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桃園縣在蘆興南路有個區域徵收案 就是配合五楊高架的道路拓寬五楊高架在中正北路確實有個交流道 但是依照徵收案的做法 應該只有單向的交流道就是往北上方向的交流道 在五楊南下時可以下交流道 而平面上五楊只有北上方向由五楊的北上車道不能下 而平面上五楊是不能上南下方向
不是為了分流嗎~~怎麼一直加交流道呢?我也無法認同用 "設限"(閉鎖式, 少開交流道) 來做所謂 "長程"."短程" 分流, 更不相信他們這樣就能真正達到初始目的.道路本來就是建造來給人車通行的, 如果事實上真的有此需求, 生命自然會找到最佳出路, 所以若要分流, 合理應該是概略插間隔, 在中山高沒有設交流道的地點開設交流道, 讓那些新開設交流道周邊的車輛可就近使用高架, 不必再繞遠路走中山高, 如此自然可達到分流的效果, 而不是現在這樣處處設限.東卡西卡, 做半套(能上不能下. 能下不能上), 限制越多只有消耗浪費越多資源, 折損越多應收效益.另外, 據我所瞭解, 中正北路確實有個交流道, 但不管是全套還是半套, 都還是連接上中山高南崁交流道, 偏不連接高架, 對照我前段所說的, 這正是最荒謬的設計思維.
cckm wrote:當然可以,只是不用無限上綱.尤其不用擔心用路人開錯道....(恕刪) 所以您認為上錯道接受40鐘折返的懲罰是活該?我本週開中山高到竹科,連續兩天搞錯出口。自認還沒到老年癡呆的我,一到外地都會跑錯閘道,為什麼你認為外地人無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