研究長達20年,現為 ~ FB粉絲團「好宅攻略の桃園」的主編!期待您的追蹤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