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規劃失當,而影響效益
這才太可惜了
當年行政院長一聲令下,將高鐵改為今天路線,造成各站站址偏僻
機捷BOT不過,本來有別的替代方案
在當時台北縣長堅持下,收回自建
建設應該是要服務最多的人
要開發,也要離市區越近越容易成功
就像中正特區也不過緊臨舊市區,人口成長效益大過面積更大的高鐵新市鎮(計劃人口六萬)
對於這樣而沒有效益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如果今天桃園捷運規劃和縣民說
因為要開發新市鎮,本縣捷運將不建在市區,不服務現有兩百萬人
而是建在大園到新屋之間
想坐捷運,請搬到這來住
然後和你說,只要虧損三十年後,這裡有機會人口變多
你能接受嗎?
再多會有現在市區多嗎?
路線正不正確,也有賠多賠少的問題
高雄捷運蓋在對的路線,雖虧損也算是減到最少
機捷走本縣偏僻之處,大多數縣民坐不到
這樣的路線在本縣虧損是最大的
然後又有人和你誇大捷運效益,不承認這樣會虧損
要其它人給時間等待成長
卻又解釋不出,等待原因
是台灣經濟又要起飛嗎?
還是生育率會大增
什麼都沒解釋,光只會一廂情願
請問有什麼說服力?
高鐵負債3900億,每年利息要101億
就算無息,也要35年才能還清
利息調至1.8﹪,則要88年
利息和設備汰舊換新是高鐵沈重負擔
假設站址對了,雖負債仍有機會慢慢還清
如果站址錯了,虧損更嚴重情況下,就永遠還不完了
台中舊市區算是五權路以內
第二期市區,是忠明南路以內
第三期市區,是文心路以內
第四期市區,是環中路以內
以舊市區為核心,逐步往外擴大
所以桃園能成功,就是以台中模式發展
可是青埔是跳空發展,所有的生活機能是從零到無
中壢的發展又一直跨不出外環道
請問,你要如何說服人青埔發展能成功
理由何在?
只憑上下車的高鐵旅客嗎?
那桃園機場不是更多嗎?
大園人口何時能超越中壢?
Inspector wrote:
我有提到,台灣是需要...(恕刪)
建設應該是要服務最多的人
要開發,也要離市區越近越容易成功
...(恕刪)
這段話非常不同意
重大公共建設為了均衡地方發展而去設到還沒開發的地區, 並不等於只服務少數人, 它也同時紓解人口集中的壓力, 創造出更多合適居住的地方讓居民選擇(講白就是你說的"想坐XX,請搬到這來住", 沒錯), 否則照你的邏輯何不把全部的公共建設資源集中在台北, 再讓台北的容積率破表, 把全台灣的人口都吸引到台北, 這樣公共建設不就最有使用效益? 搞不好台北捷運可以改成大賣場的手扶梯就好, 還可以拿一年新開通數百條"捷運", 運量破億次來說嘴呢
重大公共建設的規劃本來就不能以五年十年來考慮, 完全以選票考量炒短線, 那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你不喜歡中山高的例子, 那我們拿二高的例子好了, 讓我們的見識和台灣的環境前進到這個時代
二高路線的規畫恰好就是你所形容的: "政府一意孤行堅持, 不聽專家學者的建議去選擇最好的方案" (不過不知道是哪一種專家學者就是了), 才會搞成今天這個樣子, 照你的標準應該也可以算沒有使用效益吧? 不過現在應該不只小貓兩三隻在上面跑
我是學工程的, 對經濟學什麼的完全是門外漢, 不過至少我還知道如果我們要求一個重大公共建設只以五年十年來考慮, 還要決策者在下台前就要負責搞到賺錢什麼的, 那麼蠢的就不是官員, 而是我們
給你拍拍手鼓鼓掌啦

專業&鄉民的嘴砲高下立判
烏日<大里 & 中壢<林口 原因粉簡單
後者皆依附在大都會台中(旁)台北(郊郊區)
是脫離不了或習慣都會核心卻負擔不起該區房價者
台北市的人口負成長就代表沒有桃園竹北的潛力了嗎???
桃園人口密度>新竹很光榮嗎?有啥好拿來說嘴滴!
居住品質有比較好嗎?
人家房子每坪單價還比你高哩!
新竹vs竹北不一定要前者發展飽和才可以選擇竹北
竹北的優勢縣治+醫院+產業+交通+大學研究機構
照你的邏輯
美加澳首都華盛頓DC/渥太華/坎培拉怎麼發跡的?!
誰規定人口密度一定要破10,000人/KM2才是指標
你是交通/人口/都市規劃專家嗎?!
清朝的一府二鹿三艋舺於今安在?!
沒辦法做到那位置就不要傳播那種似是而非破綻百出的論調
Go get your stuff published in the first tier journals before barking at the wrong tree here!
所以把台北高鐵站蓋在淡海新市鎮,
讓五百萬台北民眾花一個半小時坐捷運來此搭車
我想,結果比現在慘
高鐵再怎麼失敗,至少北高兩站在市區內
台中站還有台鐵可接駁
如果,真為了開發新市鎮,把台北站移到郊外
可能高鐵連三年都撐不下去,別說等五年十年了
城市抒緩人口,一定都是往市區週圍先抒散起
所以大城市旁邊的鄉鎮,就算沒建設人口成長一定很快
台北縣的十個縣轄市滿了,才發展到三峽和林口來
這種例子全台都是
既然,人口都是往舊市區外圍移
要發展新市鎮,理當在離舊市區附近郊外即可
這樣不愁高鐵的客源,二來,也有開發新市區抒解人口之用
不是每個城市都是台北市,人口都有爆炸的問題
有些城市再怎麼發展人口效益也是有限,
縱觀全台各城市,三十年裡市區能往外擴大一點就算了不起
桃園市之前最高創下一年成長一萬人的記錄而言
發展中正特區也要二十年,才有今天的規模
現今,桃園市市區也還沒拓展到中山高那裡
嘉義高鐵站距離嘉義市中心有13公里之遠
以嘉義的發展現況,市區想過中山高,
或太保市人口要贏嘉義市,永遠都不可能
既然如此,為何重大建設不以服務現有人口為主?
最後,我想問你,高鐵桃園站離中壢外環路距離有多遠
外環路離中壢火車站距離有多遠
中壢花了幾年時間才發展到外環道距離
中壢要再花多久時間才能發展到青埔
如果以中壢平均人口密度5000來計算,
填滿青埔到外環道距離需要多少人口
高鐵撐那麼久,虧損金額將達到多少?
這樣重金發展的新市鎮效益有在市區週圍開個重劃區來的大嗎?
台灣各地的市區,都是從日據的街發展起來的
即使是內壢,也是從崁子腳就在發展,並不是設個車站就有今天規模
你要能證明青埔可以跳空發展,而不需要靠中壢市區延伸
你說的效益才會存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