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青埔&八德大湳 如何抉擇?

billmills2001 wrote:
1. 美術館這種市立(恕刪)

1.原來美術館在大園、平鎮、楊梅這些區都有啊!可以給個地址嗎?好想逛啊!
2.有東西再說,那⋯八德現在有什麼重大建設或設施嗎?廣豐?
桃園人驚!國壽買斷八德廣豐新天地,廣豐退出經營並中止二期醫療產業計畫
應該還好吧反正就不可能做的,希望不要有人受騙
3.做不做的起來?看來你可是比政府官員還專業的學者呢!比台北世貿近,交通比較便利,這是個誘因啊
4. https://www.asvda.org.tw/chi/ava/index.aspx。可以看看是不是口號
5.會有什麼東西,我又不是財團怎麼會知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6.原來地區房價的天花板=均價,所以超過均價=超過天花板?真的不了解你的明白
7.高鐵通車多久了,全台高鐵站附近,房價都有在往上走。高鐵越來越多人在搭乘,當然今年除外,畢竟疫情關係。
高雄也有捷運,那每個捷運站都有提高房價嗎?

哈囉你好嗎?
billmills2001 wrote:
國內兩大百貨集團的分(恕刪)


1. 很不好意思,我服務的客戶中涵蓋百貨族群,所以包含業績、營運指標、客群分析等數據我都有一定的了解,百貨公司有很大的業績主力是來自頂級客群,單下一筆的帳單大概就是你一年的薪水,而outlet的目標是平民老百姓,所以要拚提袋率促進業績。所以請問你哪來的根據說明華泰的平均客單價比較高? 只憑華泰有比較多精品outlet就下這個結論也太搞笑了吧。
好不好逛,看人潮和業績就知道,華泰都開幕5年了,哪有購物商場開5年還在新鮮蜜月期的? 百貨業的營運週期你了解嗎? 真的不好逛的話,單十月就近10億營業額是怎麼來的? 財團做投資做商業評估看的都是實際數據,不是看你的親身體驗和你的觀察。吸不吸引人潮也跟面積無關,舉例來說藝文特區的G10貨櫃文創園區面積也很小,投入上千萬、周遭還是已成熟商圈,但根本創不出人流,主辦的青年局灰頭土臉都不敢再講這個案子了。

2. 清大醫院在青埔外圍當然是安排過的,既能方便享用醫療資源,生活品質又不容易受到醫院的負面影響,就猶如林口A9跟長庚隔了一座交流道、台北榮總跟天母隔了一座磺溪是一樣的道理。至於會展中心、美術館、流行音樂中心等政府投資設施對區域的商業活動、人流、就業的帶動已經是房市SOP,你看不透這層循環我也不勉強。

3.青埔的人口成長趨勢是逐年增長,不是今年才突然暴增,我認為未來3~5年人口一樣是逐年增加,能夠成交的房價就是市場認定的未來價,所謂的"太未來"是你自己認定的,你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比市場有代表性。

4. 台北市本地工作人口低,是因為有一大部分勞動力來自外地,而桃園的勞保人口也低於設籍的勞動人口,這兩者說明桃園有一部份的人口是在外地(主要在台北)工作的,北大和廣豐同在國三沿線,包括台北市、新店、中和、土城的區域客都是重疊客群,主要都仰賴客運+捷運的方式至台北通勤。而板橋的主要客群是台北市,跟新莊、永和、林口比較有重疊性,青埔則有5成是桃園在地區域客,2~3成雙北客,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會看板橋的族群希望的通勤方式是捷運,而這類人根本不太會關注以高鐵為主要交通模式的青埔,我倒還想問你哪來的根據顯示板橋和青埔比較有可比性?

綜觀以上,第一,你根本不清楚財團的投資、營運、績效評估主要關注的點是實際數據,只能以外行人憑感覺在判斷"好不好逛"、"因為有精品所以平均客單價高"來下主觀意見。第二,你不瞭解政府或財團投資對區域的產值,C+I+G=Y的概念你可以自己google一下。第三,你也不清楚每個區域的房市需求者關注的是什麼。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你的評論皆屬個人主觀意見,但與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幾乎都已脫鉤。
billmills2001 wrote:
國內兩大百貨集團的分(恕刪)

causewaytw1 wrote:
+1
華泰剛開幕那一...(恕刪)

所以你認為八德的廣豐比較好,是因為你喜歡逛家樂福嗎?
八德有什麼建設或設施在台灣是一流的?家樂福樓上就是國賓
華泰東西好不好買不是你我說的算,看營業額吧!有沒有大於八德的百貨商場
小小的水族館、小小的遊樂園怎麼那麼小,小到八德地那麼大,卻連個小小的水族館都沒蓋。IKEA已經五六年沒逛過了,當然裡面的食物也沒吃過
八德廣豐如果照你所說這麼好,為什麼要賣掉這個金雞母,還是你有什麼內幕消息可以私信,感謝你
八德捷運完工不未來,隔天就好?還是隔年就好?也太未來了吧,不知道鄭市長卸任之前能否完工?
結論就是,你動輒以「這是你的個人想法」來否定,卻又沒有根據,這樣不行啊,加油!Fight !
樓上說得都不錯 但我想說一下有意見的地方

清大醫院設在A16除了是有可用腹地之外 另外A16和G18共構

未來桃園不管從機場線搭過去(中壢)或是綠線過去都很方便

不是單為青埔而存在的 單就青埔的人口上限最多7萬也是不夠的

廣豐新天地則是規畫很差 剛開幕那個人潮有去的都知道(爆炸多)

但就沒什麼東西可以逛 很多桃園人都很失望..

G10貨櫃那個也是阿 一開始人潮很多 但內容少根本沒什麼東西逛

以桃園消費力來說就真的很不錯 大江台茂去年都有50-60億的業績(華泰72億)

已經證明如果規劃夠完善 都不怕沒人去 就怕做太差

題外話 我覺得住青埔就謙虛點啦 一直拿政府建設去壓桃園其他地方只是會引起反感
(看一些地方版就知道)

講明點 青埔現在是市長未來更上一層樓的重要政績展示之一 (甚至是最重要沒有之一)

所以一定會投入很多資源 但連龜山區議員質詢都直接問到青埔和龜山差別待遇
(青埔人口只有龜山16分之1 青埔甚至不是區 但經費比龜山多數倍)

當大家看不出來現在桃園獨厚哪個地方嗎...
就低調的使用青埔資源就好 當然有人來戰要反擊

但是說出清大醫院是為青埔而設 但怕是嫌惡設施所以設在外圍這種話就不必要啦

因為A16/G18也是未來航空城很重要的一個點 (雙捷運共構)

青埔未來要搭捷運去桃園區都到A16轉乘呢
fean9 wrote:
所以你認為八德的廣豐比較好,是因為你喜歡逛家樂福嗎?
八德有什麼建設或設施在台灣是一流的?家樂福樓上就是國賓?
華泰東西好不好買不是你我說的算,看營業額吧!有沒有大於八德的百貨商場
小小的水族館、小小的遊樂園怎麼那麼小,小到八德地那麼大,卻連個小小的水族館都沒蓋。IKEA已經五六年沒逛過了,當然裡面的食物也沒吃過
八德廣豐如果照你所說這麼好,為什麼要賣掉這個金雞母,還是你有什麼內幕消息可以私信,感謝你
八德捷運完工不未來,隔天就好?還是隔年就好?也太未來了吧,不知道鄭市長卸任之前能否完工?
結論就是,你動輒以「這是你的個人想法」來否定,卻又沒有根據,這樣不行啊,加油!Fight !


請問我有說廣豐比較好嗎?我說青埔目前普普不等於我說廣豐或八德比較好,你可以說明一下你的邏輯嗎?

前面回文我就有說了,十年內青埔房價均價及最高價都會高於八德,表示我也認同青埔比較好,但至少目前還沒有這麼好,很難理解嗎?青埔做為桃園首屈一指的重劃區,被形容成國內外觀光客都會來的地方,用「台灣一流」這標準來看待有很過份嗎?還是你認為青埔也是桃園地方級重劃區,所以只配跟桃園其它地方比?

另外,你講到「賣掉」,不好意思,這裡講的是廣豐重劃區,不是那個商場,可能簡略幾個字就讓你搞錯了。就算是那個商場,廣豐本業本來就不好,賣資產求現很合理,而且是賣給國泰人壽,你可以去問他們有沒有價值。

建議你這串文從頭到尾看一次,再回文,有的實在是…
luaxxx wrote:
1. 很不好意思,我服務的客戶中涵蓋百貨族群,所以包含業績、營運指標、客群分析等數據我都有一定的了解,百貨公司有很大的業績主力是來自頂級客群,單下一筆的帳單大概就是你一年的薪水,而outlet的目標是平民老百姓,所以要拚提袋率促進業績。所以請問你哪來的根據說明華泰的平均客單價比較高? 只憑華泰有比較多精品outlet就下這個結論也太搞笑了吧。


請問數據呢?桃園二家新光三越、中壢SOGO、桃園遠百的客單價真的比華泰高?麻煩提供了,謝謝。

luaxxx wrote:
好不好逛,看人潮和業績就知道,華泰都開幕5年了,哪有購物商場開5年還在新鮮蜜月期的? 百貨業的營運週期你了解嗎? 真的不好逛的話,單十月就近10億營業額是怎麼來的? 財團做投資做商業評估看的都是實際數據,不是看你的親身體驗和你的觀察。吸不吸引人潮也跟面積無關,舉例來說藝文特區的G10貨櫃文創園區面積也很小,投入上千萬、周遭還是已成熟商圈,但根本創不出人流,主辦的青年局灰頭土臉都不敢再講這個案子了。


「好不好逛」是消費者感受,你拿人潮和業績來評估?不會很怪嗎?還是因為你服務百貨客戶,所以忘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舉例來說,新竹巨城的商場和停車場動線都很差,天花板低、裝潢昏暗,畢竟那是老建物了,但是人家營業額破百億。就消費者而言,跟外縣市主要商場一比就知道巨城比較不好逛,但在新竹是不錯(因為也只有兩家),所以營業額高。竹北也要開遠百了,面積比巨城小太多,「人潮」和「營業額」應該輸巨城,但相信規劃會不錯,會比較「好逛」。有看出來你的盲點在哪了嗎?

luaxxx wrote:
2. 清大醫院在青埔外圍當然是安排過的,既能方便享用醫療資源,生活品質又不容易受到醫院的負面影響,就猶如林口A9跟長庚隔了一座交流道、台北榮總跟天母隔了一座磺溪是一樣的道理。至於會展中心、美術館、流行音樂中心等政府投資設施對區域的商業活動、人流、就業的帶動已經是房市SOP,你看不透這層循環我也不勉強。


關於清大醫院,我只是更正你「在青埔」的說法,不用想太多。不過清大醫院是在航空城範圍,這個「安排」並不是為了青埔安排。大型醫院這種東西設在捷運站附近會比較方便,又需要土地,那A16的確很合理,在航空城、離青埔不遠,有雙捷運讓北桃南桃都能方便抵達等等。

至於其它設施,都說了其它地方也有差不多的,都會帶動商業活動、人流、就業,大家都知道對房市有益,不過真的不是特別的東西,藝文有總圖、綠線站區好幾個聯開案,都是有帶動效果。還是你覺得青埔的那些東西就是更厲害呢?那恐怕是你個人想法喔(sorry,抄你的說法XD)

luaxxx wrote:
3.青埔的人口成長趨勢是逐年增長,不是今年才突然暴增,我認為未來3~5年人口一樣是逐年增加,能夠成交的房價就是市場認定的未來價,所謂的"太未來"是你自己認定的,你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比市場有代表性。


你說「我認為未來3~5年人口一樣是逐年增加」,請問一下,只要是還OK的地方,桃園哪個地區人口沒有逐年增加?大家都知道,不用你認為。

BTW,「我認為」這三個字是不是就是你說的「是你自己認定的,你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比市場有代表性」啊?

luaxxx wrote:
4. 台北市本地工作人口低,是因為有一大部分勞動力來自外地,而桃園的勞保人口也低於設籍的勞動人口,這兩者說明桃園有一部份的人口是在外地(主要在台北)工作的,北大和廣豐同在國三沿線,包括台北市、新店、中和、土城的區域客都是重疊客群,主要都仰賴客運+捷運的方式至台北通勤。而板橋的主要客群是台北市,跟新莊、永和、林口比較有重疊性,青埔則有5成是桃園在地區域客,2~3成雙北客,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會看板橋的族群希望的通勤方式是捷運,而這類人根本不太會關注以高鐵為主要交通模式的青埔,我倒還想問你哪來的根據顯示板橋和青埔比較有可比性?


我說的本地工作 vs. 外地工作比例是家庭收支調查的東西,不過從你那句「台北市本地工作人口低,是因為有一大部分勞動力來自外地」顯然是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那個比例指的是某縣市居民在本縣市及外縣市工作的比例,依108年家庭收支調查第22表資料:
新北市民有52.88%在新北市本地工作,有21.44%在外縣市工作;
臺北市民有62.06%在臺北市本地工作,有10.03%在外縣市工作;
桃園市民有71.94%在桃園市本地工作,有9.75%在外縣市工作。

有個特點先請你注意,北北桃這三市,桃園人在本地工作的比例最高,去外縣市工作的比例最低。

回到北大和廣豐問題,雙北工作者當然會有人來八德\廣豐住,但比起在桃園本地工作的人,據上述資料是顯著少數(還是你有什麼更精確的資料說八德\廣豐在桃園是異數?)。

因此,合理推論會買八德\廣豐的人是桃園本地工作者佔絕對多數,那請問,為什麼你覺得這些人在考慮買房時會把北大列為考量?只有在雙北工作的人才有「覺得北大貴而買廣豐」的這種人吧,拿極少數人的行為做為你「北大是廣豐天花板」、「北大與廣豐TA重疊性高」這些結論的理論支持?老實說蠻弱的。

至於板橋和青埔的可比性,因為在討論的是房價天花板,青埔在桃園房價數一數二,跟藝特互有高下,那藝特的房價顯然也不適合做為青埔的天花板啊。原po在台北工作,那天花板拿新北來比也很合理,而且偉大的、桃園首屈一指的青埔怎麼可以跟新北次級區域比呢?拿板橋來比比較符合地位吧…不知你問這個問題是覺得板橋夠格還是不夠格?

luaxxx wrote:
綜觀以上,第一,你根本不清楚財團的投資、營運、績效評估主要關注的點是實際數據,只能以外行人憑感覺在判斷"好不好逛"、"因為有精品所以平均客單價高"來下主觀意見。第二,你不瞭解政府或財團投資對區域的產值,C+I+G=Y的概念你可以自己google一下。第三,你也不清楚每個區域的房市需求者關注的是什麼。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你的評論皆屬個人主觀意見,但與目前的市場實際情況幾乎都已脫鉤。


結論就是,第一,你根本不懂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好不好逛」竟然可以用營收、績效來評估,而內行人 (假設你是,假設…)犯錯影響更大,要小心喔!第二,你的評論也是個人主觀意見,但比我的更少了資料及合理觀點來支持你的論述,然後一味用「這是你的個人意見」來抗拒你聽不進去的異音,這是你很大的問題,希望你進步,加油喔!
billmills2001 wrote:
請問數據呢?桃園二家新光三越、中壢SOGO、桃園遠百的客單價真的比華泰高?麻煩提供了,謝謝。


你先提供一下華泰的平均客單價數據佐證你所說華泰的營業額高是來自於高客單價,我再跟你說百貨業的客單價區間。

billmills2001 wrote:
「好不好逛」是消費者感受,你拿人潮和業績來評估?不會很怪嗎?還是因為你服務百貨客戶,所以忘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
舉例來說,新竹巨城的商場和停車場動線都很差,天花板低、裝潢昏暗,畢竟那是老建物了,但是人家營業額破百億。就消費者而言,跟外縣市主要商場一比就知道巨城比較不好逛,但在新竹是不錯(因為也只有兩家),所以營業額高。竹北也要開遠百了,面積比巨城小太多,「人潮」和「營業額」應該輸巨城,但相信規劃會不錯,會比較「好逛」。有看出來你的盲點在哪了嗎?


消費者感受真的不是太重要的指標(尤其你的更不重要),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商場能做的是營造大部分人都能接受或喜愛的購物環境,不是針對每一個人的批評都做調整,而由"營業額"、"來客流量"可以最直接反映大部分客人的觀感,人是身體很誠實的動物。而新竹跟桃園的狀況不太一樣,桃園大型商場的競爭激烈,台茂、大江、華泰都很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消費者的福氣。

billmills2001 wrote:
關於清大醫院,我只是更正你「在青埔」的說法,不用想太多。不過清大醫院是在航空城範圍,這個「安排」並不是為了青埔安排。大型醫院這種東西設在捷運站附近會比較方便,又需要土地,那A16的確很合理,在航空城、離青埔不遠,有雙捷運讓北桃南桃都能方便抵達等等。
至於其它設施,都說了其它地方也有差不多的,都會帶動商業活動、人流、就業,大家都知道對房市有益,不過真的不是特別的東西,藝文有總圖、綠線站區好幾個聯開案,都是有帶動效果。還是你覺得青埔的那些東西就是更厲害呢?那恐怕是你個人想法喔(sorry,抄你的說法XD)


清大醫院最想要進駐的是青埔特區內,A19旁的土地肖想很久了,最終是考量到醫院離住宅區、商業區太近會對交通、居住品質造成一定影響,經協商後才在外圍A16旁的土地設點,A16目前都還未重劃,衛福部就先核定,已經很明顯告訴你這邊當初根本不是要特意規劃為醫院用的。
政府投資設施等級也是有差異的,比方說桃園市立總圖跟八德區圖書館就是不同階級的東西(這需要說明??),能帶動的正面效益自然有差,所以不管是青埔的市立美術館、會展中心、流行音樂中心,或藝文特區的展演中心、總圖都是很強的指標性政府建設,這不是我的個人想法,是菜市場大嬸都能理解的格局差異,這兩區的房價也說明一切,怎麼你這麼喜歡跟市場反應作對? 是想成為下一個SWAY嗎? XDDDDD 至於綠線聯開我一點都不期待,因為沒限定開發,下場一定跟藝文特區一樣變成住宅為主,建商的身體也是很誠實的。

billmills2001 wrote:
你說「我認為未來3~5年人口一樣是逐年增加」,請問一下,只要是還OK的地方,桃園哪個地區人口沒有逐年增加?大家都知道,不用你認為。
BTW,「我認為」這三個字是不是就是你說的「是你自己認定的,你的個人意見就是不比市場有代表性」啊?


青埔2020年人口成長是桃園重劃區最高是已定事實,未來3~5年依舊也是最高是我個人的預測,未來的人口本來就是預測的,跟市場有甚麼關係? 你大概跟房價、營業額這種已反映市場的客觀數據概念混在一起了。(對了,我預估廣豐未來3~5年人口會負成長,主要是受到八擴的磁吸,所以沒有桃園每個區域都會逐年增加這種事,謝謝。)

billmills2001 wrote:
回到北大和廣豐問題,雙北工作者當然會有人來八德\廣豐住,但比起在桃園本地工作的人,據上述資料是顯著少數(還是你有什麼更精確的資料說八德\廣豐在桃園是異數?)。
因此,合理推論會買八德\廣豐的人是桃園本地工作者佔絕對多數,那請問,為什麼你覺得這些人在考慮買房時會把北大列為考量?只有在雙北工作的人才有「覺得北大貴而買廣豐」的這種人吧,拿極少數人的行為做為你「北大是廣豐天花板」、「北大與廣豐TA重疊性高」這些結論的理論支持?老實說蠻弱的。
至於板橋和青埔的可比性,因為在討論的是房價天花板,青埔在桃園房價數一數二,跟藝特互有高下,那藝特的房價顯然也不適合做為青埔的天花板啊。原po在台北工作,那天花板拿新北來比也很合理,而且偉大的、桃園首屈一指的青埔怎麼可以跟新北次級區域比呢?拿板橋來比比較符合地位吧…不知你問這個問題是覺得板橋夠格還是不夠格?


恩恩沒錯啊,所以我前面都講了,對雙北客來說,廣豐的天花板就是北大,對在地區域客來說,天花板就是桃園車站,有什麼問題嗎? 樓主就是很好的一個範例啊,住廣豐、搭客運轉捷運通勤台北,而八德的雙北客占比就是2~3成啊(跟青埔其實差不多),隨便進一家房仲或代銷就問得到的事,不過您住廣豐,想來個人口普查我也是非常歡迎有實際數據的。至於青埔也如您所述,在地區域客占比約5成,而2~3成的雙北客會看中青埔的點主要在於可以有更大的居住空間、綠覆率較高,而且能接受高鐵通勤,至於板橋的客群看中的是捷運快速往返台北市的便捷度,舊市區形態的生活機能,兩者完全是不同的需求。比較相似的大概就是兩地都是政府極力打造建設的主要區域,所以我前面也講了,我半同意板橋是青埔的天花板,而廣豐的天花板就是桃園車站、三峽北大且天花板效應更為明顯,難道您該不會認為廣豐的房價可以越過桃園車站和北大特區吧? XD

billmills2001 wrote:
結論就是,第一,你根本不懂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好不好逛」竟然可以用營收、績效來評估,而內行人 (假設你是,假設…)犯錯影響更大,要小心喔!第二,你的評論也是個人主觀意見,但比我的更少了資料及合理觀點來支持你的論述,然後一味用「這是你的個人意見」來抗拒你聽不進去的異音,這是你很大的問題,希望你進步,加油喔!


呃,我是認為你如果真的不懂百貨業的營運模式還是不要亂發言比較好,好不好逛、好不好吃都是主觀個人看法,真的沒有業者會把這種東西放在心上的。再來,我提供的營業額、人口數據、重劃區的客群來源都是真實的數字,而且都是目前市場反映的事實,有誤可以指出。
我覺得您的問題很簡單,第一,華泰的營業額和人次已經反映出大部分的消費者喜歡這個購物環境,而且會持續前往消費。不過您一直認定自己的消費體驗比營業額重要,這我想大部分的百貨業者都是啼笑皆非。第二,青埔今年的人口成長、房價增幅也反映了市場的看法相當正面,也樂觀其成各類政府、財團投資的設施能進一步創造人流金流、帶動就業機會。不過您獨排眾議,是認為數字是假的? 還是認為市場沒有您的眼光準確? SO,我並沒有抗拒聽不進去的異音,我只是指出的的看法跟目前的實際狀況相左、甚至脫鉤的事實,That's all。
華泰業績會破紀錄, 今年逆勢成長25%達到90億
不就是因為這一二年, 各大一線精品願意進駐華泰
(除了LV跟愛馬仕之外幾乎全到齊, 問題是這二牌也沒看到在outlet出現過)
加上疫情鎖國大家不能出國花錢
林口跟台中的三井幾乎沒有一線精品
所以業績落後華泰, 不然三井吃的比華泰豐富太多了(去年林口三井大概68億)

桃園一直被說是是精品沙漠, 所以納悶前面有人說的桃園百貨哪時有頂級客了?
看看桃園遠百, 中壢SOGO, 台茂的精品大概只有Coach等一二個二三線品牌而已
從來沒有任何一線精品願意進駐桃園, (現在一線精品來桃園還是以outlet的形式)
所以桃園遠百, 中壢SOGO的業績可能不到華泰的一半
至於台茂大江因為夠大打著全客層加上餐飲多樣, 業績大概達到60億

更不用說桃園那二家新光了, 桃園站前新光可能只有20億
全台百貨店王台中新光三越是200億
至於板橋大遠百是100億
華泰能有90億我覺得已經超級厲害了

華泰的一線精品因為打著outlet折扣名號
反而吸引到桃園之外的消費者專程搭高鐵跑來挖寶(尤其台北人)
看看平日這些精品外面, 還常常管制人數外面在排隊
這些店隨便出來一袋就是幾萬, 這才是華泰業績暴衝的原因吧

業績就是百貨最現實赤裸裸的數字
桃園隨著升格 人口吸收雙北外溢 消費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不管住桃園市(舊制)中壢市(舊制)人口都有跑台北百貨的習慣

大江甚至一度門可羅雀(B1家樂福時期)

2019年
台茂業績約63億
大江約58億
華泰約72億
SOGO中壢約58億
遠東桃園約38億
桃園站前新光約20億
統領改裝後數據自己查一下

2020年基本上只會更好

更別提北桃長年都有跑台北百貨消費的習慣

從YoY來看看桃園消費力現在越來越好阿

另外台中百貨業績基本是集中部縣市大成

北部從台北新北桃園到新竹巨城 很多選擇..
我在中和交流道上班. 將近十年前原本要買北大, 但是房價已慢慢上漲到我負擔不起.
只好再往南找到八德..剛開始住八德大潤發附近, 現在住八擴這邊.

個人覺得青埔跟八德是不一樣的屬性. 好像不能放在一起比.
端看開版大個人喜好的環境. 加上你評估要坐高鐵, 其實青埔會比較適合你.
當然也要考慮房價是否能負擔的起.

像我, 喜歡青埔的環境, 但是我在中和這邊工作, 加上我負擔不起青埔的房價.
所以當初要搬離八德大潤發附近時, 我退而求其次選擇八擴...

但是....最近八德交通真的塞爆了....沒有一條是不塞車的....
我不覺得捷運蓋好, 交通會改善...因為屆時人口跟車輛也是上升的情況阿...
八德到底有沒有在做鄉鎮規劃阿...政府計畫永遠跟不上成長的力道....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