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桃園新站最新照曝光

補充:圖片好像怪怪的出不來....加了連接可以點到桃捷粉絲團

桃園捷運 Taoyuan MRT 新增了 8 張新照片
20分鐘 · 編輯記錄

睽違半世紀餘,桃園新站於今(二十六)日正式啟用了!

(桃園中心/編)
(圖:桃園新站/陳信安)








2015-07-26 7:51 發佈
ilikefood wrote:
補充:圖片好像怪怪...(恕刪)

幫貼








今天逛了一圈,農會停車塔那個出入口還沒開放,二樓空間(售票大廳+走道)基本上還算寬敞,往前站的走道兩邊有一段是用鐵網,通風很好,但是下雨天不知道會不會雨打進來走道空間就是,免費的停車空間主要都在後站地區,收費的停車空間在後站跟前站農會停車塔出來附近,車站整體用色以黑白灰色調為主,以台鐵過往的設計來看,這個車站的用色還算時尚...車站名稱字體不統一,遠東百貨旁邊的立牌用很大的黑體字,出入口上方則是用書法體字...

桃園"臨時"新站終於今天啟用了...
我好奇的是...
既然臨時站都啟用了...
那真正的台鐵立體化(不管高架還地下)工程總該有明確的動作了吧?!

如果還在高架跟地下爭議...那我看這個臨時站大概要用非常久...臨時都不臨時了...搞不好都變成長久站...


attfdm wrote:
桃園'臨時'新站終..
..
如果還在高架跟地下爭議...那我看這個臨時站大概要用非常久...臨時都不臨時了...搞不好都變成長久站...

.(恕刪)


所以鄭文燦才把臨時站叫成新站,要桃園人把臨時站當新站...高雄臨時站用了十幾年也不敢指鹿為馬叫做高雄新站

至少要高架地下,在鄭剩下的3年5個月任期中,慢慢再討論
rogerhsu1121 wrote:
所以鄭文燦才把臨時站叫成新站,要桃園人把臨時站當新站...高雄臨時站用了十幾年也不敢指鹿為馬叫做高雄新站


在另一篇追捧現任市長的文章內,還說 [在新世紀的桃園,就從桃園新站的啟用開始嶄]
真是夠噁心了。 一個風雨迴廊就凹成這樣,如果到時宣佈只能高架化,那位先生是不是會說
這是礙於現實妥協,是市長明智的決定,然後之前什麼大格局通通不見
不過看到這幾張照片
桃園臨時站的感覺比之前的高雄臨時站, 竹南, 斗六, 樹林,後龍等新站好一百倍
整體稍微有日本車站的色調燈光感覺
竹南斗六樹林後龍那個叫新的廢墟
是政府公共工程品質最差最粗糙的示範
斯圖亞特 wrote:
在另一篇追捧現任市長的文章內,還說 [在新世紀的桃園,就從桃園新站的啟用開始嶄]
真是夠噁心了。 一個風雨迴廊就凹成這樣...(恕刪)


看申辦日期也知,那"白病貓"不是本尊也是幕僚,如是幕僚臥底01也太不專業了吧!!
願化生”豐盛、健康、和諧、平等、平衡、互助、服務、感恩”的淨土,境中隨時隨地皆有諸佛菩薩蒞臨與教化。
我是火車通勤族,今天去新站熟悉一下環境,結論讓我很失望!...

我覺得車站最重要的就是1.動線規劃 2.旅客移動的便利貼心設計。

新站的站外出入口變多了,遠百旁、農會停車塔萬壽路邊、後站,共3個,但是進月台的入口只有一個,而且跟出月台的出口設計在一起,就設置在車站大廳內!!
那尖峰時刻不就擠爆大廳!? 所有的人龍都會卡在大廳的出入閘口那!! 而且大家都知道台鐵的進出閘口特別容易秀逗,壞掉一二個沒及時故障排除的話,旅客全會擠在閘口前,龜速進出站...

新站是高架化設計,進站下月台或出月台出站都必須上下二次樓梯,荒謬的是全國第二多進出人數的大站 進出口竟然都只有單向電扶梯!!!
進站搭電扶梯往上,出站就沒有電扶梯可以往下了,一堆扛行李的拖旅行箱的怎麼辦!? 行動不便的或年紀大的怎麼辦? 新站在設計時完全沒考慮這點嗎!!?? 雖然有博愛電梯可以可使用,但前站後站也才各一台小小的一台...夠用嗎?

然後下月台的時候也是只有單向電扶梯,不管南下或北上,下月台只能走樓梯下去,從月台上大廳才有往上的電扶梯可以搭。
再說,從大廳(樓上)連結月台(樓下)有二個進出口,分別一前一後往車頭車尾,這一前一後二個進出口也只有其中一個有電扶梯,另一個是純樓梯,這不就重演舊站二月台人群爆擠下樓梯緩慢移動地下道上一月台出口的噩夢了嗎!!??

到北上第二月台,中段的部分大概是第5車左右,因為有上下月台樓梯的設置,所以吃掉了月台很大的面積,屆時如果有較多旅客在月台上要作車頭車尾方向移動,到了這段幾乎只剩一個人身通過的大小,人多怎麼交錯過? 要麻又是龜速擠擠擠 要嘛就是發生危險掉到鐵軌上!!

我覺得隨便一個捷運小站的動線規劃都比全國進出第二多的桃園大站做得還要好!!!
我坐火車通勤7年了,很受不了舊站的不敷使用,滿心期待新站的落成啟用,結果只是建築物很新這樣而已,人潮疏運、動線設計的規劃跟建設一樣很笨毫無進步!!

結論: 大家一起擠上樓梯擠下樓梯搭火車。
台鐵都是孔固力...

PS. 大家知道舊站在一二月台的月台地下通道有設置類似電動軌道的設施嗎? 方便輪椅或行動不便人士可以藉由樓梯扶手軌道上下樓,這玩意設置了好久可以用年計算,但我從來沒看過它被使用過,機件的帆布都還蓋的好好的,如今舊站要拆了,它是不是也會跟著消滅!? 這是納稅人的錢吧!? 做了不用是怎樣!? 假設有一堆理由說明它不好用不如不用,那當初怎會通過讓它設置呢? 歡迎相關人士護航解釋也歡迎相關人士爆料攻訐!
跨站式車站的進出入月台都是在同一個空間,不管鄰近的樹林站或鶯歌站....等都是一樣,台鐵把進出入月台完全分開動線的車站很少(只有台北站跟板橋站),就連台北捷運車站也都是進出入月台在同一個空間,而且說真的,我個人覺得進出入月台分開並沒有比較方便,原因是對台鐵來說人力要增加,第二是乘客麻煩,像走台北地下街要回台北車站搭車,要進台北車站月台搭車時都還要從最邊邊走到中間的入口,要是地下一樓乘客出月台的驗票口也能進月台,就方便多了....
↑捷運進出月台也是同一個空間

當年板橋臨時站(也是跨站式車站)甚至沒有電扶梯跟電梯,板橋站運量當年比桃園站還高,桃園臨時站在進出月台跟上下1~2樓間都有單向(向上)電扶梯與電梯,已經不錯了,拖拿"大型"行李的乘客其實也不是多數,更不建議使用電扶梯,使用電梯會比較安全,其實去國外(日.韓.歐.美)會發現它們很多車站的電扶梯/電梯配置的更少,基本原則都是希望一般乘客多使用"樓梯",行動不便的才去使用電扶梯跟電梯

月台寬度要看實際地理條件能蓋多寬,月台在樓梯佔用的那段會變窄,所以月台寬度愈寬的,在樓梯那一段的月台就比較不會那麼窄,桃園臨時站的地理條件只能蓋一個6米寬+一個7米寬的月台 ps.台北捷運蘆洲線的車站月台寬度大約就落在7米

https://goo.gl/v0QW1M台北車站月台寬度也不寬,落在7.5米(最窄處5米)


https://youtu.be/frIwyOuRxGA?t=1m19s當年板橋臨時站(跨站式車站),沒有電梯

https://youtu.be/rXatBnwryfk 桃園臨時站月台

↑台北車站月台

←台北車站月台

←台北車站月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