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國際路要一直放給他爛嗎?

windmill4007550 wrote:
首先要特別感謝ATT...(恕刪)


感謝您的指教,您的氣度非常高,也謝謝您的指點~~

我想您應該是個很不凡的人物

關於您提到的幾個問題,其實我自己也困惑很久,
我就我的個人看法分享一下,也許不見得正確,您姑且參考
如果其他板大有其他看法,也許也可以提出見解,
因為這問題其實很複雜(牽涉到太多政商層面)

-------
1.既然所有城市發展的力量都是由利益所推動(假設這項前提成立的話),那麼這些利益究竟是從何而來?這些利益的真正源頭(本質)是甚麼?

-->
應該說,就我的觀念而言,應該是並非所有城市發展都是由利益推動,
如果是台北市某些一級戰區,受到中央+地方+全國關愛的話,
算是明星地區,為了國家首都形象跟門面,這種就不需要有利益,
(或者說令一個角度來講,"利益"變成就是另一種國家形象的表徵或者政治人物為了都市形象打造出來的示範地區)....

但是桃園目前現況是,很多區域就我的觀察,
好像都跟利益牽扯到非常大的關聯.
不論八德擴大/青埔/航空城/藝文特區/廣豐特區/...
真正的源頭,
舉例來講,假設有大片的郊區農地,
徵收成本除了可以便宜很多以外,
相關裙帶關係的人物也會去掃土地,因為他們也進場了,所以就會非常積極集體策動.再怎麼樣投票也給他過關
之後經過徵收與重劃,再標售掉一些土地給財團,可以回收不少資金,這些資金可以挹注當地交通建設或者公共建設的發展...
畢竟現在要面對的是,國家的財政已經日益短少,
所以如果要從價格比較昂貴的既有市區來進行交通建設,
勢必成本會花非常高昂,而且國家可能也沒有這樣的經費,(除非是首都直轄市優先推動)
當然民眾也有制裁的方法,那就是透過選票...
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每個政治人物要當選,連競選經費都是破數億(立委以上等級)以上...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特別是有家族企業的)砸了數億出去,肯定需要"回收"
我知道當然也有那種清新的學者,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種學者沒經費要競選,多少也得靠其他企業主或政黨的"奧援"才能有經費選上
既然有了這些"奧援",當然人之常情就是得回饋,所以最後也慢慢同流合汙或者離開換其他人上來


2.當規劃者、中間者吸納了這些利益,最後由自住居民買單,那麼長遠的影響又是甚麼?會不會形成結構性的社會問題?演變成日後必須付出更大代價去挽救?

-->
這點您問的非常非常的好,也整個切入核心...
這些利益有一大部分最後就是得由最後的自住客來買單,
換句話說,一個重劃區的重大交通建設,
有一部分的經費都可說是間接轉嫁給來自於這些來入住的自住客,
越晚的通常付出的代價就越高(房產崩跌例外).
所以其實我本身對於敢高價買重劃區來自住的人,
我不但不會鄙視,相反的我會給與盡可能熱心的幫助,希望對方能盡量買到便宜,
我想大多數有曾經PM給我過的網友,不管是哪個重劃區,應該大多數都能感受到.
因為這些人都是在替台灣新興都市發展貢獻了一部分心力.
假設未來國際路重劃區崛起,我相信價格肯定不親民,
搞不好一坪三十幾萬以上起跳,如果有交流道又有第二幹道的話,
搞不好四十萬起跳都有可能,
但是如果這些都沒人願意買單的話,
國際路重劃區跟道路工程與污水道與纜線地下化系統就可能沒有機會建立或者拖拖拉拉,
重劃區可能也會搞不太起來,因為沒人支持建商也不願意買地蓋大樓.
其實對於受益者最高的,反而是原先在重劃區附近不會太遠的舊市區原生居民,
因為有了新興自住客的支持,間接帶動整體區域生活品質上升.
但是副作用就是連舊市區的房價也會跟著上升...
長遠的影響的確就是不管重劃區還是既有市區,
要買屋的痛苦指數變高,至於會變成怎麼樣,可能就變成回歸到市場機制的議題,
可能有些人原本還能買得起舊市區核心地段的老屋,
只因為這些公共工程建設的變多而造成房價上漲,變成只能買舊市區比較不是核心地段的老屋了...
綜觀整個台灣各大地區,也的確是建設越多的地方,房價就相對越高,
因為越多新興公共工程建設的投入,會吸引更多人想住進來,
在供需效應之下,房價就變高了



3.由利益驅動的城市發展是唯一的方式?還是有更恰當的發展模式或動力,可以驅動城市正常的發展茁壯?

-->
我想應該是有的,
首先就是一個城市在全國的定位跟地位是否有提升.
如果桃園能夠像台北市/高雄市這樣的位階時,
我相信很多區域就可以不用完全受到利益的束縛
我舉個案例,,,就拿高鐵車站來講
台北車站/板橋車站/左營車站
這三大車站都是在既定的市區內,而且中央政府也願意砸下非常龐大的成本來跟台鐵承租
還花鉅額成本來蓋地下化...
台鐵局抵抗之下交通部還是硬要強迫台鐵局要讓出軌道跟車站出來
但是偏偏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
卻就選在很郊區偏遠的地方
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幾個區域在國土發展都市當中是比較不受重視,所以會有取捨
因為經費跟財政就只有這麼多,沒辦法每個縣市都蓋在鬧區
為了省下土地徵收的成本以及回收土地增值的資金
所以選擇這些當初是一片農田的地段來進行高鐵特定區的計畫開發...

講到鐵道這個就令人氣結
其實最不應該地下化的就是台北市跟板橋
不管台鐵還是高鐵或者機場捷運
因為台北市地勢低,台北車站海拔只有不到10m
然而台鐵高鐵捷運全部都是地下化
桃園中壢的海拔從60米到110米不等
台鐵跟機場捷運卻全部設計高架化...
就因為台北市跟板橋的被重視程度遠大於桃園
所以就會產生這種偏離專業的規劃

我想經過年底的桃園升格成為直轄市,經費變多了
應該是有機會讓一些區域不會完完全全都得由"利益"來推動
但是這也只能期待...因為現在直轄市跟本就是大放送
最後的重點還是回歸到國家的財政議題

另一個重點就是桃園航空城...
雖然非常多人一聽到航空城這三個字,
馬上的印象就是一堆投資客炒作土地,官員也帶頭吵
這的確在這方面是個事實
但是要是哪天桃園真的航空城在20年內被搞起來了
那麼桃園很有機會變身為亞太非常重要的城市
這樣桃園在中央政府當中的重要性就非常非常的高
就會願意挹注非常龐大的經費來整頓桃園

我打個比方
桃林鐵路跟本放著爛,交通部不想管,台鐵局也不想管,
縣政府也沒經費只想搞自行車道或者公車專道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想過
桃林鐵路這條路線走的可是南崁市區經過大有特區連結到桃園車站
這一條的路線其實很多地方都是精華
可以服務非常多的既有住戶民眾
但是中央政府跟交通部完完全全不是很重視
我知道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大有特區那邊大樓蓋很密,
要拓寬徵收變成雙軌也非常困難,光靠地方政府的經費也根本不可能

唯一曾經被重視的就是當年的機場捷運議題,
曾經有個版本就是利用桃林鐵路來當作是台北到機場的軌道
從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得出來
桃林鐵路的升級,除了利益的推動以外
另一個不需要利益的推動就是靠中央政府對國家門面與重點建設的重視程度
因為機場捷運牽涉到國家門面形象,
所以中央政府當年曾經也有評估過願意花經費來改造桃林鐵路變成捷運
只是桃林鐵路最後也是被"專業評估(樹林到松山這一段軌道數量不足)"跟"利益"這兩者的因素給打敗

新莊五股泰山林口這一條現今版本的機場捷運
好幾個車站周遭都是重劃區,這之間牽涉到的利益非常的龐大...
A9林口站就不用講了,蓋了滿山的新大樓
A8長庚站還跟集團共構蓋商場旅館大樓
A7拿去弄合宜住宅
A4副都心站你知我知
A3新北產專站周邊是頭前跟副都心重劃區也是你知我知

至於桃園的綠線捷運,其實本來也是不會過關的
也因為是搭著"航空城"的議題才得以多少被重視
現在綠線捷運也被稱作是航空城捷運
其實各位應該有發現到
桃園很多重大建設本來都無法進行的
最後一些地方官員都很努力先設一個旗艦計畫航空城給中央政府
之後再把這些重大建設跟航空城榜在一起
這樣就比較能順利進行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像五揚高架大家也發現到往機場的方向就是全套連結,這也是因應國門與航空城而生
當年朱縣長也是用航空城的理由來跟行政院爭取五羊高一定要快速進行
(最早之前五羊高是列入評估而非必要性)
桃園境內的第一條捷運還是由中央政府全額買單,
也是因為搭著機場國門的便車才會這麼注重
所以機場在桃園不見得是壞事情,
乃至於未來的航空城在桃園也不見得是壞事情
或者說舊有市區隔壁有重劃區也不見得是壞事情
因為這些東西可說是可以間接提升整體區域的被關愛度
有了很大的關愛度跟重視度
那麼很多建設就比較能順利推動...


以上只是我個人主觀看法
可能也有很多不太正確的地方~~姑且參考就好

印象中01也有幾個都市計畫的專才,
包括
soogXX大是出身於城鄉研究發展的教授級人物,
sziwu對於交通事業與都市計畫也是個專才,
Inspecter跟一個pa開頭的對於桃園市區跟都市計畫概念也有下過苦心去著墨....
也許可請他們提出另類看法...

這方面的議題已經非我的專長了...
內容若無法讓您得到滿意的解答,也向您道歉...


attfdm wrote:
感謝您的指教,您的氣...(恕刪)


感謝Att大願意回歸議題
首先聲明個人並非貶抑青埔只是對過度吹捧反感
因吹捧者通常有利益關係才會如此費心
其實大家都是為桃園好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如果言語有冒犯多海涵

我對青埔也小有研究但不及您深入透徹
我個人覺得就算航空城計劃失敗青埔仍會繼續發展
姑且不論這些交通建設對桃園的助益大不大
至少已經到位而適合此種交通模式的人然會慢慢聚集

然而青埔成也投資客敗也投資客
因投資客沒有實質居住需求
加上炒高的房價現在變成投資客互相廝殺
真有自住需求的人反而觀望或被洗到外圍去
不管是量縮價穩或是量縮價漲繼續炒上去
這對青埔的發展絕對是偃苗助長

個人視北桃為台北的衛星城市
以青埔的位置跟條件相較於台北各區
當它開發完成時視物件區段與建材差異
合理價位應該是38~50w/p
然現在離開發完成尚早已經開到接近40w/p
大家都在賣未來價這讓我對青埔的發展感到悲觀

回到主題您提出的方案確實很精闢
雖然你的一些見解我未必認同
但這篇分析有深度與廣度
點線面都有顧及到確實有下過功夫佩服

台灣官商利益共生結構由來已久
不管是法規或是政策
通常都是由利益團體在影響甚至主導
很殘酷確也是事實
但如果這種不正常的結構成為必然
這些開發只是滿足利益團體需求
資源的濫用與層層的利益輸送
導致資源排擠與低落的公共工程品質
錢沒有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最後受害的仍是普羅大眾

當主人的機會只有投票那一天
之後四年主人就變僕人了
希望大家好好把關選賢與能
















其實attfdm大想的實在太多了
國際路一段拓寬只是閒聊
又不是比賽,講贏了難道桃園縣政府就會採納嗎?
就算這裡吵翻了,桃園縣就會正視嗎?

對當地人而言,大湳交通不至於塞到水深火熱,
大湳大約有12萬人,只要幾條幹道加強
交通自然順暢
attfdm大講的建設很多,但能落實嗎?
光一個國際路拓寬,引經據典一堆,骨子裡其實是持反對態度,
最後結論只是叫人搬去青埔
這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是沒有益處的
八德18萬人,就算搬去幾千人
交通問題難道就自動改善嗎
從人口成長來看
各市區人口成長根本不受青埔影響
蘆竹從6萬人到15萬,都集中在南崁市區
表示市區交通問題還是很迫切
桃園縣府若把資源都擺在郊區
對市區採取擺爛的態度
最後只是有建設的地方沒人,沒建設的地方人一堆

回歸attfdm大所提到
有利益才有建設
所謂的利益,來自於規劃重劃區
這一點和大城市發展不符
像台中市環中路九十米寬,十幾公里長
中間哪裡有重劃區
按attfdm大理論,應該發展個幾十期重劃區,不然就沒有理由興建
問題是台中市區人口成長又沒多成這樣

退一步來講,像觀音或新屋等外圍鄉鎮
發展重劃區人口成長十分困難
沒有利益的情況下難道道路建設就停滯嗎
另外,要如何驅使縣府朝利益方向走也是個問題
像舊市區外圍農地待價而沽,價格昴貴
所以縣府直接去開發大園
很多有力人士早就買好池塘和農地,只要等著縣府徵收就可分錢配地
這種建設模式只是掌權人發財,多數縣民還是感受不到建設帶來的方便
大園農地炒完了,也不見得會去發展國際路
或許想找更便宜的標的物
比如更鄉下地方

桃園縣不像台中市
台中市會先把幹道作起來,因為等太久房子蓋越多
就會造成徵收困難
桃園就是一個負面案例
四十年來不做幹道
現在想做,大概都要拆很多房子
光是一個園林大道,就行不通了
現在只能光闢重劃區,看不到新增幹道計劃
現有幹道要負荷更多的車流
交通黑暗期早晚來臨

針對國際路一段發展
我倒覺得不需要太多建設
這一區緊鄰現有中平和大湳
不用建設也會有人住
attfdm大說可以設交流道,還要高承載
高承載這種東西只是把車堵死在平面
國際路一段這帶只有桃53鄉道和台一線,沒別的幹道
一但有交流道,上下班實行高承載
將導致車流回堵到大湳及中山路
所有交通全面癱瘓
宜蘭就是高承載的受害者
頭城交流道只要高承載就造成車流回堵十幾公里
當地人有家歸不得

另外,我也覺得attfdm大過於誇讚建商
建商他們通常推案之後有八成投資客會吸收
等賣出去之後,就尋找下個標的物繼續蓋房子
投資客接手後,就是不斷遊說自住客來買
才能從中獲利
等到他們都脫手,就不會在乎這個地區發展死活
誰有興趣等到這個地區茁壯發展
除非是那種自住兼投資的人
有人說你住在一個地方,最好喜歡這個地區現在的樣子
因為桃園縣是一個建設很緩慢的縣
期望太多,失望會很大

另外想說的是attfdm大鼓勵人往重劃區搬
其實青埔是新市鎮,並不算重劃區
所謂重劃區,指的是中路、經國或廣豐這種
新市鎮比如淡海、台中港、林口或高鐵新市鎮
這種比較離群索居,生活機能從無到有
能不能發展起來,或要和舊市區接軌
要賭很大

總而言之,八德人最好用選票來慎選縣長
不要被空頭支票所迷惑
桃園縣府多年來對交通或各項建設沒有想法
一昧的只是說要蓋捷運
彷佛有了捷運,所有問題都會自動消失
其實不是的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建設應該一點一滴慢慢去做
八德才十八萬人,不是八十萬人
只要建設不停滯,還是一個很棒的城市
不要期待遙不可及的捷運
基礎建設每四年都要慢慢成長
這樣的縣府,才值得支持
謝謝ATT大對我提出問題的釋疑,您的各項意見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謝謝!也謝謝提供各位優秀版大名單,讓我有機會回顧這些版大過去的大作,另外,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各位版大都是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因為我提出一些問題,可能與本版的主題稍稍不符,也向版主edenchan29大致歉。

那麼回歸主題,我想城市發展應該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但在近一世紀的文明發展下,我們也慢慢地呈現出一種思維,認為我們可以經由規畫設計都市,以滿足人類活動的需求。

在這樣的思維下,即便是美國、大陸這樣大的經濟體,這麼豐富的國家資源,卻仍然出現許許多多的死城,我想其根本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並未注意到人性需求。

都市發展是需要時間的(這點我相當同意inspector大所說的意見),蓋出一片建築群,就妄想有一堆人遷入,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期待。重劃區在短時間內能有大量人口移入,完全倚靠原有已發展都市的人口,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一小時內的車程是大略可接受的範圍。

那麼所有的都市都有條件開發重劃區嗎?並不是這樣的!越是高度發展的都市,越有條件開發重劃區,而那些從來談不上發展的都市,一旦多開發重劃區,只是稀釋了都市發展的根本要素,也就是"人",過於稀散的人口密度,不足以搭建都市發展的平台。

如果桃園是一個獨立區塊,那麼是不適宜開發重劃區的(因為沒有稱得上是高度發展的區塊呀!高度發展地區的居民應該不僅是商業經濟發達,還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與自我實現感),而是應該對原有都市擴張範圍進行限制,並且進行各項發展與改善。

幸好,桃園有台北當鄰居,所以桃園有條件開發重劃區(需要的條件其實不只一個,有大都市當鄰居只是其中之一,而眾多的條件也是最近幾年才逐漸滿足),桃園重劃區吸納台北的人口,但是台北的人口就開始減少了,才會有人提出"不同區域間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零和遊戲",

看看台中的都市開發,各區域之間的興起與沒落歷程即知,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及重劃區開發速度,於是各重劃區形成只是人移來移去的有趣現象。還好,台中的都市規劃能力有接近世界級水準,所以往後的發展都留有餘裕空間。

所以重劃區的利益的本質,其實是鄰近都市滿洩而出的發展動能(是人也是錢)。規劃者中間者在利用土地建築去取得利益的同時,一部分也是因為解決了居住需求所得到的回報,

但是,這若是純粹的利益思想,而非人本思想的話,那麼我們終將需要付出代價。原因是因為利益思想是短視近利的,而取得利益的手段也相當粗糙,人本思想則不同,人本思想將人擺在第一位,這樣我們耗費我們人生所建構的文明才不會被破壞,並且會持續茁壯。

目前我們感到房產價格過高問題難解,就是因為利益思想的過度茁壯,蓋出一大堆重劃區,但是入住率極低,以至於人口密度過低,人與人之間都很少機會相遇,更別說發展都市文明,當然也很難發展都市功能。

如果政府就想著蓋出一堆房子,不信房價不跌的這種低度思考的想法的話,那麼終究會自食惡果,因為當房價崩跌,人人都可移往漂亮的重劃區時,真正的問題才會慢慢浮現,

第一、人口分布密度大減,都市發展的平台崩塌,想要建立高度發展的都市文明會變成一條漫漫長路,第二、舊區人口移出,原有的已發展完全的都市功能損毀,稅收減少,因無力進行都市改善,故居民觀感變差,第三、重劃區新的都市生態尚未完全成熟(即便人是滿的,仍是需要時間發展),以至於那些原本在高度發展都市中善於回應人們需求的都市功能無法立即被建立。

而這時想要再把人聚集起來,那是難上加難,因為原本是自然環境的土地,現在都是滿滿的建築,但卻是寥寥無幾的人,因為人都被大片的新開發地給稀釋了。土地有其稀缺性,自然環境也有其稀缺性,但在利益思想下,卻被無止盡地消費。

我們總是談論,好的地段是因為有便利的都市建設,有漂亮的環境設計,但這些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死城裡面都有,所以其實讓這些條件發光發亮的是"人",這些條件少了人的參與,一點用處也沒有,連談論的價值也沒有。這就是人本思想。

我們因為利益思想取得近利(蠅頭小利),但卻耗損國力,耗損城市發展的動能(絕對大利),要讓動能重新運作,又得重新設法將人聚集起來(形成位能)。要讓這股能量維持不散,就得要限制擴大都市範圍,如此一來,都市人群之間高度關聯運作下,可以有很好的文明產生。

"高密度與擁擠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都市發展需要高密度",看看那些近一世紀以來,擁有高度文明的偉大城市就會知道。

回到國際路議題上,國際路需要變得順暢,這不該由利益出發,而是縣市政府對於已經初步發展的區域所進行的都市改善責任。
偶然機會下剛好有跟兩位土木技師朋友聊天
(分別為30、50歲左右,30歲的是碩士,50歲的是二技畢業)
才知道原來以目前建築的工法+水泥建築壽命約為50~80年
反而以前的四合院磚瓦可以到100年壽命

因為本身不是學都市更新出身的
所以不太確定是否可以解讀成以下個人看法

舊都市的發展約為50~80年左右
理論上政府應該也知道其建築壽命問題
但礙於舊有交通建設變更不容易(台鐵)
加上土地整合困難,建築檢測+維修又不符合成本效益
故較好的做法就是新闢戰場 -> 規劃重劃區

因政府本身經濟拮据,所以就賣地給建商,賺錢來蓋公共建設
所以等同把都市計畫後的地->交給了自由市場做發展
結果就是...部分有心人士連同建商把房價給炒高了(其實舊市區的土地也一起高漲了...@@)
這部份個人覺得政府的相關規劃單位應該要負較大的責任
不但不積極監督或控制都市更新發展,賣地賺的錢也沒讓人有直接的感受是用在都市更新上面
等到失控時,加上要選舉了
才想到用一些看似合理卻實質不合理的稅法來加稅
到現在還是看不出來政府有較好較積極的作為 (不知是否已太晚滅火了)
前陣子聽到鴻海的郭總提出 ''工作者有其屋''
乍聽真的是不錯的做法
個人覺得郭總還蠻適合當行政院長的...可惜啊,在位者的眼光....

windmill4007550 wrote:
謝謝ATT大對我提出...(恕刪)


有亮度的文章,跟傳統估價顯學純就總體經濟分析與區域分析及個別物件分析提出值得深思的方向~

期待大大的建言,最好開專區,小弟才有奉上5分的的機會

人與文一併收藏~3q
私心.知識.經濟會限制到自己視野
for e大
感謝您的分享,
特定區或重劃區的投資客或投機客的確不少,
嚴格來講投機客比投資客還可惡,
所以我也是很努力在擋除投機客對於新興重劃區的染指,
也曾跟幾個資深版大一起,
跟認識的代銷或建商進行過一些道德勸說/柔性勸導等建議,
但是老實說效果沒有很大,
對大部分建商來講,能自律的不多,
對廣告公司來講,把房子賣掉賺業績獎金跟抽庸,
趕緊結案換下一個案子對她們來講比較重要.
不管在哪個區域...這些共同體大部分都一個樣,
所以這也是很頭痛的地方

青埔的房價從2字頭上段到4字頭尾段都有,
不同地段/屋齡/建商品牌價格個有不同,
青埔的推案建商有別於桃園其他地區到處都寶佳的狀況,
反而都是一堆台北賣高價的建商來推案,
例如華固/寶徠/聯上/...這些建商在桃園其他地方根本不會推案
所以價格難免高.
其實青埔的房價也一直在跟桃園各區有連動關係,
一些5年新古大樓一坪24萬/P或者地段較差的全新新成屋26萬/P都買得到.
如果真的要看同個建商品牌的價格,
以寶佳來講,在青埔賣的價格差不多是26-30,
我相信寶佳集團在桃園非常多地方推案賣價應該都超過這個數字...
總不能把在青埔的寶徠/中悅/捷寶/聯上/禾林/核心商業特殊地段推案價格拿來類比桃園其他地區的寶佳價格...
4字頭的成交價是地段優的指標建案
其實說到4字頭,
桃園後火車站擎天匯面公園也4字頭,而且還是寶佳系統
桃園車站站前國泰跟凡賽絲也開4字頭,
藝文特區核心地段也賣42~46,
中壢海華特區海華大帝最高成交價有人交易到45...
這些都是個地區地段極優的指標案...
但是4字頭並不能代表桃園後站都是這個價格
桃園後站也一堆20多萬就能買到的中古大樓...

如果說新古屋,
其實國際路附近的國泰屋齡超過10的年中古大樓也有一坪29萬成交
比桃園後站跟青埔的"5年"新古屋行情還高非常多...
房價高已經不是只有青埔了,
而是整個桃園都一起高,
可說是全桃園自住客的痛苦.
沒有某個地區特別高,某個地區特別低的狀況,
因為價格都是連動性,買方就如同水一樣會到處流動,
哪邊房價過高那該區域買氣就會下滑,
接著跑去買其他價格較低的區域
因為其他價格較低的區域買氣不錯,
就會價格一路調漲到一個程度,
若調漲太高,
那買氣又會回頭去看當初價格較高的區域,
完全都是市場機制...

前年底~去年初底桃園市房價爆漲,
導致去年中的時候桃園市買氣不佳,
因為很多買方跟投資客轉而跑去看林口,
林口房價已經窒息了一年,
相對桃園市反而不貴
所以去年中到去年底,
反而是林口那邊房價再漲,買氣也好很多.
結果因為這樣,林口的價格因為買氣好而漲了上來,
現在林口A9捷運站走路500m內的預售屋成交單價幾乎全部也都是4字頭了...
導致今年初林口的買氣又稍微緩了下來,
變成買方又從林口跑到桃園市區來找屋看屋...
所以不用太擔心房價問題,
高的話買氣縮會停滯,一切回歸買氣市場流動機制...

不過您說的也對,
高房價並不利於一個地區的發展,
這也是大家要仔細審慎評估的地方....


至於利益的問題就非常的複雜,
這也是台灣公共工程比一些精實國家落後的地方,
常常發現到很多公共工程就算按照正常公開招標程序,
檯面下也是暗潮洶湧,
也許有朝一日希望大多數的官員/政治人物/廠商/包商都能夠好好腳踏實地,
真正為人民做事,
多多為全民的口袋著想,
而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口袋著想,
如此才是良策


for I大
我想您可能有點誤會我的意思,
可能我文筆不好讓您誤解請見諒...

1.我並無骨子反對國際路拓寬...
我仔細說明清楚一些
我表達的意思是...
"如果能全盤性規劃出平行介壽路的40米以上幹道,能從桃園市拉到八德擴大建德路去的話,那麼國際路拓寬與否的問題,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當然,現階段似乎連這樣大格局的幹道規劃都沒有,
(這也是我一直覺得桃園太多區域的規劃不夠宏觀.
若一開始的規劃跟格局不夠大,就會影響了一個地區的發展高度跟能見度.
當然每個人喜好不同,也有人喜歡居住稠密且機能便利的地方,這都是個人喜好問題而沒有誰對誰錯!!!)
而且也影響不少龍安/中平車流往返桃市八德的困擾,
所以拓寬的確是當務之急,
只是光這樣搞了二十年,
非常令人灰心又失望...
也更加可以看出這20年來不管藍綠中央/地方都不太重視桃園許多市區...
很多東西跟事情是可以變通的,
當這條方法很難搞得時後,
也許換個方法跳脫著這樣的框架,
能夠海闊天空


2.台中不需要靠重劃就能擁有大幹道跟台中先有大幹道所以桃園不需靠重劃區的議題
我前面有提過,
桃園過去不論從日治時代乃至於現今不論藍綠,
在都市國土規劃既定政策或中央官員眼中的位階,或者說先天的都市框架
一直以來都是地位不高,
更無法跟台中比擬,
我們大家閉著眼睛仔細好好思考一下,
就拿桃園市來講,
桃園市有哪個舊市區是沒有靠重劃區之下就能擁有長度至少1公里以上的50米寬大道?
好像是沒有對吧?
那麼重點就來了,
為什麼台北/台中/高雄不需要重劃區就可以有好幾條大幹道,而桃園就沒有???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桃園無法拿台中的案例來比擬,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直接越級,台北市任何建設都能夠破格優先推動不也是如此?

桃園市密度高,
徵收不易且徵收困難經費又低,
計畫又動不動就被交通部內政部打槍,自己區域內幾個建設排隊都擺不平了
更重要的是桃園每年分配到的統籌經費跟中央政府的關愛度遠遠不及台北台中高雄...
那麼這就是重點了.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所以我認為活棋只有兩個
A.改變中央政府/官員跟地方官員對桃園地區的重視跟關注
B.透過舊市區旁農地的重劃來進行都會整體改造,有經費來建設

前面很多人提到了要透過選票來改善這些現狀...
不過這問題也就頭痛,
要如何透過選票? 怎麼選?
假設候選人政治人物的政見都很鳥的話, 該如何是好?

桃園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曾經經歷過下列幾個時期....
中央藍/地方綠
中央綠/地方綠:
中央綠/地方藍:
中央藍/地方藍:

其實就我的感覺,
桃園建設比較明顯的,
反而是劉邦友時代跟朱立倫時代,
然而這兩位人物,
我想...
也是有不少很極為龐大的"利益"負面爭議,
而且還嚴重到命都賠掉了...
非常的難堪...

但話又說回來,
就以近代的朱先生而言,
當時他的每一個端出來的規劃我都有在觀察,
他的眼界跟都市格局可算是宏觀的,
而且當年他提出多次修改的桃園火車站特定區規畫我也覺得很棒,
甚至朱也曾經一度想要整頓舊市區,
不過光第一步的中正路淨空嚴格禁止攤販等引起的龐大民怨,
他自己也run不下去了.
要進步一定會經歷過一些痛,
就看是短痛還是長痛.
當我們站在自身的立場都覺得應該要如何如何從舊市區來建設的同時,
看似說的簡單,
其實也有另一部份的人其實是帶著極大的不滿跟仇恨.
就拿桃園鐵路高架化+園林大道而言
本來的規劃大家都知道
是個可以大幅改善整頓桃園中壢市區部分交通的政策...
我本身個人立場也是覺得當時這樣的規畫真是有遠見,
但是後來因為愛而大幅縮水,非常多人在罵,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也的確是有不少附近開店的被徵收戶是相當的不滿,
又一些市區道路拓寬一些店家被徵收而抗爭甚至拼老命的時候,
也許當我們哪天也是主政者時,
到底要怎麼拿捏,用最少的民怨來獲得最大人民的福祉,
光這個人與人之間生生相息的平衡權重,
已經非你我能著墨跟揣測.
不管重劃也好,舊市區就地改造也好,
只要是發展跟建設,
一定有人開心有人不開心
就如同人人都希望捷運車站能開在自己家附近,
但是人人也不希望因為蓋捷運而把自己家給全部徵收掉要搬走.
這都是一樣很基本人性上的道理


3.桃園縣府並非大多數資源都是挹注在觀音/新屋/青埔/大園等"郊區"
不管機場捷運,青埔或者航空城等建設,這是中央層級的推動建設,
就以機場捷運來講,A10-A21這一段
經費是100%中央政府全額買單,
完全沒用到桃園半點經費資源.
這也不外乎是國家對於門面形象問題以及當初交通部對台灣高鐵全力支援連外交通的承諾,
這就是跟我之前呼應的看法一樣,
桃園不受重視,
要受到重視的另一條路就是這種國家級的規劃建設出現時,
就把相關的建設給他綁在一起,
那麼中央部會不積極也不行.

這也是為啥當初朱立倫要提出旗艦航空城計畫,
如果他當初沒有提這個然後再把桃園這些建設綁在一起的話,
那麼也許桃園到現在五楊高架還拖拖拉拉還沒通車,
綠線的進度可能更落後,
連行政院原則同意這一關可能就被打槍了

就我本身立場而言,
高鐵車站設在中路中福中央地帶或者八德擴大這邊,
對於桃園大多數居民其實是比較有利的,
如果當初高鐵車站是蓋在八德擴大這邊,
那麼我敢保證介壽路今天就是60米幹道了,
國際路旁邊那片農地也早就闢了第二幹道
現在八德擴大的豐德路建德路也會變得比現在氣派,
沒有甚麼斷頭斷尾問題,
一整個門面都作出來.
中央政府全力support開闢拓寬,第二幹道也會生出來.
甚麼問題也不是問題...
多少經費多少抗爭都照幹...
然後我大概也會入手好幾間天價八德擴大的房子...
(我想我改天來寫幾篇八德幾個重劃區的分析文好了,
也包括各建案的資訊.等我有空吧!!)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
以前介壽路其實是非常窄的,
後來只因為兩蔣的慈湖因素,
所以進行過一次大刀闊斧的拓寬,==>因為受到關愛了,所以...
路名也改成叫做介壽路,
如今介壽路也開始尖峰時間越來越塞了,
之後要是綠線動工會更慘,
一樣的道理,像市區這種介壽路等級需要拓寬的,
各位認為甚麼時機才有機會?

用選票換了N個縣長就能拓寬介壽路嘛? 我覺得很難...
這已經虛要用中央資源的聖劍才有辦法揮得動...

最有可能的機會就是搭配能見度高的其他建設才有機會
例如跟航空城綁在一起的綠線捷運動工,高鐵車站設在八德,...等等

但是問題又來了,
高鐵車站設在八德對於中央政府而言,
需要的經費跟代價太高,
光軌道沿路徵收的路線,
無法像現今的路線一樣可以大多數都徵收農地就好,
而是會經過不少舊市區,
又加上桃園本來就不是甚麼被重視的都市,
桃園不是板橋不是台北不是台中跟高雄,
所以命運就是跟其他縣市一樣,改到較偏遠的郊區去...
所以這又是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
應該要怎樣怎樣,
為啥縣府都不快點作,
其實縣府的權限不夠高,
太多經費跟計畫最後也得給交通部/內政部/行政院...等的核定才能繼續進行.
從太多地方都可以觀察出桃園雖然人多密度高道路又小已不堪負荷,
但是被重視的程度真的是很低.

就拿台鐵車站來講,
我想問問01的所有網友,
覺得桃園中壢身為全國旅客運量第二名跟第三名的大站,
是不是落得如此難堪?
運量遠不如桃園中壢的板橋/台中/高雄...
不要說這幾個車站,
隨便一堆車站都改建兩三次了...
進度跟設施還有周邊動線都比桃園好太多了...
這是為甚麼?
真的是縣府無能嗎?
從呂朱楊這三人一直到現在,
每個桃園人都知道台鐵車站超爛,無敵爛,
所有地方官員都知道,
問題就是,
縣府也無能為力,
因為這是交通部/台鐵局本身對桃園定位的問題
每個官員到了中央當官,馬上換了腦袋,
就拿太魯閣自強號來看更能一窺一二

可以值得您我好好思考


4.最後,題外話,順便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我其實本身不太樂見舊市區僅有的土地被拿來蓋大樓,
我覺得舊市區鄰近農地來推動重劃區也許是另一條活路~~~

這幾年來桃園大量接收台北的新移民,
而桃園的各種交通建設與道路其實本身已經不堪使用了,
桃園市區有很多地區其實密度已經非常高,
然而縣府的做法卻令人非常傻眼,
這幾年來竟然也把一些舊市區僅存的一些國有地一個一個標售出去,
不少建商也紛紛在這些舊市區裡買地跟推案,
讓原本舊市區已經夠飽和的狀況下,
密度又更高,最後交通更惡化,品質日益下降.
光桃園火車站站前好幾塊土地這幾年都拿去賣給建商蓋大樓,
我就覺得非常的無言,
這邊的交通道路跟空地已經非常少了,
甚至已經密到有點不太能呼吸的感覺,
結果竟然還賣給建商蓋高樓帶來更多更多擁擠的人口,
實在是覺得這太過短視了.
我覺得一個好的政策不應該是如此,
這些國有地拿來用少少的經費作個小公園或弄停車場/開闊廣場收點租金,
都是很好的方向,
如果說都是一直不斷的在舊市區裡面拼命建設大樓而沒有重劃區的概念時,
讓遷入的人民不段的往舊市區擠,
這樣發展下去,
以桃園的地位跟現況而言,
可能會讓都市環境越來越糟.(當然台北例外,因為它是關愛的都市)

如果說只期許縣政府把國際路拓寬就好,其他配套都不用考慮了,如此就心滿意足
那就會像現在這樣,
期許了20年,拖拖拉拉,才會動...
這就跟往上頭爭取經費一樣,
爭取80分,最後勉強給你20~30分
如果爭取20分,可能連給你糖都直接跳過你,因為覺得你還沒有很迫切,
吵著爭取要50~80分的人一大堆...
這同樣也是人性...


5.交流道不預設高乘載的話,交通部那一關會打槍
應該說,交流道議題80-90%的機率會被打槍,
目前高公局其實非常不樂見桃園居民透過國道來進行短程行駛,
這也從很多時候可以窺知一二,
我甚至認為這交流道給客運走就好了,
如果所有的自用車都能任意上去,
那國道二號可能會非常塞,
然後更多人會利用此交流道進行短程運輸,
其實以高架快速道路的規劃來看,若被用來作短程,已經是一個失敗的計畫了...


for w大
您提出的見解跟看法非常好,
算是從人本思想源頭作為市區改造的出發點跟基本面,
這是一個非常理想也很完美的方式,
值得我們好好深思跟借鏡...

我的看法是,
若要要求現今政治人物或者人人這樣從現實面來徹底執行,
可能會有些難度,
因為最後還是會面臨醜陋的政治跟貪婪的人性.

也的確台灣數十年來因為多位主政者大多因為自身黨派或裙帶關係的自私自利,
讓台灣數度花了鉅額的預算跟債務來進行太多效率不彰的建設,
更重要的是這些建設的經費很多都是納稅人你我的金錢,
中間的貪汙回扣就不提了,
重點是品質又作不好,
每一層都想A一點,每個環節都貪
或者說最後又轉嫁到人民身上,
不止有這些重劃跟公共建設,
包括太多的政策,
一些沒必要只是為了個人政治光環形象而砸了許多納稅人金錢弄出的一大堆奇奇怪怪活動跟採購或者到處亂送亂灑錢...
這是非常糟糕的.

這可能已經無法透過選賢與能的方式來徹底根除.
而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人性跟該有的責任,

就我知道的當年高鐵軌道在建設的時候,
是日本來的那堆工程師每個小地方都在徹底監工,
嚴格龜毛之程度難以想像,
連道渣上面有小泡沫或小缺失就是強硬要求打掉重弄,
他們帶來的精神就是一種對公共建設跟自身的責任..
然而機場捷運就是台灣人自己層層發包跟監工,
就我認識的幾個有在作這工程的基層工作者跟相關人員,
私下都跟我坦承有些地方大家得過且過,
整個工作態度跟責任感盪然無存,
然後有的難免還需要一些檯面下的有的沒得...
風氣非常的糟糕...
公開文章太多事情知道太多我也不願意講太多...

主因是不止政治人物,而是回歸到人性...
也就是胡蘿蔔跟棒子的議題

其實光很多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
採購單位跟決策單位本身也不少人在貪了,
更不用說一些公司或民間團體的OO會,福利會,或者社區的管委會,
可能免不了都會有人因為利益薰心而作出一些不該作的事情,
這小從朋友,夫妻,家庭,
中至團體/福利會/公司/管委會/,
上至地方政府中央政府,
都有發生不少這樣嚴重的現象
個人認為要根除這樣的狀況,
要從兒童時代的人本教育做起,
包括從小就要栽培聖賢教育,
例如弟子歸阿,論語阿.....
提升全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道德素養,
所謂的修身才能齊家,齊家最後才能治國,也許這個就是根本道理吧!

至於都市更新的議題,
我前面已經有寫很多了就不再著墨,
畢竟目前台灣有很多舊市區的房屋都參雜了許多老公寓/老華廈,
這些東西並無法永久使用安全居住,
台灣不像歐美有些百年古蹟住宅,
而且台灣人的人性大多比較私心,
鐵皮屋外搭/違建/陽台外推/窗戶變更/結構變更比比皆是,
這樣產生的市容要說當古蹟也有點牽強,
就算人人都安居樂業一代傳一代下去,
可能也會牽涉到居住安全的問題.
通常水電管線的問題最高三十年就最好要重拉了,
至於結構的問題可能五十年就要多多留意.
所以我才會提出舊市區旁邊做重劃的想法,
兩邊一起提升公共建設的品質,
舊市區到了一定的年限(也許60年或100年)
終究終究還是要面臨慢慢的轉移....
當然舊市區大多都會有感情的問題,
但是年老的一代慢慢逝去,新的一代慢慢搬走,
最後舊市區因為人口少了,

爾後也許有機會再來進行改造或重建.
三十年前許多眷村也是非常繁華,
但是新的一代長大求學工作慢慢搬走,
剩下居住的老兵也一個一個離開,
最後昔日的熱鬧也慢慢變成寂靜.
雖然看似感傷,
但是佛法裡面,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
都市也是如此這般有它的生長跟老化
即使是新興的重劃區,
也許百年後也有轉移的一日.

古代熱鬧的驛站,今日已淹沒在風景區當中
過去繁華的海港,今日成為蕭條或整修後給遊客回憶和觀光的街道
今日車水馬龍的老公車總站,也許明日變成一棟百貨共構商場大樓
也許慢慢少了那份人情味,
但是過去的這些變化都曾經停留在您我美好的記憶當中,
哪怕是那酸甜苦辣的昔日街景,
也會永遠珍藏在我們老年翻開那發黃的照片當中,
帶著微笑,跟子孫訴說著過去的樣子...(結果被嗆!!!!)

網路上剛好看到一張民國77年淡水火車站的照片,
勾起以前的回憶,
跟大家分享分享~~~
http://fbcdn-sphotos-f-a.akamaihd.net/hphotos-ak-ash3/1184827_10151895839884531_1309368811_n.jpg


以上我太多太多的言論似乎都已經過於偏離國際路拓寬的議題了,
看的人大概也傷神,
也無助於提升當下的國際路拓寬建設進度.

如果各位有任何想法,
也許可以私下聊聊跟交流....
我想我也不太好意思再聊太多無關的議題下去...

感謝各位板大的指教!!!
每個人不同的意見也能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去思考,謝謝!!!






進來只想看看國際路拓寬的討論
沒想到又是一堆青埔多好多好的言論

拜託青埔幫們克制一點~請回歸主題討論好嗎?
連我都知道青埔開了第四間7-11了~真是恭喜恭喜!OK?
attfdm wrote:
for e大感謝您的...(恕刪)

我還是覺得A大想太多
其實類似的建設討論很多
也有人提出更具遠見,更切實際的想法
但始終是閒聊
如果是建設分上中下三級,我們建言已是下下級
但現實卻是縣府對這帶建設根本不聞不問
因此不論你提的意見字數有多多
如果做不到,也只是講爽的
很多事不是縣府想不到,而是他覺得八德是很安份的地方
這麼多年建設停滯,但從市長,立委到縣長還是挺藍居多
那何必建設?

退一步講鄉民閒聊建設難道非得萬字言,才是真知灼見?
你把你意見投給縣長信箱,也是得到制式回應,石沈大海
因為如果下下級的建議都不想做
更難執行的上上策,大概直接丟到一邊
就因為我知道桃園比不上北中高,甚至比起很多縣市都不如
所以我不談太多,洋洋灑灑寫一堆華麗建言,辦不到又有何用

你說興建一條四十米幹道,國際路拓寬就不重要
那請問這條幹道何時興建,用國際路的車主還要忍受多久才能感受寬廣幹道的美好
你知道六號道路計劃嗎
這是縣府明文計劃要做的三十米道路
談了十幾年,歷任三任縣長還是沒動靜
你的四十米夢想大道要如何取代國際路拓寬想法?

設置交流道想法也是不在中央縣府的考量裡
你說推高乘載有助國際路交流道設置
先不談高乘載和交流道設置有沒有關係
上下班時間有多少車是三個人在車內?
又有幾個交流道上下班是高乘載管制
這有可能施行嗎

也沒人要拓寬介壽路,即使高鐵站在八德也一樣辦不到
五楊高架也是桃園擋住台北人回家的路才建的
和航空城無關好嗎
不然為什麼五楊高架路段在桃園都沒有交流道
航空城中央或許認為是地方在發大財
才只負責蛋黃部份
蛋白的部份是桃園縣府負責

----------------------
剛去找之前praetorian0828大規劃的北桃園道路規劃
這篇文章十分精彩
但不知道為什麼P大刪文了
殘念


桃園路網已經很兩光了
在兩光情況下一直又有東弱於西
然後東邊再北弱於南
像中壢龍岡新闢龍慈路、仁慈路、普忠路
中山東路二段、龍岡路三段、龍東路、榮民南路局部拓寬
中山東路三段縣府也計劃拓寬
反觀八德建國路和廣福路,桃園市國際路多年來車流逐年增加
縣長在位四年卻都沒有任何改善想法
這一帶的路多年來還是二線道
澎湖的鄉道都四線道了
今天晚上經過時已經走截彎取直的新路了,雖然只有那麼一小段!還好今年有選舉,不然不知道要等多久!

剩下的路段,路寬是有留好了,就看未來的市長什麼時候才會想到,大概下次選舉吧!
joyceyang5533 wrote:
進來只想看看國際路拓...(恕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