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朋友在2018年也購買了A7周邊的預售屋,
所以在2019年開始了我的看房及做功課的無限輪迴,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些看屋的筆記讓新手看屋不會走太多冤枉路。
不是專業寫手,所以這篇不推薦建案,
沒有100分的建案只有相對適合自己的建案,我喜歡的不一定會是你喜歡的,
這篇以看屋心得為主。
首先先列出自己可以接受的看屋條件,然後找出你可以接受的區域帶,利用591房屋交易APP篩掉一部分不適合自己的建案,不然會看到暈頭轉向:
◆ 非寶佳體系建案(純粹個人觀感,不喜勿戰)如上開條件,我開始看了龜山A7、泰山、五股、迴龍(下新莊)區域的預售屋建案,
◆ 捷運或公車站附近(本人不會騎車開車)
◆ 總價1000~1200萬之間
◆ 兩房、室內坪數至少約20坪
◆ 廁所需開窗
◆ 離國小不能太遠
其實本來也有考慮中古屋,不過預售屋的工程款付款條件相對輕鬆,且中古屋的水也是蠻深的,最後我就選擇預售屋為主要選項(還可以客變)
一、格局圖(家配圖)
(1)室內是否有樑柱,畢竟室內有樑柱會占掉可使用的空間,可應用的部分就更少,再來也會有壓樑問題。
(2)格局圖的比例不等於真實的比例,圖畫的再美好都只是參考示意圖:
比如說兩房的格局普遍偏小,廚房冰箱放置的位置很重要,還有電器櫃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擺放?
房間的話擺放床之後是否還有走道空間,是否仍有空間放置衣櫃、桌子等等,
要特別注意樣品屋的衣櫃都會用開放式讓你感覺好像很大,
但實際上住進去東西很多,那種衣櫃肯定放不夠。
再來更細就是房子內的動線、是否有走道虛坪無法規劃、客廳採光、廁所有沒有開窗、有沒有暗房問題,這些小細節你可以在網路上先看過格局圖後再決定是否繼續更了解這個建案。
二、關於建商/建案
(1)我自己會先搜尋建商的風評、成立時間、資本額、有沒有消費者糾紛,後續怎麼處理等等。(2)確認建築履歷的使用執照是否已經取得,可以跟網路比對建案的一些基本訊息是否有誤。(建案大小/公設比例/各樓層的使用狀況….)
(3)營造廠我也會查詢網路風評,畢竟實際建造的是營造廠,這個部分相當重要。
(基本上要有甲級)
★參考連結:
經濟部商業司(公司基本狀況):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
建商是否有案底(裁判書查詢):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建商是否有廣告不實有消費者糾紛: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index.aspx
營建署建築履歷(查詢建照): http://cpabm.cpami.gov.tw/cers/SearchLicForm.do
營造署(查詢營造廠):http://cpabm.cpami.gov.tw/clscoListPage.jsp 或Google查詢該營造廠名稱。
三、交通方面
附近有沒有捷運/大眾運輸工具,距離多遠,遠或近取決在自己感受,像我可以接受大概走1公里,步行時間約15分鐘內,建商的廣告詞參考一下就好,
重點是要實際走過感受一下距離。
(我自己不騎車也不開車,這點大家不一定需要列入參考)
四、建案實際考察
上面都確定過後我才會去建案實地考察,喜歡的建案我會看好幾次,第一次基本上就是看一些建築工法、公設、樣品屋的參觀、格局選擇等等,
樣品屋的話就是大概參考而已,要注意隔間是不是玻璃隔間(實際牆面厚度會更厚),
房間的衣櫃是不是符合實際可使用的、工作陽台是否可以放洗衣機、冷氣室外機放置位置等等。
案場內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視為廣告的一部分,經過代銷/建商同意就多多拍照吧,
假如我真的很喜歡的話也會看該建案的合約是否合規,
(不論是否有要購買,案場要有公開供查閱才合法)
一個建案建照會發放,就是依據工程圖(藍晒圖)去建照,所以也很重要,
我會翻閱我喜歡那戶的部分,看是否符合家配圖,樑柱及各尺寸都可以看。
再來公設部分的位置也需要特別注意,之前新聞有一些二工(二次施工)的爭議,
就是要看看藍晒圖上方的標示空間,是不是標示機電空間、機車停車場等等,
這些日後交屋若被檢舉,違法都需拆除,若是標示管委會空間、或公設空間,就合法。
再來才會經過議價、簽約等等程序,其實買房子真的相當累人,有想到什麼再跟大家分享。
★參考連結:
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
https://www.ey.gov.tw/Page/AABD2F12D8A6D561/5921e1ef-f339-457c-8f76-efef68f33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