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淡海捷運與桃捷綠線

linbear wrote:
這條線真的有運量嗎?...(恕刪)

這真是個好問題呀
不過荒郊野外的捷運, 政府都相信有運量
經過北桃園精華區的綠線, 我理當要更有信心才是!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或許是
桃園縣政府到底要如何改善北桃園的交通?
捷運是一個選項, 但如果中央就是不建捷運呢?
下一步是打算拓寬市區道路嗎?
或是新闢北桃園外環道路系統?
或是發展BRT?? (不過道路很窄..)
或是其他可行方案?

至少要有一個解決方案吧? 縣府/縣長總不能永遠說:
- 很抱歉, 中央不肯建捷運綠線
- 很抱歉, 拓寬市區道路沒經費
- 很抱歉, 外環道路系統不需要
- 很抱歉, 道路太窄不適合BRT
- 很抱歉, ......
然後雙手一攤, 順便摸摸鼻子
如此還要這個沒用的政府幹嘛?

因此, 若是綠線再次被中央退回
縣府的後續態度及動作我個人認為是極佳的觀察時機~
tw3326728c wrote:
當初機劫自償率預估有...(恕刪)


不好意思 我應該說是 機場捷運的延伸 也就是桃園藍線那段 他的自償率也很低 也還不是蓋了

我倒覺得上面版友講得是有可能 就是縣府想用 捷運綠線是航空城捷運(已經改名了)的方法讓他過

就像藍線綁機場捷運一樣....

關於自償率的計算 我記得去年一月的綠線公聽會有提到 他的運量已經用比較高的人口去算

好像是假設到民國130年 那時桃園市是54萬人 八德是22萬人 蘆竹20萬人 那時大園他們認為航空城關係

人口也可到17萬人.(桃園車站到永和市場 是最多人的估尖峰小時有約8000人的運量 重運量旅次需(2-6萬/每小時)
不過 當下我記得縣府是說規劃專用路權的輕軌耶 還是換了吳以後變重運量? 我還有看到有些新聞是寫中運量

但是經費是沒變 都是8百多億 不過先不管名稱 大抵都是交流道以西是高架 以東是地下


不過 都還沒有確定不蓋了 不要先被媒體簽著走啦 我看新聞都是寫 "xxx私下表示".....

yh5jh7u wrote:
不好意思 我應該...(恕刪)

當然~再次送審總是一個希望
總比都完全沒有動作要好~

只是如大家所言,縣府丟出10%的自償率..
中央真的會通過嗎? 連我自己都很懷疑
即使用所謂 "航空城綁捷運綠線" 的方式
我還是不得不質疑縣府的決心...

如果用航空城綁捷運綠線就代表了縣府的決心
那為何不做得更 "徹底" 一點? 再想辦法拉高自償率?
為何不順勢開發新區塊以取得抵地費呢?
如我劃的蘆竹行政園區附近, 或其他區域都可?
讓中央無法再用10%的自償率說嘴打槍呢?
為什麼縣政府總讓人感覺事情只做 "一半"?
這當然會讓我對於縣府爭取的決心大打折扣! 也產生質疑!


我並不是非要捷運不可
如果捷運真的是不可能
那也請縣府給我們另一個改善交通的方案!
我認為在北桃園交通急速惡化的同時
這樣的要求算是非常合理!

vetvic wrote:
這句話很忠肯,淡海是注定會失敗的計畫
原因是比價和功能性的觀點


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依照大大的觀點來看
以現接段去比
可能桃園部分地區與中壢內壢的房價會比淡水(淡海)還低
但如果差距不遠 同樣坐車時間
捷運沿線比火車沿線 我會選捷運 畢竟他只要三到五分鐘就有一班車

以未來捷運線蓋好後去比
我想桃園延伸線附近的房價應該上漲
到時候桃園沿線附近的房價還會比淡水(淡海)還低嗎???
懷疑中...




praetorian0828 wrote:

桃園縣政府到底要如何改善北桃園的交通?
捷運是一個選項, 但如果中央就是不建捷運呢?
下一步是打算拓寬市區道路嗎?


縣政府改善桃園的交通方案,應該還是以公車加班為主。
從之前的新聞看來,交通部非常有可能補助公車業者!培養運量。


交通部 補助 客運業者 ; 客運業者 等於 吳家 ; 交通部 補助 客運業者 = 吳家?
球員兼裁判兼既得利益者,綠線被否決,其實不意外。
tw3326728c wrote:
縣政府改善桃園的交通...(恕刪)




照樓上大大所言
這........................希望桃園檢察官主動介入調查!!
不然請頻果特派員 也來調查!!!
tw3326728c wrote:
縣政府改善桃園的交通...(恕刪)

是呀, 這也是我所疑慮的事情...
既然家族包袱沉重, 桃園急需的政策建設又常常與其自身利益互相矛盾牴觸
自然無法杜絕眾人悠悠之口...
除非這次捷運綠線中央通過且正式動工
可以算是與家族包袱有所切割的證明
否則是否真的適合這個位置? 大家就自行判斷

另外, 僅增加公車班次我個人覺得不是根本的方法
道路狹窄, 公車根本無法提供快速且有效率的運輸
更何況公車路線並不理想, 幾乎全部是以火車站為中心往外輻射
無法提供棋盤式的轉乘...
=> 例如我想從新光三越大有店到尊爵飯店, 或是永安路到展演館
請問如何轉乘?? 恐怕還是要先坐到火車站再轉搭, 根本毫無效益可言
除非能夠全盤重新檢討所有公車路線, 以棋盤方式規劃
問題是又要考慮到業者運量成本...恐怕也很容易胎死腹中

所以若捷運無法興建, 北桃園道路系統的全盤檢討及改善勢必迫在眉睫
市區道路無法拓寬, 那就應該新闢外環道路以紓解市區車流
改善市區擁塞的狀況, 如此公車運輸也才會更有效率, 相輔相成

倘使最後的結果如你所言: 捷運綠線再被否決後, 只增加公車班次
既不重新檢討公車路線, 不拓寬市區道路也不新闢外環道系統
那我的確認為縣府是真的沒能力也無魄力
更別提利益迴避這種更高層次的問題了!

apble14 wrote:
真的是這麼簡單嗎??...(恕刪)

我文章的的重點是比
比方便,比便宜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機制
舉內壢,中壢為例,單純是以目前通勤時間對應來做比價半徑
未來假如鐵路高架化,而桃園段的鐵路開始捷運化,內壢,中壢到台北的時間可能變短(高架化無平交道),也可能變慢(停的站變多),變數實在太多,比價半徑也不好訂
但機場捷運是一定會蓋的,而機場沿線的各站只要有幾個點,比淡海便宜,又方便,那幾個點就會發展起來
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點,而且會有不少,因為大家是聰明的
感覺淡海捷運會像高鐵一樣會是失敗政府主導的炒地皮方案

所以'我覺得政府的決策很奇怪
桃捷綠線的基礎是已有人口聚集的市鎮,淡海是新市鎮
而且假如在將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算進去(對不起,我太會幻想了)......

個人覺得
淡海捷運與桃捷綠線都會是賠錢的線(因為以高雄的人口密度,都賠錢了)
但淡海的賠錢很容易包裝在賺錢的台北捷運下
桃捷綠線則會被獨立出來
所以政客會選'最政治上最安全的路

vetvic wrote:
個人覺得
淡海捷運與桃捷綠線都會是賠錢的線(因為以高雄的人口密度,都賠錢了)...(恕刪)


高捷運量不高的原因還是在於高雄是一個非常適合私人運具的城市,路大又好停車,自然沒有太大的誘因去花錢坐捷運。桃園剛好是個平面道路系統不良的地方,現在就塞到爆了,以後人口愈來愈多只會更慘。

綠線運量不足可能的原因是雖然經過北桃精華區,但是其中三個主要區域桃園車站、中正特區、八德大湳「彼此間」的運輸需求可能不夠。

需求一:縣內通勤

桃園的工作還是多屬於製造業(含科技業),而這三個區域內卻沒有什麼製造業,因此會坐綠線在三個區域間通勤的人就可能不會太多,就算轉乘台鐵到南桃,頂多學生較多,上班族應該還是不多。

需求二:通勤至台北

由於綠線經過火車站,因此會坐綠線到火車站再轉車(火車或附近的客運)至台北的人應該會比縣內通勤的人多。但是只有八德大湳的人需要都到火車站轉車,中正特區那裡的可能就會改搭客運了。

需求三:休閒

綠線經過很多熱鬧的地方,假日利用綠線逛街的人應該會蠻多的(高捷也很像是逛街用捷運),不過只有假日人多還是不太行。

需求四:至機場

藍線可讓中南部旅客坐到台鐵中壢站後再轉乘捷運至機場,不過綠線這種功能不強,台北、新北的人都去坐機捷或高鐵到桃園轉藍線了,會坐綠線到機場的多半會是北桃人,需求又更少了,除非除了出國,在機場工作的人也能多多利用捷運…


不過還是希望綠線蓋起來啦…我家在八德,離某站不到兩百公尺…好期待
yh5jh7u wrote:
不要先被媒體簽著走啦...(恕刪)

媒體企圖引導、製造一些輿論壓力給交通部及其官員。
偏偏公部門的特質是,以不變應萬變,不要做錯事就是表現不錯了。


以這篇舊文為例:hhttp://city.udn.com/63839/3805826?tpno=-1&cate_no=91273
最尾結論:因此,在運量不夠,....,否則最後變成大錢坑,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交通部也難辭其咎


相關議題,相同的內容千篇一律重覆放送,照本宣科,順便也提醒一下交通部官員,誰敢動。

公部門官員很吃這套。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