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後奢侈稅~房價緩步墊高!!張金鶚:失望!!顏炳立:回不去了!

先別沮喪
用選票來決定逼迫政府
提出與落實合理房價的政策

1.陸資要購買台灣房子,請擁有台灣工作證,實際居住一定天數(需繳稅)
2.個人名下第二間房子,稅率增加,可貸金額成數少
3.提供只租不售的住宅(租金須合理)
4.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房子,禁止炒做,賣回給政府單位再行出售

以上這些政策
當然還是需要討論等....

總之就是養政府
就是要提出解決之道
讓多數人安居樂業


william26 wrote:
一種是購買第二間的貸款信用管制
另一個就是對第二戶以上的徵稅

大選前若民意對房價仍不滿意
就應該會推出來平息眾怒


我也認為可能會推出第二波的房市政策,
但...現在新聞焦點好像已經轉向了---塑化劑
不知何時會回到房市議題...
版上有些朋友總是以負面的情緒在鼓吹所謂合理房價,看似以弱勢小市民的立場在發聲,其實可能反而會讓弱勢小市民蒙受損害,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沒有絲毫幫助,他們老是把建商、代銷、仲介妖魔化,形容成吸血怪獸,非要這些相關業者全部賠錢倒閉趴在地上而後快,殊不知自由市場經濟本有一套基本的供需原則在制衡,除非造成獨佔、壟斷或違反公平交易等情形,才需要政府出面以法律來規範,否則其中每一個環節的分工都具有其意義,若無存在價值自然會被市場淘汰,斷非我們一些消費者或甚至部分業者所能撼動。

我們客觀來分析看看,一般版友要買房產幾乎不可能接觸到建商吧,如果有認識的建商能夠拿到低價,相信一定低調得很,不會在這裡大放厥詞;那麼代銷呢,也只有新成屋及預售屋會有代銷吧,這只占整個房屋交易市場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應該會碰到的就只剩仲介了吧,這才跟版友們的利益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如果是我,我會選擇信譽良好的仲介,藉由付給他服務費獲得多一些保障,當然你也可以繞過他們,看好中意的房子談好價格直接找代書辦過戶,甚至也可以到地政事務所自己辦自己賺全部省起來,但是相對地,就要自己承擔海砂屋、凶宅、產權移轉等風險,所以說穿了,這些建商、代銷、仲介跟我們買賣房屋的關聯性並沒有那麼大那麼絕對耶,怎麼在版上一些朋友卻不斷把他們塑造成是房價高漲的當然元兇主謀呢?

另外,這些人一再喊出要求建商、代銷、仲介公布購地、建材、勞工成本的訴求就更加可笑了,如果版友要買得安心,可以選上市上櫃建商,他們必須依法資訊揭露,否則,你又想要貪便宜選不知名小建商,憑什麼又要人家公布成本,如果這個邏輯說得通,那麼各行各業都應要求比照辦理了,買包泡麵要人家公布成本,買瓶礦泉水也要人家公布成本,你怎麼不算你拿人薪水時所付出的心力勞力成本是否值得拿那個薪酬數目呢,如果法律規定必須這麼做,也不是不行,但可以預見的是,那樣所耗費掉的交易成本,將遠大於所保障的公益,這種沒有效率的法規就是惡法,所以不會有存在的價值。

就我個人的觀察,今天房價會到達目前這個水位,主要還是消費者捧起來的,並不是這些人一再強調的所謂建商、代銷、仲介聯合哄抬那麼簡化,他們根本搞錯了對象,沒有買方這個價格是撐不住的,更何況買方有多種地段、屋齡、房型可選擇,那麼大的市場,特別是現在中古屋既多又價低,消費者可選擇的管道與機會很多,絕非這些建商、代銷、仲介就有能力哄抬的,主要還是因為在跟台北的比價效應下,買方的需求不斷增加,有競爭自然有人會出高價,所以除非台北領跌,否則要桃園獨跌不易。

政府理當要有讓大多數民眾買得起房子、能安居樂業的責任,但是細部要如何去執行,或實際上大多數民眾是否真的買不起房子,抑或只是有些人想要用三流的價格去買一流二流的房子而不可得,遂吵著要政府動用公權力去改變遊戲規則,以上並不是我這個帖想要探討的範圍,我要強調的是,今天房價的高低,關鍵是在於台北的房價,政府如果要解決房價過高的問題,就必須要從抑制台北的房價著手,否則只是徒勞無功,台北帝寶一坪至少200萬起跳,也就是說你買那裡1坪差不多可以在桃園買一整間中古公寓了,你買那裡5坪就可以到藝文特區買相當好的類豪宅了,可以想見在自由市場的運作下,當然就會有不少消費者捨台北而選桃園啦,這跟建商、代銷、仲介聯合哄抬有何關係,消費者在評估後願意出到現在這個價位,你憑什麼去限制建商、代銷、仲介只能賣比較低的價,又如果消費者認為其他低價的地段、屋齡、房型更有價值(C/P值更高),那麼建商、代銷、仲介甚至投資客,想要賣到現在這個價位自然也不會有人買,結論是只要供需能達到平衡,就是合理價,並不是誰說了算。

jong_tony wrote:
版上有些朋友總是以負...(恕刪)


合理房價是對普羅大眾有益的
除了靠房地產當做投資炒作的人之外
實在不明白
提倡合理房價
為何會讓弱勢小市民蒙受損害,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沒有絲毫幫助

甚至連房仲業者賺取傭金手續費都不會是受害者
在合理房價下只要有正常買賣交易量
都仍是可以生存下來

所謂合理房價
就是考量
房價所得比

我曾在別帖說過
如果投資炒作股票
頂多沒有參予的人
不會賺到也不會賠到

但是民生基本需求
食衣住行
政府單位本來就要調控
做不到做不好的政權
就是會被推翻掉
民主選舉是靠選票
獨裁極權國家
就像埃及則是走群眾路線


至少我在這討論版上
沒有去預測個別屋案價格走勢高低
也沒有叫人趕快買或趕快賣

有的訴求就是
靠我們發出的聲音
也就是所謂的與論
希望遏止房價炒作
有相對應的政策
讓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居民
回歸到住的輕鬆
可以安居樂業

若把我歸類為張金鶚一派
那是我的榮幸

謝謝
william26 wrote:
合理房價是對普羅大眾...(恕刪)


我非常贊同您的想法, 民眾當然應該發出輿論的力量, 向政府充分表達無法負擔市場房價的聲音.
政府也絕對有責任審度綜觀全局, 在制度上必須要維持住一個基本的公平正義.

我所謂的會讓弱勢小市民蒙受損害, 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沒有絲毫幫助, 是因為前幾天才發生在另一個版上, 有版友假借提倡合理房價之名, 以虛假的較低簽約價格手稿, 吸引版上朋友注意而與其PM私下聯絡, 而實際並不是那個價格, 其目的也只是想要欺騙無知版友接手其房子.

至於怎樣才叫做合理房價, 並不是你我說了就算, 目前市場的價格, 也不是所謂建商、代銷、仲介聯合哄抬而成那麼簡化, 如以民生基本需求食衣住行來當標準, 那幾乎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8.9成都被打到了, 政府會忙不完, 我要強調的是, 在市場運作機制下, 消費者是有選擇性的, 政府不需要站在第一線, 但是要守住最後一線.

如同我上帖所述, 政府應該要去探究實際上大多數民眾是否真的買不起房子? 抑或只是有些人眼高手低, 想要用三流的價格去買一流二流的房子而不可得, 就吵著要政府動用公權力去改變遊戲規則? 消費者的選項內是否仍有足夠的合理價格商品供應?

依我個人觀察, 市場機制目前大致還在正常容許範圍, 政府也找出了真正的老鼠屎, 就是短期投資客(投機份子), 但是我卻對於他採取課徵奢侈稅的手段並不認同, 實際情形正如大家所見, 奢侈稅不僅立意令人質疑(我在另帖有充分論述)效果也極其有限, 從張教授由肯定變成失望即可見諸一斑, 我認為以政府機關現有的法規嚴格執行即足以扼止不當炒作了, 但是他們卻以各種藉口而不願意落實執行, 交易實價課稅. 放款成數限制. 利率調高. 追蹤人頭戶資金流向. 土建融等等, 招招都比奢侈稅具正當性且有效, 政府卻捨本逐末, 只是為了宣示所謂 "居住正義" 的新聞效果, 結果當然淪為華而不實的泡沫, 對斲傷政府公權力的成本代價他們竟然毫不在意, 這樣的政府, 您還期待他能端出什麼第二波政策?
還是請建商出來報告一下

等再過幾年,少子化效應浮現後

誰來買房子吧?


1.在永慶房仲網和小弟同一區的透天別墅價錢愈開愈低......

2.武陵旁國泰社區往昔很搶手,現在有好幾戶賣了好幾個月還賣不掉......


沒關係!再扯嘛!
下南崁這幾個新建案 聽說喊到20以上
見鬼了 誰買
明年我投票意向改變了
大家別生氣, 再過幾個月應該就有機會降了。
現在買套在高點的機會太大, 最近不是美國的房市又創新低嗎? 股市也下跌,景氣並沒有預見的好,靜觀其變, 大不了不買房, 反正也帶不走,快樂過生活比較實際。

jong_tony wrote:
我非常贊同您的想法,...(恕刪)


謝謝你打很多的字
一起討論公共政策
這些論述在討論版上
可以讓更多的網民們分享
大家可以一起思考
我們究竟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房市政策...?
我們究竟要有怎樣的生活...?

謝謝



william26 wrote:
謝謝你打很多的字一起...(恕刪)

您太客氣了, 會在這個版上發表意見的朋友, 我想多數都是有些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希望透過在版上討論而瞭解別人的看法, 藉以適度修正自己, 以免與大眾價值脫節, 流於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論述也必須植基於邏輯理則, 不然就成了無意義的嘴泡了.

其實我也很希望能夠用便宜的價格買到高品質的房子, 只是當我把視野拉到桃園以外, 甚至整個北部地區來看, 就發現不可能了, 如同上帖所述台北帝寶一坪200萬起跳, 若以整個行政轄區來計, 台北市平均每坪單價接近50萬, 新北市也已經突破20萬, 桃園我猜大概落在5-8萬之間, 人是活的會移動的, 客觀條件的資訊唾手可得, 這樣大的價格落差, 除非政府限制住居或置產, 不然我想勢必會有些人選擇來買桃園, 也就是說只要台北不崩跌, 對桃園來說, 外部需求不虞匱乏, 在與台北比價之下, 這股需求恰恰成為支撐甚至逐步墊高桃園房價的基石.

至於我會說市場機制目前大致還在正常容許範圍, 我要強調的是, 在地消費者有許多不同地段. 屋齡. 房型的選擇, 不需要跟著上述那些來自台北的外部需求者競爭去追高(台北客口袋深是另一種形式的不正義, 我認為是政府長年施政不當造成, 在另帖有完整論述), 桃園房屋市場很大, 供給量也多, 像我本人就住藝文特區周邊, 12年左右的公寓大樓, 點位屋況都相當好, 或許只是房型(30多坪但是公設相對少得多)退流行吧, 一坪也不過10萬出頭, 其他像大有. 龍安. 縣府等區也相同, 我始終搞不懂, 像我這種已經出社會工作快20年的老咖了, 我都認為這裡超值也住得歡喜自在, 為什麼版上一些初進社會月薪5萬左右的年輕人卻嫌棄, 而一味地去跟著往新成屋預售屋追高, 然後再來整天哀哀叫漫罵高房價, 台北那邊在吵的年輕人心態也相同, 台北供給少需求多價格當然就高, 但是誰規定政府有義務要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買得起台北市的新房子呢? 事實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嗎? 市場並不是為個人量身訂做的吧, 你看好的別人也想要, 那就照遊戲規則來啊, 價高者得是千古不變的定理嘛, 眼高手低這句話有貶抑之意我收回, 但是他們不就正是想要用自己所謂的合理價格去買點位好又全新的房子而不可得, 就吵著要政府動用公權力去改變遊戲規則嗎? 不就正是明明選項內有充足的合理價格商品供應他們卻不願 "屈就" 嗎?

沒關係, 我樂得"屈就", 所以我完全不認為桃園的房價有多高, 以上只是一個老咖的個人意見, 冒犯之處, 還請見諒.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