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對於高鐵特區的案子多空兩方爭論其實都有其合理之處,現階段桃園高鐵特區內的生活機能確實不足,而且價格已高,以現在的價格來買生活機能不足的區域似乎不划算。但以捷運高鐵機場等交通樞紐匯集的地點,周圍又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整體規劃,以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高鐵特區確實有可以期待之處。
小弟個人提出一個個人認為比較可行的做法給各位參考,以高鐵特區的現況來說,現階段投資進場必須忍受較差的生活機能,而且現階段漲幅已高。所以不建議現在進場,但又不想錯過高鐵特區以後發展的榮景與增值利益,那麼到底何時進場才好呢?
房地產其實也是有景氣循環的,在前一波民國80年的狂飆之後,其實也會有盤跌的時間,而高鐵特區的發展仍待時間來醞釀,小弟的想法是就等房地產的循環到低點再進場吧,當然低點何時到來小弟無法預期,但是房地產的循環是有很大的機率會發生,低點的判斷各位可以以自己的眼光判斷,至於小弟的做法很簡單,只要能比現在進場便宜我就多賺了,是不是真的最低點小弟也不夠能力去做預測,簡單來說重大危機總是會伴隨著轉機的。
以上淺見請各位參考。
先潑一盆冷水,(暫時)已經回不去了
兩年多前,我開始發表文章,討論青埔的優勢
那時住宅土地均價二十多萬,就算是透天豪宅,也是十幾萬的價位
站前300M的某建案,也是18萬/坪在潛銷
現在的土地,持有者跟當年已經不一樣了
不只是口袋深,還有開發與銷售的能力
除了太偏太小的土地外,住宅土地均價約四十多萬了
這樣的房價其實也不會太意外
我當年一直強調,要買的不是青埔,而是精華點
高鐵周圍1 km,青塘園與A19站商業區
這些點如果當年有跟到的,不管土地或房產,至少賺80~150%了
玩房地產很重要的一點,冷清時買核心,過熱時追補漲
不只是青埔,像是藝文區置產,此時就該考慮中路特區
而青埔,以他的土地成本對房價來說,還不算到過熱
問題在坪數都不小,所以總價造成一個門檻效應
而市場的反應,是另一個觀察指標(消費者買不買單)
我隨便舉例,太子馥,首富,世界MRT系列,水立方等等
幾乎都完銷了,現在玩的更狠
青塘園對面,水岸李天鐸豪宅,聯上/京懋/華固/新潤/中悅等等要連番轟炸了
更別提商業區店面一坪一百多萬還是被掃光了
至於建議方面,我沒辦法再提供,因為朋友已經不多了
對於最近高熱的A18,就算是有經驗的投資客,還是請小心
光是站前商業區,你選錯邊就是16樓與24樓的限高差別
選錯點,也會落入龍蛇區與冷清區
36萬的李天鐸會比較好嗎? 40萬的站前西路會發達嗎?
此時青埔的確不適合小白兔入場
如果對買點跟入場時機沒概念的,還是選別區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