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平鎮鴻築吾江-小心雨遮陷阱

小弟今天上午去退訂了,
雖然現在心裡還是覺得可惜,
不過大概是我跟這建案沒有緣分吧 :(

因為小弟遇到了銷售手法的陷阱,
所以上來提醒大家,大概的過程如下:

上星期才開賣沒多久的鴻築吾江,
因為小弟覺得地點挺不錯的,周邊生活機能也好,
所以就跟妹妹各下訂了一間。

當初小弟是鎖定這個建案的兩房27.99坪
所以在談價錢的過程中,
都是代銷公司都是以27.99坪的大小來當房子的大小
經過六個小時的你往我來,終於談定了一個喜歡的價錢

8F,27.99坪,含上層機械車位(60萬),總價T
總價扣除車位,換算成每坪單價約 N 萬

因為原開價是510萬不含車位,換算成每坪單價是 18.22 萬
加上,我們有去極光看過,每坪單價也是差不多
所以我們就帶著期待的心情,開開心心的先刷訂了。

刷卡單簽名了,沒多久代銷小姐才來說要把總坪數改成26.09
說是簽單上面要寫的是扣掉雨遮的坪數,
因為是第一次買房,很多事情都還在學習中,
所以自然也不知道雨遮的問題,
我們也不疑有他的讓他改了坪數大小,
也聽從對方的指示在修改處簽名了。

事後幾天,妹妹覺得雨遮那裡好像怪怪的,
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這邊是我們查到的相關資訊

房地產關鍵報告-雨遮篇

也就是說從去年五月開始「屋簷雨遮採[登記但不計價]」

如此反推回來,事實上我只買了26.09坪
總價扣除車位,換算成實際每坪單價約 N+1 萬

這樣一來,不僅每坪單價比我們原先以為的多了將近1萬,
而且如果用原單價 N 萬來算的話
我們花了二三十萬買那個1.9坪的雨遮

我跟妹妹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價格,
更不能接受這樣的銷售手法,
這確實有欺騙之嫌。(或許有些有經驗的板友會覺得這是普遍的銷售手法啦)

同時我們也發現,這個建案的所有房型的坪數都是加上雨遮的坪數

因為我們還是很喜歡這個地點,
也真的很想要有一個新家,所以希望價錢可以重談。

不過經過今天上午的協商,代銷公司還是拒絕了我們的要求,
堅持以當初談好的價錢當成最後的總價,
還一直暗示加明示我們 : 你們不買就刷退,很多人搶著買
所以最後我們還是刷退了,就只能說沒有緣分了
(夢夢屋,掰掰)

雖然我們沒有緣分當鴻築吾江的其中一個屋主,
但是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對這個建案有興趣的朋友,
希望大家都能買到自己想要的[家]。



--
後記 :
其實今天協商的過程一度有點火爆,我們好像被代銷公司當成來亂的,
他們似乎是以為我們想要獅子大開口,對我們的口氣也不是很好,
於是雙方開始變的不理智,我們還一度被其中一個人員大喊 : get out!!
這無疑已經是個雙輸的局面了。
還是希望今天之後,大家都可以開開心心的 :)

我們真的只是想要買個「家」!!
(馬總統...您聽到了嗎?)


--
2012/04/30
今天接到代銷公司的電話,為了避免後續的麻煩,所以小弟將當初談定的價錢用符號代替,
至於售價,我想大家應該都可以問得到才對,也請有提到價錢的板友勞煩修改一下回文,
小弟希望大家都是和和氣氣的。

另外要澄清一點,
當初跟我們接洽的彭小姐態度跟口氣其實都不錯啦,
但最後對我們態度不好的,卻是另一個他們的同事,
總而言之,希望這件事情就此落幕了,
也請代銷公司別再打電話騷擾小弟了,
希望往後大家都可以事事順心。
2012-04-29 16:47 發佈
中壢幾乎很多建商,都把雨遮算在坪數裡,我現在買的房子也是後來才發現這個問題。
但建商的說法是,看你要怎麼算,意思就是若你以後要賣掉,也可以把雨遮算進去....
一開始會覺得整個被騙錢的感覺,連雨遮都算進去,但後來也是妥協了
我買的雨遮約2坪,其實很多XD
不知道是否有人也跟我們一樣,雨遮被算在內。
enteridd wrote:
小弟今天上午去退訂了...(恕刪)



其實這是代銷的一貫手法啦(多看幾間就知道了),反正雨遮部份他們一定會灌在總價裡面,

不算在裡面看起來單價較高,算在裡面看起來單價較低,其實結果都是一樣的!

就當學一次經驗吧

建商可以灌坪數,買家可以砍價錢,只要雙方都滿意就好
前提是那些雨遮、陽台外推等,要清清楚楚(要靠消費者自己睜大眼睛)

但是有一種雨遮被建築師放在根本搆不到的地方
(ex.牆壁外面的雨遮,但是四周沒窗戶,只能跟它遙遙相望)
一丁點兒使用價值都沒有
其實代銷有先跟你說坪數有含雨遮已經不錯了
有些是拿到合約才知道總坪數裡有灌雨遮坪數
最後才在說我當初是跟你談總價 不是談一坪多少錢
還跟我說賣房子是談總價的..沒有人說一坪多少錢的
當場無言..怎麼揮都沒用
但其實雨遮介於0.4-0.7坪都還OK
畢竟要放冷氣室外機...
關於這次的經驗,只能說小弟功課做的不足,
但也學到了很寶貴的一課。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平鎮每坪開價N+1萬的話
小弟個人覺得太貴,
基於自由市場的機制,我尊重對方的開價,
只是小弟買不下手而已。


--

看到大家的回覆跟指教,
小弟要向各位說謝謝
對於買房,小弟還是個新手
要學的東西真的還很多
也請大家多多指導小弟


我想你應該成功的探出代銷底價了。
以下是我個人當過一次盤子的經驗。
因為代銷把雨遮灌進總坪數,自然會多一些折扣給你。
讓你看起來每坪的價錢比較低,比較可接受。
這時候你跟他說,怎麼可以把雨遮坪數灌進去。(如你所說:現行法律雨遮是不計價的。這是對的)
這樣的總價就會低於代銷底價。
所以他們就不願意賣了。
用力殺價是對的。
以前買房子,都會跟你講一坪多少,甚至會幫你算單價,自從政府規定雨遮坪數不能計入"新屋銷售",建商或代銷就都是以總價來報價,然後會跟你講這個是不含雨遮的報價,所以你跟他要坪數大小,他就會給你兩種坪數。不管你怎麼跟他用單價喊,他總是以總價跟你回,這就是上有對策的一種應變。但是買房的人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權狀的總坪數,將來當中古屋(只要非第一手購入)賣出就是以總坪數來當賣價,那時候不會去管雨遮,這目前全台灣都適用。所以以總坪數來計算將來中古屋總價,除了雨遮,車位也是列入總坪數也就是說,車位才是建商最大的不公平利潤來源。

ex.
總權狀-36.91坪(含車位7坪)
新屋銷售時 29.34坪(不含雨遮)+車位7坪---->440W+60W=500W,含車位單價13.76W

將來中古屋銷售若一坪 13.76W--->(36.91)*13.76=507.88W
將來中古屋銷售若一坪 15W--->(36.91)*15=553.65W

因此我覺得,兩者的算法都沒有錯,要想的是將來賣出時候的計算原則。只是版主提的建案,雨遮灌水太多了,一般0.4~0.8坪較為合理
arthurparo wrote:
我想你應該成功的探出代銷底價了。
以下是我個人當過一次盤子的經驗。
因為代銷把雨遮灌進總坪數,自然會多一些折扣給你。
讓你看起來每坪的價錢比較低,比較可接受。
這時候你跟他說,怎麼可以把雨遮坪數灌進去。(如你所說:現行法律雨遮是不計價的。這是對的)
這樣的總價就會低於代銷底價。
所以他們就不願意賣了。
用力殺價是對的。


小弟挺認同arthurparo大說的話,
也許小弟真的探到代銷底價了,
對方真的不願意賣這樣的價錢。

現在想想,
最近一年中壢平鎮的新建案很高的比例都是同一家建設公司蓋的
只是用不同的子公司名稱而已,而價格卻隨著每次的新建案節節高升
真的令我們這些想買個房子來住的老百姓感嘆房價真的回不去了

居住正義在哪兒
現在買房子就是不公不義。
一隻牛扒N層皮,公設、車位都是。
像我是買極光。
我去我同學買的新房子,很多建案公設也是30%。
可是他們有很大的行人空間,圖書館,游泳池(會不會用到是其次)。
像極光的公設...只有頂樓跟小小的中庭。
應該很多公設都是灌在停車位裡。
我也覺得買得很吃虧。
但當初就是買地點,附近有學校跟公園。
還有就是賭老街溪整治的成果。
有錢在手,你永遠是大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