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

桃園市的發展障礙

胖沙 wrote:
桃園市騎樓都被店家拿...(恕刪)


有關現階段交通問題, 我先前就提過, 目前的市區街道要想拓寬是可遇不可求了, 關鍵應該放在治理, 除了向縣政府爭取預算打通無尾巷及接合分歧道路之外
首先, 應該要找一批馬路小英雄來(或是運用縣警局在各路口裝設的監視器), 在一些重要路口觀察統計車流狀況, 數據統計回來後做歸納分析, 再去縣政府找交通局全面體檢現設交通號誌.標線, 將一些非必要可撤除. 有必要須增設的號誌或向位停等時間秒數做個合理調整.
其次, 就是無論如何也要解決幾個交通毒瘤(例如最重要的幹道中正路, 卻長期被卡著永和市場.果菜批發市場.夜市)拆遷的問題, 想辦法整合地方耆老. 社會賢達. 各級民代協助來推動, 當然也可使用必要的公權力來當後援.
再次, 就是親訪縣警局, 要求協助嚴格執法, 落實取締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車, 特別是路邊臨停(特別是車內有人). 車輛違規停放(如停放人行道上). 停等違規(等紅燈時汽車佔據機車停等區.汽機車佔據行人斑馬線, 行人被迫必須從車輛間穿梭才能過馬路). 違規佔用騎樓(違規設攤. 設障等)等等輕微違規卻嚴重影響交通的情形, 初期可先勸導記點, 再來則依法規從重開罰, 建立市民根深柢固的守法觀念, 相信必可大幅改善路暢.
最後, 政府人手有限, 但民力無窮, 官方應鼓勵市民發揮道德勇氣, 支持市民檢舉違規不法, 前幾天看到媒體報導所謂 "檢舉達人" 年收入高達150萬, 我是既佩服.感謝他們的付出也羨慕他們的回收, 希望版上有意仿傚者多一些, 姑不論心態上是否純正, 但我覺得人還是有被動的劣根性, 習以惡小而為之, 圖一己小小的便利, 但積小成大, 就造成整體公眾利益的損害, 釀致大家都不方便, 一但良好習慣養成, 只要沒有人去貪圖一己的小小便利, 自然就能維持全體公眾的大大便利.
以上個人的觀察與建議, 都是立即可以著手去做的, 至於比較大型的建設案或未來長遠的規劃建議, 應另循行政體系正式提報規劃建議案, 納入行政程序, 我想縣政府再怎麼偏私也不敢公然違法不理, 唉, 無奈身為市長與其所屬團隊連這些最基本該做的事都不去做, 真不知道選來要做什麼的.
在桃園生長三十多年了,雖然婚後搬到新北市去,但假日還是常回桃園。
桃園路小又窄真是三十年不變…,但人口一直成長。
桃園車站人口之多,但車站是三十年不變…。
附近唯一變的是百貨公司,這是三十年有變的,但附近的道路一樣三十年不變。
每次去遠東百貨就覺得很危險,人像螞蟻般在車陣中穿梭,實在有夠危險的…。
桃園要有捷運,我看當爺爺可能都看不到吧!
人口這麼爆炸的地方,為什麼路永遠是這麼小條,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完全不變…。
看了真令人難過…。

teacherNeo wrote:
桃園市最差勁的除了都...(恕刪)


沒錯
桃園市給我感覺很像永和市
一個附依的衛星都市
面積小,街道小,沒什麼特色,也沒什麼建設
只有很多公寓和住宅大樓,拿來塞人用的
僅止如此,什麼印象都沒了

說難聽點,桃園市差不多飽和了,也很難有什麼變化與發展
大概,就 這 樣 了 吧
tatinic wrote:
在桃園生長三十多年了...(恕刪)


還不至於那麼慘啦, 以前桃園市的中正路尾在中正路慈文路口, 全國電子那裡, 大概20年前中正特區重劃到現在的莊二街這裡, 並新開闢了經國. 大興西. 文中. 莊敬. 寶慶. 大有等路, 前任縣政府突破了20年的癥結, 開發了藝文特區, 並規劃了中路.經國特區, 以及蘆竹行政園區, 還把中正路再延伸穿越中山高速公路, 奠下了未來桃園市與蘆竹連成一氣的基礎, 這些改變, 我想不可謂不大, 所謂的30年不變, 我想應該僅適用於慈文路以內的老舊市區吧.

vvwvvw wrote:
沒錯桃園市給我感覺很...(恕刪)


我想桃園市雖小, 但卻永遠不會變成像永和那種衛星城市一樣, 而應該會朝向一個區域的中心都市發展.
面積小, 街道小, 沒什麼特色, 也沒什麼建設, 只有很多公寓和住宅大樓, 拿來塞人用的, 也許都對, 但是他還是處於整個北桃園大約100萬人口. 資源的核心地位, 絕非永和等衛星城市所能比擬, 特別是照目前在地化. 本土化的發展趨勢, 未來桃園市只會越擴大發展.重要性越高, 相對的, 永和等衛星城市只會逐漸溶入大台北裡.越來越無足輕重.
這個論點並不表示住桃園就比較好, 或對永和等衛星城市有任何貶損之意, 只是陳述一個政治現實, 永和的房價依然比桃園高. 人口依然比桃園密集, 捷運建設也依然比桃園方便, 但是永和人要看場首輪電影.藝文活動.讀好高中.上百貨公司消費等等, 卻都還是要過河到台北城區去, 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 但看個人需求而定.
對於住在台北週圍的縣轄市而言
過個河就可以到台灣最繁華的商圈才是重點

對很多習慣台北生活的人而言,土城和樹林就已經是很郊外的外圍,更別說更遠的桃園
(所以新莊捷運打死不進桃園市~~~)
多數台北市朋友聽起桃園兩字,第一反應是怎麼那麼遠
第二反應是桃園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和台北比桃園那一點點成績根本不算什麼(本身也沒什麼像樣建設)

桃園在首都圈是極外圍,都市計劃和幹道規劃都不盡理想(和台中市與高雄市比)
像樣的重劃區都被拿來炒房價,新的重劃區也如牛步般的緩慢
這樣的建設別說獨立了,發展不要越來越亂就不錯了

Inspector wrote:
對於住在台北週圍的縣轄市而言
過個河就可以到台灣最繁華的商圈才是重點...(恕刪)


這的確是個目前無法改變的現實, 就如同在東京. 北京, 依然有無數上班族寧可棲身在如膠囊般大小的蝸居, 也不願去外面的世界親近大自然山水一般, 是個人衡量時間.空間的權重後, 自我做出選擇的問題, 所以我才會說, 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 但看個人需求而定.

至於桃園未來的發展是越來越好抑或是越來越亂, 關鍵在於主其事者, 雖然這一任已不必指望了, 但是建設與發展是看長遠的, 我還是相信桃園本身的價值, 只要有能力的首長到位, 遲早會琢磨出光亮來.

jong_tony wrote:
依然有無數上班族寧可棲身在如膠囊般大小的蝸居, 也不願去外面的世界親近大自然山水一般

如果桃園真的要用這一點吸引台北人遷入
應該要把都市計劃弄好一點
不然人口沒有比較多,但都市計劃卻比台北差,缺乏誘因
現今桃園人口會成長,強的不是在桃園規劃較好,而是台北人買不起房子

現實台北人口默默往桃市及南崁遷移
按理講桃園市要衝人口數很容易
一個中正特區十五萬人沒建設加持就滿了
那搞個捷運,桃園市一下子人口達五十萬不是難事
但政府建設卻反其道而行
縣府和中央不只沒有為桃市及南崁建設加碼
反而縮小這邊開發規模,由其是蘆竹行政園區更是嚴重縮水
悠關蘆竹中正北路尾發展的交流道設計也是很陽春
讓這一帶發展腳步停滯

政府建設不擺在人口成長區,反而一直把建設擺在青埔一帶
所以我才說本縣是有人口的地方沒建設,沒人口的地方建設一堆
至於青埔人口能不能暴衝,就不在樓主議題討論範圍了

另外五楊本在本縣不設一般交流道,也為了中壢破了例,
桃園市建設別說牛步了,講難聽點是要等人施捨,
有人給才有,沒人給就擠
桃園市人口成長已經趨緩,因為新重劃區還沒動工
何時能動,天知道
說真的
要不是桃園有工作機會
死都不來這個鳥地方
路真的很失敗
東京首都圈的範圍早已超過台北桃園權縣市所有範圍,很多人寧願住千葉而單趟花1個多小時通車道都廳。北市生活了5年中,每次從東京回台北只是感覺台北只是硬體進步,但軟體〈大眾運輸服務品質、人文素質等〉卻無法配合,可是台北的房價卻普遍高於東京,住台北的人眼光離不開台北,所以寧願犧牲品質背上1、2千萬貸款也要住這邊,桃園其實是很棒的地方,以房價1坪15-20萬左右〈金融風暴時更便宜,當然現在買不到那各價格〉就可以買藝文特區45坪再加1個車大約800、900萬,這樣的房子加上環境在台北隨便也要5000萬以上,桃市藝文特區曾是我的首選,但目前重大建設一直與其擦身而過,很怕他是未來的大有區〈一直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不論重大交通建設,藝文特區是很棒的。
  • 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