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視察桃園縣教育環境興南國中報告書960514
...
空氣污染問題已獲改善
中壢市火葬場設在校區咫呎,早年由於設備落後,每遇焚燒異味飄散,落塵嚴重,校園之中人人掩鼻深以為苦;然此現象已因羽昇館之落成而獲得全面改善,羽昇館建立於民國93年,火化爐採電腦全自動控制系統,使得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獲得緩解。
目前本校面臨的空污問題,緣於一牆之隔的「大愛館」所矗立的兩支大煙匆,雖耗鉅資蓋成,然有時傍晚但見煙匆冒出陣陣黑煙,空氣中有淡淡金紙臭味,頗不利於在大操場中運動休憩之師生,然而比起早年的屍臭落塵,對師生活動之影響己是相對微乎其微了。
Derek Chu wrote:
你確定你指的那個小地區以後會大樓林立?
社會變遷及時代進步,法令更新及民眾觀念改變素質提昇,請不要用早期老觀念
來看待殯儀館及火葬場。(網址較長可用複製貼上功能)
http://www.junglicity.gov.tw/tw/frprint/frprint/print.asp?prtPage=http://www.junglicity.gov.tw/
tw/service/share/upt.asp?H_stats=uid=uid=uid=uid=$con=$cid=$cid_Detail=$strsdate=
$stredate=$key=$pageno=76$p0=637
由網頁「新式無煙設備可以徹底減少對環境和空氣的污染」「目前的羽昇館共設有六爐,
且完全不會產生空氣污染」故火葬場以前的異味及空氣污染已經解決了。
目前住在比較鄉下的長者逝世,家屬會在家裡舉行出殯儀式,而後送葬隊伍上路
沿街行走吹奏樂器;這會妨害交通也有噪音,也有礙觀瞻。這有待法令來禁止,
假以時日這種惡習就消失了。現在家屬大都會在殯儀館舉行家祭公祭,而後才由
送葬隊伍走約30公尺到羽昇館,這也是在區內進行。
早期都是土葬並且墓地是亂葬崗,這就是嫌惡設施。現在已經禁止土葬,改用火化。
有些長者終老前還在念念不忘要土葬,不過法令已經禁止這也沒辦法。只要火化
過程不散發異味及空氣污染,那就不能說羽昇館是嫌惡設施。同樣道理,納骨塔
不會散發異味及空氣污染,憑什麼說它是嫌惡設施呢?
回想三十多年前唸國中住在福壽一街時,當時屋後是一大片綠油油稻田;連環北路也還
未開僻。這些稻田後來開僻成福州一街福州二街等道路,當時還是空地一大片。後來離
家去外地求學及發展,最近搬回中壢去逛一下福州一街福州二街,竟然發展到這樣熱鬧,
真是倉海桑田啊!南園二路也是一樣,最先是由中園路通到派出所公園旁的橋為止,
當時報紙每隔一陣子就報導南園二路「有橋無路」,最近去逛才發現已經打通到新生路,
並且有多處建案。
沒有錯,現在還有很多人停留在早期的觀念,認為殯儀館羽昇館納骨塔是嫌惡
設施,但中壢市人口愈來愈多,就會往外圍發展而人口密集。並且殯儀館羽昇館
納骨塔不會有異味空氣污染,加上法令會更新及禁止,譬如禁止有送葬隊伍沿街
吹奏行走;送葬隊伍只能在殯葬專區內進行。慢慢地民眾觀念就會改變,不會認為
殯儀館羽昇館納骨塔是嫌惡設施。套一句電視閩南語廣告「觀念要改啦!」,
就是這個意思。
綜合以上所述,我才會說育英路跟南園二路間農田空地會開發而大樓林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