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預計在2020年買房,這段時間就先觀察、存錢。近期看了很多網路上中古屋的訊息,也看了相關文章和討論,也約過房仲看過房子。
我便將買房的條件設定在中古屋,類型是透天、別墅型,八百萬以內都可接受,房齡在15年到30年。
目前首選是想在龍潭的民族路,也就是逸園,因為靠近公司近,公司很多同事也都住在逸園,而且生活機能也還OK,晚上又安靜。
但是我發現逸園的房子釋出少。
後來又開始向外拓展,像是民生路、建國路、富華街、金龍路、雙連街,一些比較靠近交流道附近的房子也開始注意,至於像是靠近市區的房子像是中興路、健行路,還有龍潭大池附近的房子也開始注意,個人其實是不傾向,雖然市區房子比較有價值,生活機能也比較方便,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安靜和自然田園。
而中意的房子,目前房價約在600萬到800萬中間。
目前發現龍潭的房子從2012年以後就開始往上漲,雖然在2014年後有往下跌,但是近兩年保持在平穩持平狀態,感覺往下跌的趨勢可能性甚小,也不會有崩盤的可能性。
但是問題就來了,目前越靠近市區可能貸款的成數有六成五到七成,但是喜歡的逸園離市區有段距離,貸款的成數可能就不高,那就代表我的自備款就要提高。
除了買房的自備款之外,如果是找仲介買房,相關的仲介費,還有買到房子之後的整理費用、家具,這也是一筆不容小覷的金額。
感覺錢包會瞬間變薄。
而屋主自售目前觀察是不多。
但有沒有可能找好的房仲來幫忙?和屋主談一個合宜的價格,雖然大家都說屋主標售的價格和實際成交的價格會有個差距,但我天生就不是一個擅長砍價的人。
但如果將房齡往上提,挑選一些房價沒那麼高的老房子,到手就要大幅的整理,幾年後可能會經歷一番老屋翻新的工程,這其實也沒有比較便宜。
挑選大樓、華廈雖然會比較輕鬆,但不是我想要的。
新建案單價又偏高,買不起。
遠一點的中原路、梅龍路雖然房價比較低,但是因為我不是那麼熟悉,而且距離公司也有段距離,雖然高原交流道已經開通了,日後那附近會發展起來。
石門水庫附近的房子雖然有些挺合宜的,像是民治街一帶,環境也很清幽,但是靠近石門水庫的房子,環境會不會很濕?
東想西想,雖然明年才要出手,只能祈禱明年的房價能夠再往下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