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政部實價登錄所揭露的買賣價錢,就我所知的情況有兩種(因為我同時有買賣的)第一種是房屋的均價【房屋的總價÷(建物面積+車位面積)=每坪的均價】這是在購屋網站仲介最常用的手法、拉低單價。第二種計算方式是房屋的單價×建物的登記坪數+車位的價錢、這是建設公司銷售的計算方式、看起來單價就高一些。據了解公物機構也沒有每一筆都接揭露,究其原因:同一地段價格過高【怕轟抬】太低【會形成打壓】。因此就可抓個15%的起伏、做個買賣的參考。
房屋的價位 計算十分複雜 同一個社區 就會因座向 樓層 面積 格局都會有價差 因此就沒有落點的問題 尤其是中古屋的買賣更是如此 看賣屋人的心情有沒有缺錢?因此我才認為實價登錄只是給大家抓個平均價,我的購屋經驗。就是買新成屋或是預售屋,現場開價約在82折開始談,慢慢加減,大概就不會買貴。
這也只能參考用光車位就一堆問題了到底車位幾坪叫合理 有四坪的也有16坪的 這都是一個車位我還是希望車位可以用"個" 來計算會簡單點 這樣只要看那個建案的平均車位價格至於房屋單價比較好推算所以不論實價登陸是怎麼計算我都會想辦法扣除車位坪數以及單價 來看成交單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