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後要靠土地開發等外部效益 官員私下不看好
桃園縣政府不認為是錢坑:會積極爭取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改名為桃園航空城捷運線的桃園捷運綠線,之前在交通部多次初審未過關,還被行政院退回要求重審。在桃園縣政府提高自償率為25%後,交通部通過可行性研究日前再度報行政院。但有官員私下不看好,擔心可能重演高雄捷運破產的命運。
交通部官員強調,這次通過桃園航空城捷運可行性研究,是經過各部會代表、專家學者組成的審查委員會,採「共識決」作成的結論。捷運興建計畫採兩階段審查,最後能不能核定通過興建,「關鍵在經建會」。
桃園航空城捷運線是交通部官員口中開會次數最多的一條捷運興建案,桃園縣政府所提的自償率,也從最早的個位數,每次退回後就不斷加碼提高到12%、21%,最近一次再提高為25%。
交通部官員強調,就算行政院核定桃園航空城線捷運,未來綜合規畫至少要一年以上,還要同步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地方也要辦理土地取得,初審通過到動工興建,桃園縣政府要過的關卡還很多。
官員指出,所謂的自償率是指計畫從施工到營運目標年(一般為30年),營運收入扣除成本後的淨收益,自償率愈高表示財務可行性愈高。桃園縣政府最早提出的自償率偏低,主要是只計算營運後的票箱收入等內部效益,但後來加上土地開發等的外部效益後,自償率也大幅提高到25% 。
全長29公里多的桃園航空城捷運線,建設總經費接近900億,桃園縣政府計畫分段施工,並且和桃園機場捷運銜接。路線包括航空城特定區、大湳、麻園、八德等地。
但也有交通部官員私下「不看好」桃園航空城捷運,擔心可能像高雄捷運,營運不到幾年就瀕臨破產。尤其捷運從動工到通車,動輒八年、十年,現任的政績,可能變成後任的負債。
他表示,捷運開通後是全天性營運,就算未來桃園航空城開發到一定程度,帶來較大量的工作人口,但扣掉上下班尖峰時段,以桃園的人口數和人口結構,絕大多數時段搭車人潮可能很少。
桃園縣政府表示,縣政府不認為會是錢坑,會繼續爭取。觀傳局長李紹偉指出,桃園人口已達200萬,且有24個工業區,14所大專院校,人口流動需求很大,加上和機場的連結,興建確有必要。李紹偉說,桃捷不能用現階段的需求來看必要性,要著眼於未來,就像當初建第一條高速公路,不也曾招致為有錢人蓋的批評,如今卻證明當時的決定是有遠見的。
【2011-07-29/聯合晚報/A12版/焦點】
學者:感覺比較像在炒土地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交通部二度通過桃園航空城捷運線可行性研究,並已報到行政院,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發言人任恆毅認為,交通部草率同意,最後可能會賠錢。
他也批評,交通建設的自償率評估就像在「畫餅」,是在描繪一個「最好的情境」,數字可以操控,但不一定能夠達成。他舉高鐵和高雄捷運為例,當初推估的運量都很樂觀,但現在仍然達不到預估運量。
「國家沒有什麼錢了,錢要花在刀口上。」任恆毅說,高雄、台南、台中、桃園大家都想要蓋捷運,但問題是真的有效益嗎?他直言,桃園航空城捷運線,感覺比較像在做土地、房地產炒作。「政府人物有影響力就同意,這是一種偏差、謬誤!」
任恆毅說,當初高雄捷運完全符合捷運興建的要件,高雄市政府評估也認為有效益。但現在證明,高雄捷運是個失敗的案子,除了上下班尖峰時段人比較多,其他時間很少人搭。
他指出,桃園縣其實早有既有的軌道路廊,與其花大錢蓋一條新的捷運,不如善用現有的鐵路設施,把過去運煤到林口電廠的桃林鐵路,重新規畫成中運量或高架捷運,以目前沿線的人口數,運量應該也不小。但他研判,桃林鐵路沿線土地開發價值低,桃園縣政府「可能興趣不大」。
【2011-07-29/聯合晚報/A12版/焦點】
-------------
...........
他指出,桃園縣其實早有既有的軌道路廊,與其花大錢蓋一條新的捷運,不如善用現有的鐵路設施,把過去運煤到林口電廠的桃林鐵路,重新規畫成中運量或高架捷運,以目前沿線的人口數,運量應該也不小。但他研判,桃林鐵路沿線土地開發價值低,桃園縣政府「可能興趣不大」。
-------------
我也覺得納悶, 這一段應該是現成可做的,
為什麼不優先考慮看看?
阿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