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台灣房地產的故事~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 BY RUS, ON MAY 27TH, 2013
分享幾個週邊的房地產故事.
第一個故事, 前一陣子一位朋友介紹我去A市買房子. 因為他的弟弟在那裡蓋房子可以給我們特惠價. 坦白說, 一聽到A市那麼遠, 我的興趣就不大. 除了受訓時去過這個城市, 我和這個城市一直沒有太大的淵源. “那裡市價約一坪27~28萬, 可以賣你21萬/坪”. 聽到這裡我眼睛馬上一亮, 立刻改口, 我專程南下去看看.
對A市不熟, 我特地找了在地老同學陪我去看. 這個建案位置離高速公路交流道不到5分鐘, 位於該市目前最夯的x期重劃區內,走路到最知名大百貨公司也差不多5~6分鐘. 除了位於繁忙的大馬路上有點吵外, 對我這個外地客來說, 一切看來都很好. 特別是銷售小姐知道我是從台北下來的, 更是眉開眼笑, “我們這裡很多都是台北來的, 你們台北一間房間的錢, 我們這裡可以買三間”, 介紹完, 還拿出一大本厚厚的介紹書, 告訴我週邊高樓成交價已經到了多高和一些新聞剪貼描繪這個地區未來的前景, 簡單地說, 未來增值空間可期, 絕對是投資的好標的. 仲介小姐不知道我是喬好價格的, 我試探性問了一下她價格, “哦~我們本來是30~33萬/坪, 不過因為賣太好了, 上個月剛提高到33~36萬, 當然啦, 這是開價, 您看喜歡哪一戶我一定努力幫您爭取最好價格!”.
當然, 這是很標準式的說法. 但當下在我心裡其實有二段截然不同的口白:
1. “靠~ 開價33萬/坪, 就算打八折成交, 我買21萬/坪, 一坪也現賺5萬, 80坪就賺了400萬”
2. “靠~ 能用21萬/坪賣給我, 他至少還賺10%, 敢賣到33萬/坪, 真他媽的暴利!”
和台灣很多”熱炒”的重劃區一樣, 從高樓遠望過去, 這裡至少蓋了數千戶的住宅, 晚上去看, 多數的燈都是暗的. “我們這區塊都是高級住宅啊, 買的人都是像您這樣, 可能在台北或上海工作, 有空才回來. 或者, 你知道大老闆們都很忙的, 都要忙到晚上才回家. 千萬不要懷疑, 這區塊的房子都賣完了!”.
不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了你什麼, 但對我來說, 至少化解了我一個疑慮, 為什麼這麼多房子都可以一下子就賣完了.
第二個故事比較簡短一點,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最近不太爽, 原因是銀行通知他投資的額度用完了, 這個額度是多少我不知, 但依他的身價肯定是以億元為單位.後來透過某位上市公司老闆的協調, 銀行再給了他十億元的額度進場買房. 這一位是電腦界的大老, 大老到連華碩施崇堂看到他都要叫大哥. 我和他見過幾次面, 不過當然他眼中不可能看得起我們這種小咖. 最深的印象是10幾年前, 他的元配指著買給兒子但小孩不喜歡想賣掉的TT Roadster告訴我, “這個車很適合你, 但是可惜你買不起!” . Anyway, 這位大老早就不作電腦相關行業了, 幾年前就努力投資房地產, 還開了公司專作房地產. “玩這麼大你不怕出事嗎? “ “管他的, 反正出了事全部都丟給銀行就好了!”
哦~順便再加碼談第三個故事, 來自我60多歲的鄰居. (台語發音)
“我18歲就從台南佳里上來台北, 那時候也沒唸什麼書, 只聽人家說台北不錯就上來台北, 看到很多台北人都騎偉士牌(摩托車), 我就想要拼一台, 我把偉士牌剪報貼在床頭, 每天辛苦工作把每分錢都存下來, 就是為了這個夢想, 等錢一存夠了馬上去買一台, 我從台北一路騎回佳里, 結果全村的人都出來看, 大家拍著我的肩, “x仔, 在台北賺大錢哦!”, 心中感到無比驕傲, 後來我的人生目標想換汽車, 我一樣努力工作, 只為了存夠錢把偉士牌賣了換二手車……後來, 認識了我老婆, 我知道有一天要結婚, 我要讓我老婆有面子, 所以早上也工作, 晚上也兼差, 就是為了拼一棟房子還有買一台偉士牌給她爸當聘金, 就這樣拼了三年, 拼出了房子的頭期款, 再和朋友標會買了台偉士牌, 二個人一起拿著房地契, 騎著偉士牌回去提親”
“現在的年輕人啊, 你要怪他們什麼草莓族也不對, 我們年輕時人生一直有目標, 而且只要拼, 不要亂搞就會有,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人生沒有目標, 很多東西怎麼拼也拼不到, 所以乾脆把錢花在手機, 電腦這種馬上可以用到看到的東西”
再分享二個我個人小小的觀察:
1. 如果你是高爾夫的愛好者, 你或許有和我一樣的觀察, 在約3~4年前平常日去北部的高爾夫球場幾乎人是很少的. 但是近1~2年你去看, 幾乎停車場都是滿的.
2. 週遭一些企業界朋友愈來愈多討論的主題是, 去哪裡投資買房子, 要不要一起合買來殺價, 而不再是全球經濟景氣、匯率或是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客戶有多難搞
為什麼這樣? 經營環境愈來愈差, 公司經營愈來愈辛苦, 相形之下不動產投資輕鬆簡單, 本小利大, 為什麼不做? 所以我認識的人, 年紀大一點的, 直接把公司關了或賣了, 專心作不動產. 有些大一點公司, 直接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 自己每天打球參加社團好探聽些投資機會, 而有些人是只要把公司維持在最低規範, 最好不賠, 否則少賠就是賺, 因為老闆本業是房地產.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看到的, 台灣的GDP一直在下修, 主因是民間消費大幅下降, 出口數字不佳, 惟一一枝獨秀的只有營建相關支出還在一直成長, 房地產是產業的火車頭, 帶動了台灣經濟發展. 所以” 懇請政府不要再重蹈證所稅覆轍打壓房地產了!”, “這是台灣目前經濟惟一僅存的命脈!” .我相信這個論點在不久你會在愈來愈多媒體上看到.
可是如果反過來想,
1.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是建構在很虛的泡沫經濟上, 這樣健康嗎? 在台灣, 除了屈指可數的城市真正住房需求大於供給外, 多數城市其實是存在著人口不足的. 如果房子都只是”投資”用途, 而不是居住用途, 這樣的數字有意義嗎?

2. 當媒體把內需消費下降指向油電雙漲、公務人員退撫制修改影響支出, 我不知道媒體是故意不提還是真的忘了,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房價的高漲同時也吃掉了和排擠掉了許多年輕家庭的支出, 不管是為了儲蓄頭期款或是後續的房貸. 在我之前的文章曾提過, 房地產的泡沫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 因為就算有一天當你買進的房價跌到剩一半時, 其實你還是在付高點買進時的房貸, 而且這可能排擠掉的是你10~20年的消費. 我覺得政府不應把這件事當閒視之

3. 社會的掏空: 除非台灣有志向香港看齊, 作作中國大陸的洗錢中心 (sorry, 金融中心)或是賣賣化妝品、金飾和一樓一鳳給大陸觀光客. 否則再這樣下去, 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製造業早晚會完蛋. 而且不要忘了, 這種製造業一旦退出, 你就很難再回頭了.

4. 社會對立: 當你(或你父母)在繁華區有一筆(以上)的房地產就註定了你一生要勝過那些來自窮鄉僻壤苦學出身的人. 書唸得好不如投胎投得好, 這已經是台灣目前的寫照了. 當一部人發現他這輩子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時, 要嘛他選擇認清事實委曲自己, 要嘛, 他會擺爛, 不管如何, 這些人心裡一定永遠不平. 貧與富的差距, 會讓我們社會愈來愈對立, 也愈來愈不安. 事實上, 這已經是目前開始出現的問題.

5. 當年輕人失去希望: 中年的我常喜歡告訴年輕人, “加油, 勇敢表達你的意見, 因為這個國家早晚是你們的”. 這不是口號而是必然如此, 不管你喜不喜歡, 這些20, 30歲的人, 他們早晚會是40, 50, 60進而控制了這個國家. 而我們會變成60, 70, 80要仰賴他們的人. 就如同報紙上三不五時有明星父母控訴子女遺棄一般. 如果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剝削他們, 你又要怎麼期待晚年他們不會清算你? 如果我們任由這代年輕人繼續擺爛, 我們又怎麼能期待他們到時能肩起這個國家的責任?
如果真的要再寫下去, 房地產泡沫問題至少還有3頁可以寫. 所以就此打住. 但你心裡很清楚, 問題絕對不止是以上這些.
有人說, 台灣房地產泡沫源自全球性低利率和熱錢, 其實台灣政府無力可為. 這種論點其實是有點似是而非的. 如果說美國或中國這種SIZE國家, 還是像香港新加坡這種以金融自由為號召的政府無能為力我還相信. 像台灣這種政府對金融、外匯乃至利率有高度控制的地方, 再加上國際投資人根本多數對台灣沒有興趣(對台灣惟一有興趣的”國際”, 只有中國大陸和香港), 政府絕對有能力控制房市, 真正的問題只在房地產的利益太大, 政府單位沒有膽子去對抗這些背後的利益團體. 也不會有人相信政府的政策是玩真的.
對執政者來說, 你可以選擇繼續維持表面的榮景, 然而等到有一天泡沫破了, 在你任期末期或繼任者身上來承受. 或者是, 你可以選擇把膿包擠破, 經濟再次下修所有人都罵你, 但是在你任期末或繼任者身上慢慢恢復元氣. 抑或是, 乾脆把所有阻礙全部拿掉, 加速泡沫, 說不定因為房地產泡沬還可以帶動台灣經濟的全面復甦, 徹底改造台灣. 最後一點, 我猜正是很多”政治家”和”財經專家”正試圖告訴大家的.
最後附上當今聖上當年的名言, “政客是為了下一次選舉, 政治家是為了下一代!”…我們或許應該感恩台灣有這麼多了不起的”政治家!”
2013-05-28 10:24 發佈


allencynia wrote: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恕刪)
所以呢?

把富人手上有的房地場(豪宅),打到扁了,讓沒錢的
年輕人買的起豪宅,經濟成長率就會回來?韓國、大
陸、新加坡都被我們壓下去?

我們的製造業是因為一直以來都走短線,不思轉型,
再加上周遭國家的崛起,更便宜的人力、土地條件。
老早在房地產起漲前就存在了很多禍根。

社會M型化,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的必然!政府的工作是
居間調和,但不可能打有錢人的那一邊,有錢那邊難
道不是人民嗎?打那邊社會就會安定了嗎?

明明住宅市場是有給富人等級的房子,但也有提供給
一般人買的起的房子,政府也有拼命打造交通建設,
讓一般人只付出多一點時間為代價,換取房價。
這都是以前沒有的,你可以想像以前從郊區騎車到市
區有多不方便嗎?

年輕人應該調整心態,築一個自己能負擔的夢想,而
不是每個人都在天方夜譚!這才是被稱為草莓族最大的
問題。

你以為早一世代的老人就是都不勞而獲嗎?
商人打高爾夫球,資本匯集,錢滾錢利滾利,自古皆然
等你到那個階段,你也可以。但你不必要顧影自憐。
因為那跟你的生活沒關係,你這輩子有認識過有錢人??
你生命中有過有錢人的存在??那些人賺多少錢跟你有什
麼關聯?

很多年輕人有想法,真的很優秀,
但不少人眼高手低,無法活在現實,應該跟父母從小嬌
生慣養,要什麼有什麼,等到父母真的給不起了,才發
現根本無法適應大環境的衝擊,才是問題所在。

allencynia wrote: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恕刪)


每個產業都有風光的年代,
雖然負面問題很多,但市場就是如此,該它崛起時就不會寂寞。

相對的也沒有一個產業可以萬年風光,若干年後,或許又是另一個笑話。
平常心就好~

allencynia wrote: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恕刪)


我的觀點也是認為平常心就好。
房地產跟其他事業都一樣,有起就有落。
年輕人現在買不起,就不要一直想買,轉個念,去學技能、去創業、去鍛鍊身體。
年輕人的本錢就是年輕、天真,富夢想,千萬不要鬱鬱寡歡、滿腹牢騷弄得本錢丟失啊!

這批年輕人10年後說不定又是不同氣象,要沉住氣。此外現在獲大利者,你認為他會不開好車、不吃好料、不穿好衣、不買高級電子商品、不打高級高爾夫球、不旅行、不再創業開拓產業鏈嗎?如果連你也認為他們一定會享受,則自然會創造稅收才是。



我們的國祚每下愈況, 確實是這20多年政客當家, 開始搞本土化以來所造成的, 這個效應一如50多年前大陸搞文化大革命沒有兩樣, 本質就是在內鬥虛耗, 運氣好的話, 鬥完了強者勝出一統江湖, 再造盛世大國崛起, 例如中國; 運氣不好的話, 恐怕就元氣盡失趴地一蹶不起, 終至買單下市鞠躬謝幕.

看看當年兩蔣時代的勵精圖治, 能創造出台灣的經濟奇蹟絕非偶然, 與我們同時並列所謂亞洲四小龍的國家, 其他三隻小龍都長大變成大龍了(都已躋身開發國家), 惟獨當年是四小龍之首的台灣, 卻一直內耗至今還是沒有長大(永遠的開發中國家), 我想就其他三隻小龍來看, 台灣就跟菲律賓很類似, 昔日了了, 後勢不佳, 大家面臨的國際局勢都相同. 時代浪潮變遷也一樣, 為什麼只有我們的政府無能應對, 不就是這些政客跟我們人民自己該負責任嗎?

不管是文化大革命, 還是台灣所謂本土化, 都只是表面上的裝飾名詞, 其核心本質都一樣, 就是權力鬥爭, 老毛要排除不同路線的異己勢力, 老李想要拔除兩蔣時代的黨國勢力(扁.馬則等而下之, 都還在拿香跟著老李後面拜), 老毛利用紅衛兵, 老李利用黨外. 當然兩者也都充分利用到最天真.廉價的學運.

當民粹被激起, 社會被具多數優勢的理盲凡夫主導, 吵嚷不休熱鬧有餘, 精英專業只好退出蟄伏, 美其名為解放.民主.自由, 實則為反淘汰, 茫然無措, 喪失目標, 老早就被旁邊的競爭者遠遠甩到後面.
好文章

希望真能有真正的政治家

為台灣建構出長遠性的政策

帶領我們邁向更好的未來

把問題全歸在年輕人不努力,無法解決問題
一個國家發展到後期,財富、資源往往把持在少數人手裡
現在全球各地都有許多青年示威抗議
台灣問題還不算嚴重
但不代表沒問題
感謝分享你的房地產觀察故事
太令人動容了~
推一下。。

房子是拿來住的呀~不是拿來炒的

也許兩三隻小貓的聲音很小
但卻也是一種力量…

有房子的也不要擔心~
因為它不會跌到房子的基本價值之下
最怕是…買的心態不對
把泡泡的部分都跌掉了
那才是投資客最害怕的地方
我已經年近四十,經濟條件當然比上不足,比下還可以,也有一些置產,很擔心當所有的經濟成長力道都來自炒房時未來的年輕人怎麼辦?只有茫然~~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